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发愤的作文

【篇一:读书】

读书,说起这个字眼,不少人会说:读书算什么,我读过很多书,读书可以让人知识丰富哩;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是啊,在读书这一方面,我毫不谦虚地说,别人一点都不如我,是,在同龄人里,我读的书绝对远超他们之上,什么《呐喊》呀,《彷徨》呀,我都如数家珍。然而,今天要论读书,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读书的,和我的读书历程。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那恃才傲物的潮林学士苏东坡也说过,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愿望。可见书对人类的进步有着多大的作用啊!

古人曾说,开卷有益,读书就要读好书,不然不就是“开卷有害”了吗?读书一定要选择好书,在老师或家长的推荐下去读,才能起到真正书的作用。

其次是还要把书读透,吃透,“读书破万卷”,这里的“破”便是读熟、读透。怎么把书吃透呢?首先要求读书时要认真,全身心投入到书中,这样才能明白书中讲的什么。宋朝有个人叫陈正之,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却还成不了才呢?朱熹对他说,切记,读书切莫读死书、走马观花,要聚精会神。再加以理解就可以了!陈正之马上这样做,果然,不久,他就名扬天下,盛耀满堂了。

再来谈一谈我的读书历程。这读书,开始我也是走马观花,不认真读,因而,我对读过的书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后来我看了鲁迅先生和居里夫人的事,深受感动,发愤要多读书,又要读活书,灵活运用,这样才有了今天学习,品德优秀的我。

著名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就和大家论到这里,我要回家读书了!再见!

【篇二:请给我关心你的机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想靠近,你却远离。

——题记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你只对我冷漠?难道因为我是班长,因为我高傲?每次想要知道答案,却开不了口。但是,请相信,我并没有看不起你,只是你故意疏远我。

记得自习课上,我知道你根本看不进书本,又带动了几个同学开小差。我让人递了一本你最喜欢的《读者》给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至少这样比你说话要好,你却问起是谁给你的,听到是我给你的如触电击,迅速还给我,一脸的漠然。看着你那冷漠如冰的目光,我的心真的很痛,那种感觉就像在我的心上挖了一个大大的洞,填满了那种叫做痛苦的东西。

我不喜欢轻易放弃,我以为执着地对你好,你会改变,从而学会发愤,可是理想和事实总有距离,尽管心存希望,但连连受挫却已令我深深伤感!

或许,我还不够善良,无法打动你,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心里多么希望你可以理解我的感受,你可以珍惜自己的聪明,把握青春,把握生命,有个锦绣前程,你不知道的太多,你完全读不懂我的辛酸,我的心痛,我的愿望。而我最大的心愿是得到你的一句肯定或一句安慰!

我真的希望你能够给我关心你的机会。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只想你会是我们友谊天空不落的星!

请相信我的诺言,请细细品味我的冷暖!让我们的心不再遥远!我在等待,请别让我的等待没有尽头!

【篇三: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里,人才辈出,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要写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编写一部史书。但是飞来横祸却偏偏降临在他身上,他入狱受了酷刑,但还是忍辱负重,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对司马迁产生了敬佩之情。他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虽然受到了酷刑,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冷嘲热讽,但他身残志坚,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不顾别人怎么说,专心致志地写作,是多么伟大啊!对比之下我们真是太渺小了;许多人做事总会因为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屈服于命运;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停止前进————如果人人都像司马迁一样,那么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还不会多吗?

记得有一次,一向成绩优异的我落榜了,我难受极了,回家后抱头大哭,后来我突然想到司马迁,他遇到那么大的困难挫折也不放弃,我这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找回了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刻苦地学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了第一名,我在接到试卷的那一刻心花怒放啊!

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习,学会坚强,永不向困难低头!

热门推荐
1生日派对
2捉迷藏
3学习雷锋精神
4明月繁星
5温暖的记忆
6第一次领读唐诗
7我心目中的关羽
8外婆
9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10年味
11我们的中国心
12猪八戒减肥记
13写生
14未来的衣服
15公园游玩
16难忘的端午节
17做家务作文
18夕阳
19参观科技馆
20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21春雨
22雷雨
23感动校园人物
24
25那天我真激动
26书之乐
27写同学的作文
28一株太阳花
29欢乐的除夕
30我学会了下军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