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理想国的作文

【篇一:碎片化阅读】

当今的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飞快,所有人都害怕“落伍”,便纷纷纵身跳入信息大潮的“泥石流”中。随着人们每日接受信息的日益增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急速风行——“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带走了些什么?这确实发人深省。

可惜的是,没有多少人在不是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记得多回头看一眼,看一眼身后的美好。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正如一些被某些媒体所抵触的小说,漫画一样,是无用的。虽然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曾说:“《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呢?”不过无论怎样讲《论语》和《理想国》(可能包括一些我对柏拉图的个人想法)都是存在其中心思想的,是真正的哲人的名作;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却毫无统一性可言。天花乱坠的心灵鸡汤在他们面前根本毫无可比之处。人应当在这巨大的信息斗争之中找寻自己,而不像是学博士缪峰所言:“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应当保持内心的自由,如影片“死亡诗社”中所提的不拘束于诗的形式,而探寻灵魂的美。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充其量不过是形式主义的产物罢了,就比方说,无论是谁按格式写首诗,都会有平庸的人去赞赏,那根本不是艺术,不是灵魂的美。真正的哲言不需要天花乱坠的修饰,也能令人终生难忘。我们应当在这虚实的世界中找寻灵魂的自由,真正的真理,而不是使灵魂浸泡在心灵鸡汤中不断腐烂,成为奴隶,傀儡。真正可悲的不是自己身不由己,而是自己束缚自己最后的思考的自由。

学者费勇说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样才能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诚然,如果你仅仅愿去追求悠闲愉悦的生活,不妨去体验碎片化生活;而我寻求的是内心的平静。身处世界科技前沿——美国“硅谷”的乔布斯面对零点几秒都关乎生死的科研竞争,他依旧保持内心的宁静,对精神更高的追求,他曾说:“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坚信乔布斯先生是绝不会仅满足于电子产品的碎片化阅读的。如果是我,我也会用我生命的全部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如果为了探求到灵魂生命的真谛,真正的真诚,真正的平静而牺牲一切,我也愿意。所以这样的我,绝不会舍弃自己的一切真、美去投身于时代的海洋。无论什么时代,对我而言都一样。肉体的生活并无所谓,追求内心永远的平静才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我只希望在文学中,在冥想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其他的一切都不会左右我。

正如陶渊明先生一样豁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我的人生志向。而现在的人,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低至何等程度!看过几篇微信上的哲理小美文后,便觉得自己升华了,整个人都变得趾高气扬了,这难道不可笑吗?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大多数是中年人,而我没有兴趣同他们议论,因为我无法把它们的根从泥潭。我崇拜杨绛,钱钟书,陶渊明,我希望,可以有他们的豁达,而同时不舍弃对物理真理的探求。而碎片的阅读在碎裂人们对这种追求的渴望。

海德格尔曾叹道:“词语破碎处,无物之存在。”碎片化阅读粉碎了人们纯真的幻想,破碎真善美,使人一步步沦为低俗之地,毫无个人修养。所以再见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世界,碎片化的自我,我会在真正的文学中寻找真实完整的自己,不被世俗所击溃。

再见,碎片化的一切。

【篇二:碎片沉浮】

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一如街上因接触不良而闪烁的霓虹灯。人流在红灯的街角聚集,又在绿灯亮的那一刻哗地散开。汽车亮着红色白色的尾灯从高架上呼啸掠过,在路人的视网膜里留下一个碎片的影像。这是现代社会,这是碎片的现代。

“碎片化”是什么?一只蚂蚁面对着一块饼干碎片,它决不会因此觉得它的生活碎片化。甚至如若将它扔进饼干碎片的汪洋里,它也不会感到困惑,而是欣喜若狂。因为生存繁衍、获取食物是它唯一的生命选择,但我们的问题就在于选择太多,不得已将它们全部掰碎了,还是无法抉择,没办法挑一块最好的饼干碎搬回家,只好在一片与己无关的碎片汪洋里沉浮。

不再有人展开纸写长信,我们只有排成一排的消息列表;不再有小心收藏的厚相册,我们只有嬉笑怒骂的朋友圈;不再有合上《理想国》最后一页的沉思,我们只有出处不明的每日一句鸡汤文。对于情感的把握因此越来越难。在家中,在街头,在白昼,在黄昏,在支离破碎的数字媒体荧光电磁波中,在巨大的交通和步履匆匆之间,想必是一个孤独的汪洋。

碎片带来情感纽带的模糊,带来情绪诉求的无处安放,带来思维的破碎断裂。

如何逃出碎片汪洋?

