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乌龟】
我家养的乌龟已经有好几年了。起初它很小,只有一个掌心那么大。它的壳很坚固,当遇到危险时,它就会缩起身子,躲进“避难所”进行防卫。我看得高兴极了,连忙拿一个脸盆,倒上一点儿水当作它的家。
刚安居的第一天就让我有点担心,因为它一直一动不动地闷在壳里,好像不敢出来的样子。于是,我上网查资料,哦,原来任何事物都要一段时间适应周围的环境,再等一等吧!果然过了好几个小时,它悄悄地钻出了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渐渐地,它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我试着喂肉,喂螺狮等食物,它也慢慢强壮起来了。
现在,小乌龟已经变成了大乌龟,有一个手掌那么大了。它非常爱吃,要是丢上一块大肉,如果咬不了,它先用牙齿将肉固定住,然后用前肢将肉撕裂,这个过程要花好几分钟,但乌龟还是在拼命地撕,可见它有多么喜欢肉了。最后,就可以独自享受自己的美味大餐啦!
它也很坚强。有一次,我想让它到客厅上走一走。于是我把乌龟拿了出来,但不知乌龟的四肢的力气到底有多大。于是,乌龟使劲蹬我的手,最后竟然挣脱了我的手,摔了个大跟头。尽管如此,它还是顽强地爬了起来。
我家的乌龟可爱吧?
【篇二:游安居古城】
七月一号,我和家人慕名来到铜梁安居古城,领略古城风光。
古城的早晨,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格外明媚,不时地变换着角度洒在古老的墙壁上,好像给墙壁刷了一层闪闪发光的油漆,一条条小巷也被镀上了一层层金色,朦胧而迷离。
走在古老的小巷里,两旁都是卖小吃的店铺,有卖椰子糕的,糍粑的,手工酸辣粉的……各种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垂涎欲滴。
走着走着,一阵悠扬的戏曲声传入耳际。顺着戏曲声,我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湖广会馆,湖广会馆的戏台上正唱着大戏。
我问妈妈:“这唱的是什么?”
妈妈告诉我:“这是我们四川特有的川剧。”
我看台下的观众都听得入了神,也开始静静聆听起来。这是我从未听过的乐曲,听起来有点难懂,但却别有一番味道。
从湖广会馆出来,我们来到了年代久远的码头。那里停着几艘游船,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船。乘船时,一阵阵凉风吹来,像是偎依在风妈妈的怀抱里,冰冰凉凉的,好舒服。偶尔,会有几只鱼儿会跳出水面,互相争抢东西吃,给水面制造一番混乱。
午时来袭,我们的肚子也开始敲锣打鼓地唱起了大戏,终止这场大戏刻不容缓。
忽然,我眼前一亮,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家小菜馆,兴奋地嚷道:“爸爸爸爸,我们就在那儿吃吧。”
爸爸看着我,饶有兴致地问了一句:“为什么想在那家吃呢?”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你看,那家店虽然算不上大,但却门庭若市、座无虚席,味道肯定极好。”说完,还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水。
爸爸一听,乐了,说:“嗯,分析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就到那儿去吃吧。”
果不其然,味道确是极好的。妈妈夸我有眼光,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不知不觉,夕阳已至,一天的旅程就这样在无限美好的落日余晖中悄然结束。
安居古城,我们还会再见吗?
