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冷静,助你成就人生之业】
古人云“急则有失,怒则无虑。”人在着急的情况下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所以,做大事者,遇事情必处变不惊、有临危不乱的冷静头脑。
做事冷静首先要求我们戒急戒躁,做事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徐立平是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高级技师。他在1987年参加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子,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干这个工作必须非常有耐心,否则会惨死当场。徐立平靠着这一份冷静,成为了我国的大国工匠,为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起做事急躁的后果,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三国演义》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愤怒无比,誓要灭掉东吴。结果他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大意中了陆逊的计策,被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同样,张飞也是如此,急躁之下强迫下属范疆等人在三天之内做出几十万套丧服。范疆为了自保杀了张飞。可见急躁会使人失去理智,“怒发冲冠”时下的指令多半会中了敌人的计。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我常常看到有的同学每次遇到考试都会紧张无比、睡不好觉,结果第二天考试惨败当场。于是越来越没有自信,下次考试更加紧张,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高考的过来人,我提醒那些遇到考试无法冷静的人,一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依旧可以发挥正常的水平,主要是在考场上一定要沉下心。如果考试紧张,可以看一看身边长得漂亮的人缓解一下压力。
我们究竟如何做到镇定自若,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呢?我们需要多加历练。很多老师在第一次上讲台讲课都会紧张的字都写不好,然而多上讲台几次之后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同样的,我们遇到的事情多了,那么自然遇事就会冷静。大将之风并非天生而成,而是后天经历多次生死战场之后而形成的风度。
静而有虑,虑而生智。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冷静应对,切不可以在愤怒、激动之时做出不合适的决定。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再到后面的三国鼎立,直到最后的晋朝。在这当中有许多好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三气周瑜、诸葛亮骂王朗、火烧连营等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不能自信过头。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决定以后要收敛自我,不在下课时大声喧哗,尽量做好自己,不影响他人。
还有一些故事呢,就讲的是关于神机妙算的,比如空城计、水淹七军、七擒孟获等。这当中最经典的就是空城计了。讲的是诸葛亮当时败给司马懿,当时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了。司马懿后率兵奔赴城下,却见城门敞开,诸葛亮在城上悠闲自在的弹琴。为什么会让人头皮发麻呢?首先是诸葛亮化解了危机,其次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认为他不会冒险,早已猜透敌方的内心。难怪让司马懿都自叹不如了。
还有就是三顾茅庐、美人计、张飞怒抽张达范疆等。正是有着刘皇叔的礼贤下士,才有了诸葛先生的肝脑涂地,最终合作达到蜀国的鼎盛;因为董卓依仗权势,目中无人,为了貂蝉欲杀吕布,才有了王允的反间成功,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由于张飞一直不能改掉酒后心情暴躁的陋习,导致张达范疆认为走投无路,杀掉张飞投奔东吴。这些都说明了有时对他人的态度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我将来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对他人的尊重会换来自己的如意,正应了一句话“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听到阅读批注三国演义这个作业时苦闷不已,但现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许多,也被这本书填补了不少性格的不足之处,感谢这项作业,感谢老师。总之,一本好书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