你逃不出。这是现代社会,这是现代。

你只能拾起碎片,把它们拼凑起来。无需整个汪洋,只需触之所及、心之所向。拾起一朵花,按照通讯录里置顶的那个名字,去送给那个人,你就连接起了两个碎片,它们就真正变成了你的碎片。读两页书,唱一首歌,在其中建立微妙的情感共鸣。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饭后一起散步,夜晚的城市灯光于是也有了家的温暖。在碎片沉浮中抓取你之所依的一砖一瓦,搭建起属于你的世界,用心和热爱、用哈哈大笑和热泪盈眶,搭一个完整连贯的、安稳而不漂荡的真实生活。你在你的生活里盘腿静坐,便无关周围碎片沉浮,只见对面青山。

苏轼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篇三:当我们撞上碎片化的生活】

所谓碎片化的生活,有人说是碎片化阅读,有人说是碎片化时间,还有人指向信息的碎片化。我理解碎片化生活就是由于科学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和人们浮躁求快的心理等原因造成人们的生活被分割成许多碎片。

那么,碎片化生活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呢?专家们有过许多讨论。某知名媒体说:“碎片化的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说:“人或许已经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诗人欧阳江河说:“我故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学者费勇说:“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应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完美。”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说:“《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

我也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展开深入的讨论。它的好处自然很多,它可以使人更充分地利用零碎时间、边角时间;它可以使人的阅读更广博,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比如,毛泽东就十分擅长“见缝插针”。每逢坐飞机时,两场会议间隔的时候,他都会利用起来看书学习。

当然,它的坏处也并不少,它会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并且信息的正确性也不高,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很多次,我乘地铁去上钢琴课,路上恰逢早高峰。进了地铁后,好一幅壮观景象,车上人头攒动,大多数人都在看手机,查看QQ、微信或看网络小说,完全是快餐式的信息获取。

综上所述,我认为面对不可避免的碎片化生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扬长避短。

【篇四:假如我在理想国】

假如我在理想国,那就好了。

在那里,所有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因为,在23世纪里,已经发明了一种新武器,可以看出人们的素质与心灵。素质太低、心灵肮脏的人都没有资格做理想国的公民。另外,理想国的资源也有很多,所以生活在理想国的人们都衣食不愁,无忧无虑。

在理想国,人们买东西不需要钱,按自己的需求而索取东西。人们不争不抢,互相谦让,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另外,理想国虽然很发达,但环境也不赖。那里的植树节与我们这边的春节极其相似。每当植树节到来,一大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伴随着《植树进行曲》来到植树服务中心。两男一女地自由分组进行植树。植好了,要在树上挂上自己的名字。以后,这棵树的成长可要由“你”来负责哦!哦!对了,如果你种的那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了,服务中心就会给你一枚勋章,上面有小树的图片。在所有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就会有人专门把患有心脏病、神经衰弱的儿童、老人、病人送到这片“爱心树林”里,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

人间有句话叫“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真希望我们国家的所有人都像理想国的一样,有素质,并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热门推荐
1校园春雨
2我是小书虫
3妈妈的故事
4勤奋与懒惰
5一幅漫画
6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7可爱的小猫
8萌动的季节
9窃读记
10拐角亦是风景
11钓鱼
12假如我是科学家
13中秋之夜
14游水上乐园
15学游泳的启示
16逛商场
17我最喜欢的老师
18江南小镇
19小草的自述
20可爱的小猫咪
21我的家乡
22这个老师接地气
23宁静致远
24福尔摩斯探案选集读后感
25关于猫的作文
26欢乐元宵节
27规则与素质
28寻找身边的文明
29美丽的老师
30学会珍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