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棋和窗】
滴答滴答,秒钟就像长跑选手一样一直向前走着,声音清脆响亮。我放下手头的笔,拿起作业本收拾进书包。整理桌子准备睡觉时,发现角落有一个,陈旧的棋盘。我慢慢拿起,拂去封尘,忽然想起了幼时之景,抬头望着玻璃窗外,除了钢筋水泥,只有马路行车。
那时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父母都出去工作,家里总留下我和爷爷。清晨都会有一双问温暖的手把我叫醒,就像闹钟一样,一壶茶和些许的点心也早早的备于桌角。爷爷也早早的坐于前,等待我的到来。早餐总是那么的烹香与可口。
但光吃饭睡觉是不够的,象棋也必不可少。记得象棋是爷爷最拿手的,我最初的象棋也是由爷爷指点的。渐渐地象棋就成为了每天的重要活动,是那时的一部分。收拾完木桌,我总会迫不及待的拿出棋盘,棋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散于桌面各处。爷爷见此,总会便洋溢着笑容,不慌不忙的摆着棋子,便开始了我们的象棋之旅。
沉浸于我们的棋局与爷爷的套路,时间流水。如果累了,便看看木窗口的周遭风景。窗外流淌着一条小河,丝绸般向远方流淌。河上小船匆匆划过,卷起涟漪荡向边岸。河边杨柳依依,行人不断。粉墙黛瓦,巷口小弄,组成了一幅黑白的姑苏民间的墨画。微风从窗口缓缓袭来,轻抚脸庞,如流水,带走疲惫。
现在我上学了,老家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便是位于市中心的新楼。我开始有了学业,要做的事很多,再也不能回到过去,和爷爷一起坐着下棋了。爷爷也搬到了别的住处,他的笑容我也只能依稀记得。窗外的绿水摆柳也变成了钢筋野兽,时间真的让一切都变了。
我慢慢地拭去棋盘的的尘,窗外一篇漆黑。
【篇二:游龙门石窟】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阳,有这样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历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驰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
趁着金秋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龙门石窟游玩。
走进龙门,两排林木郁郁葱葱,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种韵味。墙上的每个小窟中都有佛像。别看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势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双手放在腿上,目视远方,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双手合十,虔诚闭目,仿佛在祈祷什么;有的眉头紧皱,面目狰狞,盯着什么地方,让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据了我整个眼睛。那尊佛名叫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头部就足足高4米。他发髻呈波浪形,面部圆润,眉毛如那弯弯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闭,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视山下的伊水。嘴角藏着隐约的笑容,显现出他的慈祥与平静。他的表情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严肃中带着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丝神圣与威严。我不仅赞叹这惊人的高度,也佩服这精湛的技艺。
漫步伊水边,夕阳的余晖洒满水面,犹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装,优雅而平静。微风轻拂湖面,层层涟漪荡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脸上漾起的微笑,让人舒适。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打闹,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次洛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篇三:校园秋色】
入秋了,下秋雨了!
校园的天空是灰白的,空气也是灰白的,而雨却不一样,校园的雨是细细的银丝啊,将纯黑的路面敲出水洼,上面弥漫起白色的雾。
操场是显眼的,红色跑道,是我汗流浃背的的地方,绿色球场,是我嬉笑的地方。道旁高大的树禁不住雨的诱惑,叶子纷纷落地,尽享淋雨的欢畅。娇小的树是傲慢的,不肯落叶,绿叶兀自摇曳在枝头上,不知不觉间,却被雨悄悄染黄了。
那是教学楼,红墙,白砖,绿色的栏杆,被雨打湿的窗户和淡蓝的窗帘。琅琅的读书声断断续续的透出来,似乎也被雨浸润了。
最喜欢撑着伞,到楼后,是片有着朦胧感的小池塘。
踏着大小颜色不一,却分布均匀的鹅卵石小道,伞会不时碰到从木架上搭落下来的葡萄藤蔓,枝枝叶叶,被雨滋润的鲜绿。
就是池塘,被树木遮掩着,静静,幽幽。浮着层墨绿莲叶,光滑的表面,中心却聚着堆雨水,晶莹的,缓缓地晃着,真是可爱的莲叶啊,像把襁褓中的婴儿护在怀中,似乎还传来熟睡的鼾声。
碧水中忽然呈现出一抹殷红,是鱼儿,一扭身子,又冲向莲叶丛中。我的视线随着它的身影移动,红色消失了,眼前却突然出现了一朵莲花。是一朵甜美的睡莲,玫红色的花瓣微张开来,背面却是浅粉色,黄色花蕊亮得刺眼,被小心翼翼的托在花心里。她似乎真的睡着了,随着微风起伏在水面上。身旁的莲叶为她遮着雨,以让她安然沉睡。
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也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大,只是安安静静的生长在池塘,却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盎然生机。
雨滴落在水上,一圈一圈的涟漪荡开,将秋色校园也漾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