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好的选择】
回眸顾盼这段时间的生活,多少次独自挨过了辗转反侧、不得安眠的夜。那样的夜冷寂无声,万千的思绪一次一次的击溃着我的心理防线。有时是为自己当天某个时间段的懈怠而后悔惶恐,有时也许是又领悟到别人的高效高质而压抑无奈。怀念着远去的昨天,伤感于流逝的今天,畏惧未知的明天。不知我是何时从不甘落后到不甘被超越,从只因自己进步便心生欢喜到在别人的奋力追赶中诚惶诚恐地维护着自己的优势。
“睡眠充足才能保证效率。”“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思维才能跟得上。”“多锻炼才能有学习的本钱。”诸如此类的话,每天都要在我的心中和耳边响彻无数遍。但这只能让我更加抵触那些原本是快乐纯粹的东西,让我对一个被下了定性目标的生活越来越失望。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心力交瘁。
这些却只有我自己来应对,没有人在意那个人前总是挂着笑脸的人在漫漫长夜中是如何与潜滋暗长的苦闷洪水斗争,又是如何不断自我安慰要振作起来,在心中描绘一个五彩的未来作为动力。但这总是不得长久,周而复始,最后无济于事。
这一切都在向我陈述一个可笑的事实:你在枯燥单一的生活轨道上迷路了。
停下只顾向前奔跑的脚步,平息浮躁脆弱的心,往昔的一幕幕又浮现于眼前。
最初懵懵懂懂地踏上这段征途,流连于沿途的风景,渐渐落后了别人向前迈进的脚步。而后被敲响警钟,毅然舍弃身边簇拥的鲜花,向遍布荆棘的小路奋力追赶。那段日子,充实又快乐。在别人渐渐清晰的背影中,我能发自心底的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在心无旁骛的自我完善中,不知不觉位居前列,将背影留给了别人。这好像一场意外收获的惊喜,又好像是我应得的。当这慢慢成为常态的时候,我的心却不平衡了。随着与别人距离的不断拉近,我不理解自己有什么资本让别人追赶。不突出的文科,不稳定的理科,这样的我难道不应该混迹与中流队伍么?因此,我会用加倍的时间,做加倍的习题。我想这就是我心力交瘁的原因。
因为心力交瘁,所以不知不觉将自己推进漫漫长夜,紧扣心扉,不去感知阳光下的爱。
父母将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了我身上,这并非出于对我严格要求,而是以他们的方式尽力减轻我强行给自己背上的包袱,他们对我的要求自始至终仅仅是上进和快乐。妹妹因为我,常常要早起将近一个小时,不论刮风下雨,那个娇小的身影总是孤独地走进清晨的校园,慢慢等着同龄人相继从睡梦中醒来结伴来上学。可是我总认为,这些是应该的,甚至有时会将自己的怨气自私地发泄到他们身上。
换一个角度品味每天的校园生活,好像也不是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虽然认真听课和埋头做题一直是主旋律,但是这并不影响青春的多彩。可能将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感觉就会像和同桌上课偷吃的糖果一样美好。我想我不会再吝啬时间来悉心经营一段友情,她们与你朝夕相处,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在你伤心失意时及时问候。那些交换过的信封,都洋溢着爱;从前很不愿意老师用他们的经验来评判自己,但是正是那些被我不愿意接受的循规蹈矩慢慢让我变得优秀。尽管你与这些人并无关系,但缘份将你们这三年的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别人。
长期我只顾及到了自己眼前的生活,只为接踵而至的漫漫长夜而压抑,却忘记了心怀感恩,忘记了感知阳光般的爱。黑夜再漫长也会被阳光驱散,紧扣心扉的枷锁再牢固也会被爱打动,所以昼夜终将更替,漫漫长夜并不可怕。
我明白努力的结果也许没有那么重要,更有意义的是在过程中铸就的一颗强大的心。
我明白可能每个人都会在拼搏的过程中迷茫、沮丧,但是只要找回初心和希望,就会有获得重生的勇气。
我明白学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也应该不是压抑苦闷而是昂扬进取的。
我明白在不那么如意甚至不可避免存有黑暗的现实生活中,向日而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篇二:归地不是虚无】
因为学业繁重,我已经许久不曾回家了。从作业堆中抬头,望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阴雨,我的心中忽地冒出了想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经破土,便迅速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
语文课本上,曹文轩在《前方》中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诚然!幸好,我马上可以回家了。
家里什么都好,没有熄灯,不必晨跑,可以放着音乐,可以光明正大地洗衣服,没有匆匆忙忙,没有心力交瘁……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撇开心中向往之地的所有缺点,仿佛那是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
然而归家之途并不顺利,约好的聚餐临时取消,又因为没有钥匙,我在寒风与细雨中苦苦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客厅中妹妹的哭闹声与敲打门窗的声音闯入耳中,各种不安与烦躁蜂拥而上,让人生不出一点兴致。我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和延绵不断的雨丝,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愁绪。
心中所想的家与现实中的家果然是不尽相同的。看来,心中之苦的确无可避免。由于幻想,苦反而更苦了。但既然这样,那么家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既然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归属感,那它能带给归人的又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但家给归人的温暖总能见于微不可见之处,像萤火,光虽微弱但又确实存在。也许我们会觉得家无甚特别之处,无非多了一些生活琐事罢了,但正是这些琐事,给人以平和温暖之感。学校里,不会有人关心你吃了什么,不会有人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安慰的拥抱,不会有人有十足的耐心来开导你。但是,这些在家中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日常琐事,让家有了体温,有了呼吸,也有了生命。尽管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了我们支持和力量。
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个体之一,每个人只能靠自己进行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在家中,界限模糊了,家就像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放飞自我的一处港湾,一切都是轻松的,随意的。
对于那些认为家可有可无的人,我想说,也许家不是实际上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但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关怀和力量,以及来自亲人的温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还是能一如既往地打动我们。
家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必不可少,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家也绝不仅仅是虚无的幻想,我们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会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