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生活在匆匆之中】
夕阳下,多少拄杖老人,静叹岁月煞人;车站前,万千憔悴商旅,长慨光阴无情;灯火里,无数辛勤学子,苦恨时间不返。
我们都生活在匆匆之中。
这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世界。飞机、汽车的出现,将沿途之景隐匿;有了互联网、电话,万金家书从此无存。时代和知识的飞速交替、进步,让多少人为之迷茫,甚至忘记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都很可怜。
我追赶,我疲惫,我哀求,我哭泣。时间不允许。我自暴自弃。于是,我开始回忆,呱呱落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是怎样的惊喜;我开始怀念,星空下,稻香里,蝉鸣中,抬头的遐想是怎样的美妙;我一直记得,汗水流得是怎样的洒脱。可,这一切都去哪了?
我不禁想到,人类如此迫切地、甚至于疯狂地想取得进步是为了什么?从原始社会,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整天担惊受怕,为生产担忧;到封建时期,人们日夜劳动、十年寒窗,只为更好的生活;直至如今,温饱问题全无,生活幸福安康,为何仍不知足?
每一代的人们总喜欢说“我们很苦,你们多幸福”。客观地讲,生活的确是越来越美好的。但为什么人总要说苦呢?既然苦,又为什么不停下歇一歇?反倒在一直加速,往下一代不断灌输晦涩的知识。如此匆匆,何也?
尽管我试着停下脚步,可我惊奇地发现,我不能。这是人的天性吗?一旦置于空虚中,便如被虫蚁叮咬,浑身不自在;而一旦做着某件事,就又如亏欠谁似的,快些、再快些。我突然明白,我们人类就好比在群山中行进,或是好奇心驱使,或是要找到什么,亦或是想去往平原,总要前行。那么,匆匆便可理解了——为了有朝一日,不再匆匆。
日出,日落,又是日出;明天,明天,还是明天。我加快了步伐,向前匆匆跑去。
【篇二:好时代坏时代】
如今的21世纪,人们的出行由黑色的庞然大物所代劳,因为它舒服,它可遮雨。人类给它起名为汽车。在这里我不禁想问一句:您的身体好吗?从前的我们,我们的祖先,出行赶着牛车、马车,一家人坐在上面,嘻嘻哈哈,好不幸福,或许很脏,但是否很有趣味?今天,隔三差五,某地就发生车祸,幸运的半残,不幸的说了再见,留下的只有伤痛。今天的我们为什么常说过年没有年味,只是人还是当年的人,风景早已不再依旧,物质在飞快的进步,幸福不免说了稍等。
你相信陌生人吗?你相信你的朋友吗?你相信你的父母吗?至少我怀疑过。我相信我们最开始都是相信的,只不过在社会的干扰下,动摇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动摇了,真话变成了假话,假话变成了真话。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这首儿歌我们从小就唱,唱了它个滚瓜烂熟,歌词都能倒背了,只是一点也没学到它的意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充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人们生活道德水平高尚,社会安定,相比现在,我只想说好时代?坏时代?人各有己见吧!富人,丰衣足食,今儿个打个高尔夫,明儿个开个party,后天再想个怎么谋取盈利,他们或许幸福吧。老百姓,同样丰衣足食,只是衣服是逛遍商场精挑细选的,食物是在人头济济的菜市场左挑右拣砍价砍来的。他们今儿个努力挣钱,明儿个想着房贷还剩多少,后儿个能为子孙留多少。他们或许是幸福的?
人们说,知足是福,而我觉得那是社会的不公。
我并不厌恶如今的社会,只是如果可以选择,我愿像古人一样归隐山林,一房、一院、一花、一草、一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