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君子润如玉的作文

【篇一:君子润如玉】

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它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传递着中国友好的情谊,散发着中国人独有的儒雅气息,透射出中国人刚毅顽强的品质。

儒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国学,历代历朝的君王,都将儒学推崇到无法比拟的高度,这不是偶然,就像玉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一样,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

玉坚,却不是至坚。就像中国人的品格一样,拥有非凡的耐性和毅力。古时人们十年寒窗苦读,终究是为了保家卫国,犹记得惶恐滩头潮水拍打着文天祥的衣袂,他却遥望远方,独自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犹记得阴暗潮湿的厂卫牢房里,于谦凝视着四壁缝隙里透出的一丝阳光,只是轻声吟道“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做的事情后悔过,他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而已,他只是不愿意让自己的祖国落入外族人的手中罢了,他死亦无憾,无憾!面对困难,中国人总是那样决绝,那样坚定,他们像玉一样坚持,同样,也像玉一样,宁碎,不成于瓦!这是玉的品质,这也是君子的品质。

玉透,却不是通透。中国人的个性是含蓄的。他们面对来自世俗、来自舆论、来自政坛的压力,用婉转流畅的手法,细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有才如韩愈者,一篇《进学解》真真诉说了自己“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却始终没有“有幸而获选”的悲哀;也委婉地道出了柳河东在永州时候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意。这是一种隐忍,一种内敛的,厚积而薄发的力量,是一种看似如吹灰之力,却也能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力量。

玉冰,却不是彻冰。就像老一辈人所说的,“人养玉,玉亦养人”,懂得玉的人也懂得真正的儒家精髓,懂得玉的人能用身体里的那股子力量来感化玉,来温润玉。古时的读书人身上都带着那般儒雅的气质,他们走过的时候,“如鸣佩环,心乐之”,即使身上无玉,心中却是有玉的。他们克己,从来不为自己的私心所牵绊。范仲淹少年时,曾住于寺庙,日以继夜地寒窗彻读。在那个凡事都要论鬼神的年代里,连寺庙里的和尚装神弄鬼想赶他走,都没有得逞。他对周围的环境冷淡,漠视着,甚至不思茶饭,却仍旧抑制不住对学习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大人,或是那个专著于格物致知的、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先生。

玉,中国的玉,不像缅甸的玉,沾染着商品性质的钱酸味儿,让人觉得腐朽;也不像南非的钻石,太通透了太直白了,带着过分的热情和欲望;更不像那水晶,渲染了缤纷绚丽的色彩,也是那样脆弱,易碎。这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一笔无形却也是无价的财富,在物欲横流,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护好这样的一种中国人独有的特质。这种特质,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表现于我们特有的语言,并且透过一个个开放的窗口,正逐渐传递于其他国度的友人。

玉,中国的玉,今天,她被镶嵌着08年奥运的金牌上。这是一种传统与创意的结合,可以显而易见的是,明天,她终将昂昂地挂在胜利者的胸前,承载着中国风,中国情,中国心,一步一步,迈开扎实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热门推荐
1书香袅袅
2那时,我懂得了坚持
3好书推荐
4贵州冬令营手记
5爱祖国
6畅游未来世界
7以家为话题
8加油吧,豆苗
9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10学生作文
11新学期展望作文
12刺猬苹果看图写话
13雨水的烦恼
14桂花香
15童年里,我因有义卖书市而快乐
16忘不了你的帮助
17学骑自行车
18感谢你盛装莅临我的青春
19假如我有来生
20我的同学像小动物
21尖叫的海棠读后感
22围棋比赛
23猜猜她是谁
24写景的作文
25我眼中的色彩
26一次难忘的排座位
27校园的春天
28最快乐的一件事
29寻找街头错别字
30一碗牛肉面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