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道的作文

【篇一:有你真的很幸福】

点点星华,琅琅夜空,没有一丝霾停滞在广阔的天空。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晚,你来了。有你,真的很幸福。

弟弟,你的眼睛像是在你出生的那天从天上摘下的一对繁星,那么的清明透彻。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正在熟睡之中。头上的几撮头发有些泛黄,散发着一种我从未曾闻到过的暖暖的气息。看着你小小的身子,一种感觉从心底缓缓的泛了起来。像是一池暖暖的水没过了心头,又似阳光沐浴着身躯。这就是爱吧。

忆起你呀呀学语之时,挥舞着稚嫩的小手,圆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另一个小小的孩子趴在你面前,不厌其烦地教道:“宝宝,叫哥哥!”你压着嗓子,想学会发出那些不知所云的音节,但几番挣扎后却又蹦出了几个咿咿呀呀地喊叫。印象中仿佛你花了3个月,就学会了你说的第一个词:哥哥。你可舍不得离开哥哥的陪伴。哥哥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大叫一声:哥!就推开门,在地上飞快的爬了过来,你的一点点欢笑和木地板的吱吱声和着哥哥奋笔疾书的声音,成为了我们第一个共同的回忆。有你,真的很幸福。

随着你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就和哥哥打成了一片,一起对抗爸爸妈妈的束缚。每次哥哥放学回家以后,你都和哥哥一起偷偷跑回房间,把门啪地关上,从哥哥兜里偷出一个甜甜的棒棒糖!和哥哥一起躺在软软的床上细细回味每一丝甜味。每当幼儿园放学时,你总是最显眼的。因为你头后的那一撮小辫像一个尾巴似的,每走一步就微微地颤动。若是一群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蜂拥而出,只顾找到那撮细长的小辫,揪住,便找到了调皮捣蛋的你。有你,真的很幸福。

到了初三,哥哥再没时间陪你坐在地上,静静地拼积木。哥哥每次回家,都把门关的严严的,而你却在门口孤零零地望着,手里拿着一对玩具,却没有人能与你分享。虽如此,你总在深夜为哥哥送上一杯暖暖的茶。妈妈买的糖果也从来都为哥哥留着一个。哥哥弹琴的时候,你也常常会做一个乖巧的听众,你专注的小眼神更是哥哥难忘的美好回忆。有你,真的很幸福。

感谢有你在我的生命中,与我分担每一分苦,每一丝甜,为我的生活点上了点点你独特的印记。弟弟,有你,真的很幸福。

【篇二:我与经典有约】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告诉我们教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又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一种“至德要道”,那就是“孝”。那么“孝”的主要内容孔子归纳成三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就是孝道的纲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心怀抱负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在这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几千年前的孔夫子高瞻远瞩极其远见地提倡的“孝道”,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是难以泯灭的。

“孝道”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孝道可以用在外交方面,如果对他国以礼相待,就会得到臣民的欢迎和拥护;对一个诸候来说,用孝道治理自己的领地,体恤民情,孤寡无欺,就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欢心;对一个卿大夫来说,用孝道来治理家庭,就会家庭和睦。

如果统治阶层能充分发挥孝道的作用。并身先臣民,那么一个充满博爱、和睦、宁静、幸福的社会就形成了,这是孔子的理想。对于今天来说,我们仍在祈祷和平,反对战争,人类还在为幸福的生活作出各种的努力和牺牲,孔子的理想仍是我们今天的理想。

孝道不仅仅局限在单个家庭内,而是关连到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关连到一个国家的安危与和睦。

【篇三:谈孝心】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从古至今,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来说,不孝为人伦之大恶,古代法律中的“十恶不赦”中就有一条是“不孝”。今天若有传闻哪家子女遗弃高龄的父母,人们必定会为其深感不齿,尔后齐声共诟。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逐渐促使社会的文明化,所以在我看来,人们在物质需求充实的同时,也应渐渐试着去重拾那些快被我们遗忘的“礼”。于是,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人们开始注重起声誉,顾起面子来,但老人对于他们依然是累赘,出于对舆论的畏惧。抛弃、虐待父母的事件的发生也趋于缓和。在“人言可畏”面前“孝”也逐渐变成了一种形式。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认为只要给父母锦衣玉食就是孝顺。但这样并非老人们所需要的,因为老人看见的只是儿女们的一个躯壳,带着大包小包地进门,而从未把心也一起带来。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为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西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太简单”。孔子对解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当饮料,侍奉你父母双亲,虽说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们高兴、快乐,就算是尽到你的孝道了”。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遗留,让我们也看到了对长辈应有的孝,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没有现在社会各种腐朽思想渗染的人间真情,无法用金钱与物质去衡量。

古人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确实,父母在世不知孝顺、敬养。只一味追求自己的物质生活,将父母抛得远远的,而到父母过世后却后悔莫及想再敬教道便显得太迟了些。而对于那些真正了解了人生真谛的人,知道如何珍惜和爱惜眼前的人。

热门推荐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安塞腰鼓仿写
3我给自己写封信
4小心微信
5暑假
6古文的魅力
7美好的回忆
8考试作弊被抓作文
9转角遇到幸福
10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11观察树叶
12寒假趣事
13写观察日记
14难忘的体育测试
15一个泡沫
16动物园之旅
17我的书法老师
18三年,烙心间
19担当需要勇气
20不想起床
21续写青铜葵花
22雪花飘香
23开心农场游记
24风雨人生
25练琴的启示
26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
27从失败中站起来
28爱的源泉
29难忘那张坚毅的脸
30吃饺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