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感】
赣州,是美丽的;赣州,是神奇的;赣州,是生态的!赣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身为赣州人,我们都为生长在这样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深感自豪。
假如说赣江源头、东江源头让我们触摸到了赣州的山水脉搏,绿色家园让我们阅览到了赣州的美丽生态,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让我们感知到了赣州的资源富饶;假如说客家故园让我们领略到了客家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宋城流韵让我们品读到了宋城璀灿绚丽的城市历史,红都瑞金让我们感受到了红都豪迈悲壮的岁月风采,那么,可以说,这是历史的赣州、人文的赣州、经典的赣州。今天的赣州,尤其是近五年来,通过主抓“一个主线”“六个重点”,“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已从理念嬗变成实践,完美实现了与长珠闽,尤其是珠三角的平台对接,正演绎着追赶理想、跨越高度的宏阔大戏。今天的赣州是时尚赣州,它呈现给人们是时代风采,是一番簇新的景观,这一景观,主旋律是发展,内容是创新,色彩是和谐。
五年前,当长珠闽沿海发达地区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标志之时,具有良好地缘优势和产业梯度承接优势的赣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略发展的历史机遇,迅速亮出了发展新路的基本框架,鲜明地提出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切为民谋发展的新理念,确立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为主线的发展战略。
岁月从来没有这般如歌似唱,赣州从来没有这般思路清晰,一个高起点地演绎大对接、实现大跨越的时代就这样如朝阳般,热烈如火地扑面而来了。
赣州得天地之造化,历百年之磨励,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整合与培植,形成了钨都、稀土、脐橙、氟盐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如今,宛同一艘巡洋舰,赣州四大产业正以集群态势,承载着新时期赣州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勇破坚冰,驶向彼岸,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近几年来,赣州市集中精力抓了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电力、市政、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快构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大交通,大力拓展通向东南沿海的通道,以大交通促进大流通。目前,赣州境内有京九、赣龙两条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和4条国道贯穿全境,开通国内多个大城市航班的赣州新机场年内将竣工,另外有5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将开工建设。在赣南近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环网相连、纵横交错、大开大合、辐射八方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图正喷薄而出。随着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的形成,赣州将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面提升与珠三角的对接水平,重现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已经从宏大而缜密的理论体系演绎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建设场景,赣州正朝着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进程迈进。
啊!赣州,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2200多年历史文化,瑰丽的山水,富饶的资源宝藏!在这样一块欣欣向荣、生意盎然的土地上,我们骄傲着,在这里快乐的生长着。让我们为赣州的美好未来一起奋斗、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繁荣昌盛!我为有这样一个家园感到万分自豪!
【篇二: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感】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这本书。赣州,一个多么令人耳熟的地名,它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且是众人瞩目的地方。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土。
它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形多样,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它博得了“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它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如:紫胶虫、白蜡虫、穿山甲、短尾猴等。除此外,它还拥有世界闻名的矿产资源:钨和稀土。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上也有着它的一支洪流。在两宋时期的它,非常繁荣。至今还保存着有着较高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如:古城墙、郁孤台、八境台、通天岩等。因水路发达,构成了一条“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仅然如此,它还是理学的发祥地和名人的聚集地。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此创立了理学、贤臣名吏海瑞、戏剧家汤显祖,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等以及现代的一些抗战元勋:陈奇涵、萧华等。除此外,它还是客家人摇篮。古代的一些王公贵族为了争权夺位而兵戎相见,使百姓民不聊生。用绵延的山峦做天然屏障,从此定居下来,它们把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精神文化都带来了。给今天的赣州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东方城堡、关西新围、手端木偶戏等。
除此以外,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了粉碎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在古柏地的战斗中,利用有利的地形,摆下“口袋”,最后大获全胜。面对着第一、二、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采用“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等战略战术,先后取得胜利。最后定都瑞金。半年后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可是,还是留下了遗憾,第一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军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赣州在春秋战国时,先后为木楚地、吴地、越地。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先属豫章郡,后属访庐陵郡。三国东吴时析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赣州从此开始设立地区一级领导机构,治所在于都。西晋太康三年改为南康郡,治所迁至章贡区。隋朝开皇九年改为虔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改赣州府。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和风景区众多。江南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以赣州通天岩石窟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包括宋代古城墙、七里镇黑釉古瓷窑、八境台、郁孤台、慈云塔;开凿于1200多年前,贯通中国南北要道之一的大余梅关古驿道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江源流,即香港居民饮用水之源头的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城以来向为郡、府、县所地,现为江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赣州市,1994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同学们!赣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虽然往日的无限风光让我们难怪忘怀,但是,今日的赣州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保护它。为了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建设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一起行动吧!
【篇三:历史的奇葩——赣州】
我出生在这个可爱美丽的故乡,我骄傲、我自豪。在这个可爱美丽的地方,有许多名胜古迹,你了解它们吗?让我带你遨游这个可爱的乐园吧!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州上游。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四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四十多万,居住有汉、回、壮、畲等16个民族。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赣州市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零一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头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供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译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布等土物特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我的家乡赣州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史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染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问遐迩。还有巍娥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窖,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灿。
赣州山河佳丽,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江西旅游热线之一。
从宋代古城墙走来;从巍然壮观的八境台走来;从艺术宝库通天岩走来,无一不让人震撼。
随着时间的步伐,已铸就了赣州的伟业。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崭新的赣州,幸福平安家乡正在冉冉升起!祝愿我们的故乡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