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空山的作文

【篇一:空山】

外婆家的山空了,听不到孩子们的嬉闹声,看不到袅袅炊烟在屋角升腾,也触不到谷中柔软的涓涓细流。

这几年,每次回到外婆家都感觉很凄冷。偌大的地方,只剩下两三个老人留守空山,就像忠诚的守墓人日夜看护着满山的坟茔。放眼望去,昔日的大路上杂草丛生,小路已经消失的不留痕迹,就连本该生机勃勃的麦田如今也荒芜一片。小时候爬过的那棵柿子树秃了,外婆家的果园野草肆虐。

张大伯家羊圈里的粪便早就被雨水冲洗得一干二净,王婶家的屋顶不知道和哪一夜的狂风私奔了,只留下赵奶奶家的大黄狗在山路间游荡。也许有一天,大黄也会跟着过往的车辆离开这座大山吧。

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得当初那里可热闹了。每天早晨,对面英子家的公鸡就叫个不停,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到草坪里捉蚂蚱,然后用狗尾巴草穿起来,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喂给外婆家的母鸡吃。我还记得,张大伯家有一群像白云一般的小羊,狗蛋儿妈妈做的饭最好吃,李姨家总是吵架,对了,还有一个像仙女一样的漂亮姐姐。

听外婆说,那个漂亮姐姐不久考上了大学,但是,王叔家当时没有钱,村里的人就自愿地给王叔家凑钱。王叔的脾气很倔,不想麻烦大家,说什么也不肯收钱,村里的人也没有办法了,就在晚上偷偷地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后来,女娃娃上了大学,好像嫁给了一个上海人,王叔王婶也跟着她过去了吧,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慢慢的,能走的人都离开了。

外婆说,她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在山里守着。

如今,空荡荡的山里已经不剩什么了。人们以不同的姿态存活着,不管在哪儿,只要认真的生活着都值得被尊重。愿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愿依旧留守空山的爷爷奶奶们能安享晚年。

如果将来有能力,我要在山上种满果树,守护者曾经的欢乐。

【篇二:对庄子的认识】

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历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人们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美丽风景。人们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哪里。其实,我们还有庄子!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也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动的水中听出一份安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

然而现实中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奋斗,又不注重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烦恼中了。因此,我佩服庄子!

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朋友。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普通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寂寞,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正如他所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篇三:读《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一首如画卷般的唐诗,诗人山中的所见所想,都为这首诗带来奇幻的色彩。

秋日的黄昏是最美的,恰恰是此时的山林,让王维有感而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下过雨后,泥土湿润、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真的把人带进了雨后的树林。作者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生活中的真实景物,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明月倾泻在松树之间,树影摩摩挲挲,方砖似的石阶上,清澈的泉水缓缓流淌,水底的波纹清晰可见。仔细听,你是否隐约听见清泉哗哗流淌的声响?这句诗,一下子就体现出夜晚林子里的美感。

“明月松间照”是静,“清泉石上流”是动,动静结合,实则是写静景。山水田园诗中,能以动写出朦胧的静态美,就数王维最拿手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亦是动态,真实地写山中人们的常态,悠闲又自由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悠闲又自由的生活,使得诗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作者真切地写出自己的内心,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前半段写景,后半段写人抒情。全诗如同一首优雅的山水画,简简单单就把美景写得生动形象,勾勒出山间的诗情画意。结尾直抒胸臆。是啊,这里有山有水、景美人乐,诗人又何故不住在这儿呢?诗人住在山里,身心也和山一样,胸怀宽广、淡泊名利。全诗最精妙的,是动静结合,表面上写动态,骨子里却透露出安静祥和。读完诗,仿佛真的进到傍晚的山上去游览了一番。

诗人王维隐居在山中,也是写山水田园诗的老手。他的几乎每首风景诗,不管怎么写动,读起来却觉得静悄悄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动态描写,一座空荡荡的山里,没见着人,却听到人在说话,倒是很奇怪。再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是以动衬静,月亮出来却把鸟给吓跑了,一定是悄无声息的。这首《山居秋暝》也如此,处处展现出朦胧的美。