【篇三:我与蝴蝶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拿着一本中重重的书,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几只蝴蝶正在丛林中飞舞,心中便升起了邪恶的念头……
我一个眼神看准了一只蝴蝶,一个箭步冲过去,在离它不远时马上停了下来,伸出邪恶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蝴蝶那里去,就在离它只有零点几毫米时,我一下子加速向蝴蝶捉去。“诶呀!没抓到。”我小声嘀咕到。
它也发觉自己已经被我盯上了,马上绕开我飞向别处去,我马上冲过去追它。它一个举动令我吃惊了——它转过身子,一会向前又向后,毋庸置疑,这只蝴蝶在鄙视我,一气之下,我立马冲过去。
它一个转身就冲进了一个小地方,我刚走进去,就见到一群蝴蝶飞出来,让我眼花缭乱,晕了一会儿之后,我马上寻找那只鄙视我的蝴蝶,不一会就找到了。
我立马扑过去,但又没扑到。它还飞到树上去了,当时的我已是火冒三丈还要更怒的了,可以说是火冒四丈。我将手中的字典快速扔过去,它也快速飞走了,我捡起我的字典继续跑过去,战争仍未结束。
别的蝴蝶都被我赶跑了,所以我目标十分的明确。就是那只蝴蝶,真是冤家路窄啊,我还是碰见了躲起来的它。
我举起字典就是扔,那蝴蝶好像是猜透了我接下来的动作,每一次都躲过了,终于,在他停下来的那一秒钟,我又将字典扔了过去,这次把蝴蝶扔中了!
我顿时安静下来了,扔中了蝴蝶的我并没有很开心,我认为我有点过分了,那本字典那么重,它一定活不下来了,我捡起字典看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它还没死,不过飞是一定飞不起来的,我把它轻轻地捧起来,小心翼翼放在了花上,让它在那里安居。
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捉蝴蝶了,再也不走那一条路了。
【篇四:安居不用架高楼】
特别喜欢诗人苏轼的那一首《定风波》,当诗人被贬,远离家乡的时候,别人问他岭南好不好,他这般回复:“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一次读这首诗,就被最后一句话给打动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文人雅士远离远离尘世的喧哗,游走在陌上花开的小路上,抬头看云卷云舒,低头看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或者是有的人拥有自己的豪华住宅,却也淡泊名利,在高楼上泡一杯清茶,捧一卷书香,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真正的家乡是指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还是从小养育自己的地方。思考了很多,都没有结果,苏轼的这句诗倒给我了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是舒适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就是真正的安居。一个人不只会在喧哗的街道才会心乱如麻,心始终不能平息,一个没有真正爱上一种宁静的人即使在荒山野岭都会感觉到内心的迷惘不知所措。这样的心态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即使住在高楼大厦上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居。
我想真正的安居是一个人从内心上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内心里爱上自己居住的地方,这样反而会收获内心的宁静。他们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就像陋室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居真的不需要架高楼。
【篇五:安居于山谷】
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旷达,几人能有?即使视野狭小,自得其乐。因此,在平凡中,品人世百态,也可到逍遥之境。
世人面对万物,想要凌驾于其上,得游目骋怀之乐,当无法得志,只有暗自神伤。刘禹锡面对贬谪,只有“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的慨叹。白居易发出“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怨声。虽然是文学大家,却因怀才不遇,发出阵阵哀怨。我觉得不可,正因为处于极低的位置,才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生百态。若有“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行。”还可以得骋怀之乐吗?因此,换个角度,虽处境地视野狭小,但也是有极大乐趣可品的。
对待人生,便像对待那红酒般,有人觉得酸涩,有人品着甘甜,心境高远,即使在最平凡的低位,也能过得舒适,宜然。
于平凡之境,见淡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种对人世的超脱,在平凡也能开出花来的自在。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何?若是我,便要“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多么自在,不被周身所困,得一心安理得,得一快活自在。“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但你有曾想过,居于山谷,亦知芳草花林之色。
于平凡之境,见畅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面对世人的追捧,他仍居于田野之间,只为能畅快。即使视野狭小了,打他却从周身的事物中获得了成功。如果让他放弃种水稻,走入公众视野,我想是不可能的。正因为田野中一草一稻,一水一土,才使他得到世间最大的快乐。如果没有芳草花木之色,袁隆平也许是不自在的。这稻,使他得畅快,亦使我们知晓在平凡中,品周围一切,也能达到逍遥。
“菊,花之隐逸者。”正如陶渊明处于尘世外,却也有其自在。虽在极其平凡之地,看芳草花林,心也就不觉得狭小了。
我要采一只菊,放于我的木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