有关颂秋的作文

【篇一:颂秋】

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要入睡的样子,慢慢地闭上了眼。山光秃起来了,水退下去了,太阳的脸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小草渐渐地枯萎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树也开始脱下已穿旧的衣服,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随风像蝴蝶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往下飘落,不一会儿,大地就铺上了一条金地毯。人走在上面“咔嚓”直响,又清脆又悦耳。

原来争相开放的花儿此时也慵懒下来,一个个无精打采地垂着头,微微闭上了眼睛。还有些脆弱的花儿经过一个春夏的劳累后,此时已投入了大地的怀抱,将柔弱的躯体藏入了泥土中,带着微笑进入了甜蜜梦乡。这时,只有那些不畏风寒的花儿还在竞相开放,在秋风中传播着淡淡的清香。

“秋风送爽”,不错的,经秋风一吹,天气就开始凉爽起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秋风吹过你的脸颊,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拂过。秋风中还夹杂着一些清香,有些鸟儿已展开翅膀匆匆地飞向南方过冬去了,小蛇此时也忙着挖洞,准备冬天一到,就钻进去舒服地睡一个长觉,等待明年春天的到来,而松鼠们则忙着采集过冬的食物,贮藏在洞中。

雨也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可别恼。瞧,像珍珠,像断线,如蜘蛛网般斜织着,打在身上凉飕飕的,枯黄的小野花被打的折了腰。路上,车辆行人匆匆忙忙地赶路,一个个心急如焚。偶尔也有没带雨具的“倒霉鬼”在雨帘中飞快地奔跑,往往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是他那匆忙的身影。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子和水稻都已成熟了,一个个摇摆着枝头,仿佛在提醒农民赶快收割。于是,农民开始忙碌起来了,田野里,果园里,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只要看看他们脸上满意、愉悦的笑容,就明白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并定下更高的目标,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努力着。

秋天像魔术师,把大地变成一片金色。

秋天像大舞台,上演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秋天像一只弦乐队,演奏着一首首欢快的曲子。

【篇二:悲秋还是颂秋?】

纵观中国漫长的文学史,绝对不难发现“秋”似乎已成了中国文人共同的心结。“秋”极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当作“悲伤”的意象再用。若你非要说例外,那“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类的诗句却又只是沧海一粟。如今提及“秋”字,我们普遍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字谜“离人心上秋”,谜底为“愁”。虽说只是谜语,却完全不难看出“秋”之一字,的的确确被贴上了“悲”与“秋”的标签。

郁达夫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文人,“悲秋”自然也是无可避免的。

然而,或许读《故都的秋》的人起初多少都有些疑惑,这样一篇文辞清丽的文章,“悲”是从何谈起的?不错,故都的一场秋,在郁达夫的笔下确实已融化为了诸如“庭院秋光”“树低听残蝉”“雨后闲人话凉”等清平,淡雅的画面。然而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已点明了“悲凉”二字。可知文章定于“悲”字脱不了干系。之所以不明悲从何而来,只是因为郁达夫实在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在看秋的悲凉。

中国的传统文学中,不论是范希文的“角声满天秋色里”,还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时的一句“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都可看出“悲秋”说到底终究是在写自己人生之悲苦。“秋”于此只是一味煽情剂,借“秋之悲”而更添“人生之悲”。

然而,很显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是几乎找寻不见这样的句子的。相反则是大段大段的闲云野鹤一般的描写。他笔下所写的秋,破屋并非是偏逢连夜雨,而是用来边煮茶边观赏碧蓝的天色。“落红”并不是用来感叹“人比黄花瘦”的,而是踩上去有温软的感觉。这样的“秋”是否读来竟有一丝享受之感?作者作为赶回北国看秋的匆匆过客固然孤独,但他并没有明言其中的“悲凉”。相反的,他只是不停地写秋景,写有声有色的秋景,将悲凉的秋化成各种美好的事物。

他写垂死的秋蝉,写柔软的落花,甚至花笔墨去写那种柔软的脚下触感,表面上是贴近生活,实则作者的落脚点是落在自己身上的。落在自己的人生上的。他其实是在写悲凉苦痛的人生经历。然而,他享受并欣赏这些经历。好比于一个人在哭,他却又在笑着。无疑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碰撞出了作者之于人生悲凉的感悟。秋之衰亡在他看来是美的,是值得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的。

郁达夫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般,以丑为美,以悲为美。

权且把人生之悲当做人生经历一并享受着。

兴许也是因为郁达夫精通日语,从而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然正如川端康成曾说那时的日本文化是以物哀为美。即悲与美是相通的。而郁达夫本就是当时以“忧郁”著称的文人。

兴许秋的悲凉撞见郁达夫的忧伤,激起了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让他忍不住笑饮一盏悲秋酒。心理学中说“人所喜欢的事物,往往是因其有同于自己的方面”作者在悲秋之时,又为秋拥有同自己“悲伤”的气质而不免喜爱欣赏秋,以审美眼光看待秋之悲凉。

正是因作者这样雅的境界,故都的秋才少了几分悲凉,甚至于多了几分唯美。

其实,我挺喜欢郁达夫所写的秋。他写的秋悲凉,但却悲的独特。是一种类似于“痛并快乐着”的独特美感。作者对秋,并非哀之,伤之。那秋甚至于被悲出了矛盾的欣赏。清净的秋色,和漂泊行者似的作者其实更像心意相通的老友,悲伤于彼此的悲伤。悲伤的作者享受悲凉的秋,悲凉的秋收留悲伤的作者。作者享受着痛苦,欣赏着痛苦,与痛苦惺惺相惜。

但我们若作为旁观者,跳开些去看,不免又心中陡生一丝凄凉。像又哭又笑者,总有一种滑稽的悲凉

总之,郁达夫的悲秋,实则是与自己忧伤的内心以及人生之痛的一次美丽会晤。

热门推荐
1最好的奖赏
2给战争魔鬼的一封抗议书
3我为奥运加油作文
4母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5科技馆的一天
6假如我会飞
7我家的小鸟
8站起来活着才有意义
9我们班上的大画家
10养狗给我带来了快乐
11家有中考生
12指尖滑过的春天作文
13童话的作文
14她影响了我
15家乡的年味
16生命的颜色
17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18快乐的骑行时光
19渐渐的,我长大了
20一幅漫画给我的启示
21假如给我二十分钟黑暗
22一抹粉红
23夏雨
24长春版小学语文下作文大全
25快乐的运动会
26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7临近考试
2896分的故事
29不要摘花看图写话
30我想回到唐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