《山居秋暝》包含了诗人的所见所想,使它拥有种奇幻的色彩。

一首唐诗,有话有歌,画卷般美妙。

【篇四:秋之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秋天在稍纵即逝间消失,多事之秋便成了我国古代仕途失意灰心丧志的文人墨客解放的季节。落叶飘飞万花凋零,天高云淡,凄凉的风景诉说出了别样的秋之韵。

秋之壮美,王昌龄迈着矫健的步迈,口中诵着,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的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悲凉的晚秋风景往往预视的壮美的战争场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高。

秋之惆怅,韦应物带着思乡的惆怅向我们走来,口中诵读看落帆逗淮镇,停航临孤驿的驿馆凄情,凄清的感觉总会引起思念的愁绪,于是独夜忆秦天,听钟未眼客的思乡之情。李商隐怀看对朋友的失望我们走来,口中诵着:“客去波平槛,蟑休露满枝。”秋天的景色中藏着对朋友的怀念,因为失望却有了“在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的不解,这是作者唯恐为人所弃的怀旧惆怅。

秋之美丽,许浑带着对秋的理解与感触向我走来。口中诵读着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美丽景色,残萤栖玉露,旱雁拂金河,夏天的气息还没有完全散尽,秋天的满地金黄已悄然逼近。王淮在空山中漫步,一路悠闲自得地向我走来,口中诵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雾,浴人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浩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这就是秋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秋之壮美,秋之惆怅,秋之美丽组成了那别样的秋之韵。

【篇五:这就是幸福】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记忆之门缓缓开启——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待,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的看见了你,焦急的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还是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冲着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家后,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起头。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希望;我知道此刻你的心里一定充满失望;我知道我伤透了你的心;我知道……

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想了无数种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惭愧地低下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牛奶,飘渺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美无缺,那一轮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寓意。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看多了人间真情,震撼苍宇,那一种母爱却以平凡而伟大的感动,让我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幸福——母爱。

【篇六:我最喜欢的诗】

山水田园诗有很多,但是让我最欣赏的一首诗就是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是在作者王维隐居山林的时候写下的,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的乐趣。

这首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了山的特点和当时的气节,空旷的山刚下了一场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季节,诗人之所以写“空山”,是因为山中的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的活动痕迹。

颔联“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山的美景,如果在安静的地方朗读这首诗,就会感觉自己在小山上,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树上,清澈的泉水哗啦啦的流淌着,写出了夜里一片寂静。

诗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船”,洗衣的姑娘又来河边,莲花在小河上飘来飘去,捕鱼渔民的又要开始工作了。可以体过现出那个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一句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日的芳菲就让他随风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可以留下。

诗人觉得这山中比朝廷好的多,表达出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的厌恶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

【篇七:礼物】

李白的礼物是呼儿出门换来的美酒,杜甫的礼物是庇佑天下寒士笑意浓的憧憬,而王维的礼物……

时光跳转千年之前,人不知的幽簧之中,是谁弹琴长啸?新雨后的空山,又是谁掬一手松间明月光,饮一口石上清泉水?摩诘,不知春涧中的那轮明月是否惊动了你那如雀鸟般的心灵?

出家人,讲究空。你行到水穷之处看云起,只为同五柳先生邂逅东篱下的南山。你心性如此,但当初执剑行天下,咸阳会游侠的少年又在何方?

这繁华的大唐,终将朽败。黑暗的官场磨去了你的棱角。呵,一个朝代的衰亡却让你们陪葬,不觉心有不甘?你退隐山林,想必也是朝政上的明争暗斗和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使你黯然神伤。

当恩人张九龄被罢相之时,你想方设法与不明是非的朝廷斗争。可你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又能如何!。于是,你倦了。林中飞鸟为你歌唱,山中野花送你回家。家?这大自然何尝又不是你的家!。你不必推托,因为自然母亲赠予你的礼物,你受得起!

