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遗传学的作文

【篇一:读《生命的密码》有感】

早晨的一缕阳光从窗口射进房间里,朝阳是那么的温暖和明亮。我静静地,闻着,闻着城市的空气,仿佛还弥漫着一股旧中国的腐败之味;听着,听着窗外的风声,仿佛还回荡着“新中国成立!”的宏声……

他戴着眼镜,他面带着慈祥的笑容,他的话语中带点宁波口音,诚恳而真挚。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是谁?他就是谈家桢。谈家桢院士是中国遗传学界的一面旗帜,已走过了百年风雨人生。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个被赋予培养青少年的使者,奇迹般地在我国遗传学中,培养着青少年的梦想之种,逐渐使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国的历史过程,风风雨雨,艰难跋涉。从满清王朝被推翻,继而是军阀混乱,民不聊生,那时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真正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被赋予严峻使命的我们,该怎样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一份绵薄之力呢?

我们的科学家们,用自己一生求学的态度,热爱祖国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在历史上留下了点点足迹。比如竺可桢: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学胡冲讥笑说他活不过20岁。竺可桢闻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风雨无阻。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卓著,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哈佛大学求实崇新、自由探讨的学风,给他深刻影响。28岁的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竺可桢相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这也是当年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共同感受。谈家桢就是如此。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对他有过多的认识,并不知道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叫做“谈家桢星”,可如今,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是个多么响当当的称号。这位大科学家所讲述的小故事、小经历,都令我叹为观止:他的童年、美国与中国的友好会、与费孝通的一段往事……这所有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中国所走过岁月的经历,和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史的进步与腾飞。而谈家桢所参加的事业,经过了三十多年徘徊的中国遗传学事业,在改革开放的盛世,正呈现出万紫千红,春色满园的大号景象。如今,生物学研究这面大旗真变得愈发璀璨夺目,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

历史如一列火车,往未来不断前进着。历史会有辉煌之时,也同样会有腐败之时,再塑生命的密码,是我们的使命。而未来跨世纪的人才,也正是今天承担着学习任务的青少年一代,各类层次的人才,任重道远!

我沐浴着东风,遥望着南天,抚今思昔,不禁感慨万千……

【篇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十九世纪末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不乏叹惋地对媒体说:“物理学发展已经濒临极限,该研究的都有了定论。”但就在这句话出口后的十多年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向牛顿经典力学气势汹涌地扬起了战枪。

我想,极限终究是主观看法居多。一时的山重水复,诱人畏葸不前,但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科学如此,艺术亦如此。

曾几何时,宗教的乌云阴霾黯淡了整个科学的蓝天。哥白尼临死方敢抛出“日心说”,仍然被教会的打手鞭尸,布鲁诺高呼“让真理的利箭万箭齐发”,则被处以火刑。试想,在上帝尊贵的躯体面前,激进的遗传学如何发展?上帝似乎便是遗传学的压顶泰山,便是极限。但是,这时出现了个达尔文,进化论的重拳雨点般痛击神学的软肋;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又将上帝无比尊贵的躯体践踏的体无完肤。我想,如果没有这些对极限的突破,我们可能仍将在诵经祈祷的靡靡声与教会的压迫窒息下醉生梦死。

曾几何时,权威头上的光环让人不敢仰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不是自由落体的极限吗?又如何会在比萨斜塔上十万目光前被两个铁球愤怒地击穿?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声称对“哥德巴赫猜想”无能为力,无法进一步论证?但这个极限,又是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国家中被一个叫陈景润的年轻人突破?

科学发展本来就如汹涌的洪水般,无可阻遏,无所畏惧,没有极限可言。而艺术呢?