你能赏三峡的飞瀑悬泉,闻富阳的鸟鸣婉转,观戈壁的大漠孤烟,望草原的茫野苍天……在你发现这份礼物的珍贵之处时,你也开始回报起了这份恩情。

是诗,是画,是琴声。诗与画的交织,是你的独特风格。你让后人们了解到了自然情趣,你为繁华的大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初春西湖的早莺春燕,你画过;盛夏江南的莲叶荷花,你画过;晚秋山居的明月清泉,你画过;入冬墙角的数枝梅花,你亦是画过。这些珍贵的书画,就是你留给晚辈们最为珍贵的礼物!

李白的诗是自傲不羁的,杜甫的诗是忧国忧民的,王维的诗则是禅画共存的。诗佛王维,你的空山就在我们的心里!

【篇八:人性本空山】

人性是座空山。

无人进出,只留着山上的松柏,和那些说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肆意而又狂妄地生长着,然后在某个清爽的早晨,抬头凝望时,已是钟灵毓秀,寒木春华。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年头是任着这些花儿草儿随意生长的?人活一世,活的年岁不多,倒是越来越看不清一些事情了,只是一味地认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你粉白黛黑,我素面朝天;你风流倜傥,我墨客骚人;你前程似锦,我汪洋恣意。鸡汤有毒,换盏孟婆汤可好?

或许你期望自己活成的样子太过美好,美好到让你止不住想去狠狠地霸占那样的生活。那么,你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觉得这样的日子太累了?你终究是天地间的一位过客,不过是匆匆数十年做的一场梦,追求了那么多,到最后只是进了火化场,留下了还不满一盒的骨灰。

苏轼说,他的一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我看来,有一句歌词写他最合适不过,“不愿染是与非,怎料事与愿违。”他的心是一条大河,流淌着黑夜,也流淌着白昼,他拿一坛酒和一生的痴恨情爱与喜怒哀乐纠缠,让人不得不叹服,然而人们捉摸到的,却不过是一朵浪花。

李清照说,她的一生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风晨月夕,重帘放下,焚一炉沉香,轻烟袅散,心随香远,然后她泼墨几行于宣纸之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用前半生的小确幸和后半生的颠沛悲凉,写尽了人一辈子的等待,希冀,幽怨,与沉痛,让后人悼念,让后人铭记。

你的美酒陈年酿,我的云滇七分烫。富贵荣华凋尽,就算你是冰魄玉骨,势利眼也会弃你如敝履。不如拥有一份李清照的婉约,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份苏东坡的豪放。

然而,性空山并不是叫你不求上进,做个好逸恶劳的人,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以怡性怡情的胸襟去享受生活,花开任其绽,云散任其飘,得意时不忘我,失意时泰然恬淡,就像佛说过的那样——放下。

活着就是这样,所有的亲情、爱情、友情、恩情到最后都归在了一处。人生短暂,可我依然毫不吝啬地浪费了那些时间,挥霍了过去的时光。我故作洒脱,沽酒二两,一两敬相忘,一两敬别离。当明日的阳光再次照到我的身上,我俨然忘了昨日的光景,带着对明日生活的向往,过着今天的日子。

我提笔几行书于纸上,写下世人看不懂的希冀,然后揉碎了,扔进风里,风带着我的无欲无求,飘向那些我所向往的地方。

写到这里,我端起手中泡着云滇红茶的茶盏,一盏敬你百事无忧、岁岁平安,一盏敬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往后余生,愿你遵从本心,更是一番花前月下,无边风月。

人性本空山,何以染尘埃?

热门推荐
1我的爱好打乒乓球
2我学会了骑电动车
3凉薯
4我爱秋天
5猜猜我是谁
6我的那些梦想
7因为有她
8桂林山水甲天下
9哇哦,电突然消失了
10改变
11回忆爷爷
12放风筝
13体操展演给我的启示
14伊水东流
15走进大自然
16思念的味道
17写给男朋友的一封信异地恋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家乡的小院
20雨,我的最爱
21乌鸦和狐狸
22爱在细微处
23知足
24心灵深处的薄雪草
25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6狗的自述
27感谢师恩
28抢“七”大战
29我的同学
30我爱我家乡的什么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