文学方面。当华美绮丽而又言之无物的骈体文充斥整个文坛时,文学是否发展到了极限?且听白居易遏流高唱“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格调呆板无味的八股文与“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文风泛滥成灾时,文学又是否面临着极限?且看鲁迅坚定的《狂人日记》,文学便在他们挖开的突破口汹涌地开始宣泄。

音乐方面。当指法繁杂而内容单一的宫廷音乐盛极一时,巴赫又是如何突破极限,开创一个“巴洛克时代”?而当现实主义流派喧嚣无比时,贝多芬又是如何用浪漫主义的乐音倾诉自己的激情?

无论是科学、艺术,还是现实生活,所谓“极限”只是弱者懦弱的通行证,智者酝酿突破的出发点。正如无尽的黑夜总会迎来嘹亮的鸡鸣,所谓的“极限”又如何能阻遏探索者的脚步?

百尺竿头,终会更进一步。

【篇三:梦中一生】

周末的时候,匆匆从医院回来的妈妈神秘地从包中拿出了一本黑灰色的书籍——《生命的密码》,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封面上的老人吸引了:谈家桢——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泰斗,原来这一本书是讲这位院士的“发迹史”啊!,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

看了许久,眼睛不知不觉惺忪了起来,迷糊中,我走进了一条古巷,墙根芳草萋萋,脚下凌乱的石板构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闻着空气中清新的气息,眼前的慈城真如一幅画,不愧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着走着,只见邮局的小楼上,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正从楼梯上走下来,根据我的直觉,他就是谈家桢。

一下子,石板、墙根、邮局,连脚步声都不见了,画面一下子切换到了一座透露着浓浓的西方现代气息大楼前,一看校名“宁波斐迪中学”。噢,我记起来了,书中说这是一所由英国教会办的中学,谈家桢爷爷小时候就在这儿读书。过廊上有捧着书匆忙跑过,也有托着试卷飞奔或慢步的教员走过,谁也没看不见我。我往一间教室里窥望,只见一个外籍教员向正在向在座的学生提问:“人是谁创造的?”教员敲了敲一位学生的桌子,让他回答。他抿了抿了嘴,憋了半天也没回答,自然,他受到了批评,他就是谈家桢……过了好久,他大声说道:“虽然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相信一定能正确地回答。”如此豪言壮语让我由衷地佩服。正当我自忖之余,美丽的校园以及那大理石般光滑的建筑又不见了。

黑黝黝的实验室里,我小心地走在过廊上,耳边传来时有时无轻微的嗡嗡声。我把向内的窗户打开,只见一位青年的科学家在一个破旧的实验室中记录着一些什么东西,他时而拿着铅笔做记录,时而又踱到一只关满果蝇的大透明箱内观察。我静静地走到他面前,啊!是青年时期的谈家桢爷爷。我试图与他招手,可他并不能注意到我,只是继续投身在科学观察中,我不禁为谈家桢爷爷做事的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又一下子,所有的场景都不见了,耳边只些许传来几声谈论的声音。

我站在一张红地毯上——中南海!我一看就知道了,两位西装革履的人士在一起激动地握手,是谈家桢爷爷和敬爱的毛主席!下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也跟着鼓掌。在掌声余音未定之时,人们扭曲了,我又出现在一个地方……英伦三岛的初秋凉意正浓,谈家桢与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谈家桢口若悬河,回答了“人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

我猛的惊醒,这次梦境竟带着我穿越了一位伟人的一生,让我见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我终于领悟这本书题的真正意义——只有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非人的成就!

梦醒了,书还在,谢谢,谈家桢爷爷!

热门推荐
1父亲
2新起点
3玫瑰花的回报
4第一次买东西
5思念的爱
6一节体育课
7秋天的乡村作文
8我的什么情结
9一路有你
10母亲二三事
11感恩作文
12可爱的小白兔
13游海南
14妈妈是个孩子
15有一种声音
16鞋子不见了
17成长的蜕变
18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19水晶球
20童年作文
21我真想学好数学
22我爱阅读
23母亲,我想永远陪伴着你
24我阅读,我快乐
25面条二三事
26四季的风
27把灯光留住
28写给妈妈的信
29我被雨唤醒
30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