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瓯的作文

【篇一:锥栗香飘飘】

我的家乡在建瓯,这儿有好多好吃的美食:光饼、扁肉、板鸭、锥栗……其中我最爱吃的是锥栗。

我的家乡高高的山坡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锥栗树,所以被称为‘’中国锥栗之乡‘’。家乡的锥栗口感清甜,果肉饱满,其营养成分高,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物。吃到嘴里糯香留口,甜而不腻,健胃补肾等,是老少皆宜的天然木本粮食。锥栗还是人们赠送亲朋好友的首选礼物呢。

到中秋节的时候,就是锥栗成熟的季节了。要想吃到锥栗可不简单呀!你们摘锥栗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全身武装好,要不然可有你们受的。锥栗圆圆的,全身穿了一件带刺的衣服。你们可要小心点,要不然会被锥栗的小刺扎伤的。

锥栗摘到家时,先要把它晾干,然后和排骨一起煮来喝,那汤汁可好喝了!这一道菜也是我们建瓯最有名的菜——锥栗炖排骨。但我最喜欢吃铁锅炒锥栗了。每年奶奶总会把去壳的锥栗放进大铁锅里炒呀沙,发出‘刷刷”的声音,不一会儿,清香味早把我馋得直流口水。我拿了一个个热乎乎的锥栗吃了起来,那个味道又糯又甜,真是人间美味呀!

家乡虽小,但锥栗香飘飘,值得你们去品尝一下哦!一定让你们爱上锥栗,也爱上山青水秀的建瓯!

【篇二:家乡的民俗艺术】

我的家乡在建瓯,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每逢节日到来之际,人们都要举行挑幡活动。

我很早就听过过挑幡。传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夺回宝岛台湾,在建瓯这一带地区招兵。最后,战争胜利了,将士们回到了建瓯,家家都办喜宴迎接,还搭台表演,将带回来的军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摇摆,来纪念牺牲的战友,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来到了江滨公园,终于要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径起码都有30厘米,幡的顶上有着很美丽的立体图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头拼成的,再用一层一层透明的幡布黏上去,还有一面红色的小旗,随风舞动,真精致!每一个幡下面都有一个老人扶着它,准备表演。

我心想:“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么粗,这些老人不要说表演,我怀疑他们连举起来都很困难。”

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表演开始了!伴着歌声,那位金发的老人,一下子举起了幡,那姿势,那力度,一点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岁的壮小伙更有力!他将幡的顶部放在脚背上,突然,用力一顶,整个幡悬了起来,台下瞬间想起了掌声,完了,要倒了!我想错了,转眼间,幡已经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细细的,小小的扫把棍子,也会歪来歪去,马上就倒,可是这个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却像定型了一样,不管老爷爷做什么动作,幡都稳稳地立在他手上,一动不动,真像一棵长在地里的巨大竹子。

高难度动作来了,他行云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样,手十分柔软,仿佛没有骨头一样,一下转到后面,转眼间又到了另一只手上,让我们这些观众眼花缭乱。虽然老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幡的顶部,但他丝毫不紧张,左右手不停地交换着,而幡却纹丝不倒,小红旗也迎风飘动。

然后,两个老奶奶上场,老奶奶们和老爷爷们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只见老奶奶们一手接过巨大的幡,和她们瘦小身体比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奶奶将幡放在脚上,用力一顶,瞬间,幡已经稳稳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学们鼓起了响亮的掌声。

还有更高难度的!只见后面的老爷爷们掏出了手绢,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绢像一个伞一样旋转了起来,腰上也转起了呼啦圈,我以为老奶奶坚持不住了,可那个幡仍然一动不动地立在老奶奶额头上。

此时没有掌声,并不是因为表演得不好,而是观众们惊呆了,呆得连掌声都忘了。表演,最后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谢幕了。

后来,我去试着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开始,我将它抱了起来,正要说不重时,突然顶上的重心倒了,我赶紧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爷爷扶住就要倒了,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们却能撑住,还表演类似杂技的挑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背后洒下了无限的汗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们之所以创造了奇迹,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努力。在年少时,可能别的孩子在那里玩耍,他们在那里练习;别的孩子在享受父母们带来的浓浓的爱,而他们,还是在练习;别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们在练习中受伤、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断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今天的奇迹!在他们这一辈的努力下,才让我们这个传统民俗入选了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家乡的艺术——挑幡,不仅是高难度的艺术代表,还是一种精神。我对家乡的独特民俗文化感到无比自豪!

【篇三:家乡的光饼】

我的家乡建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如豆浆粉、粿包、芋饺、扁食、豆腐丸……其中,我认为最有特色的要属光饼了!

在建瓯,无论你走在哪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光饼的店铺。走近些,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直钻进你的鼻孔。再走近些,你就能清晰看到它的摸样——圆圆的,金面银边,大约有掌心那么大。

说起光饼,它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明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倭寇,不想连夜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做干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为了纪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做“光饼”。

我舅舅家就是做光饼的。他告诉我,光饼虽说工艺不是很复杂,但真正的要做好也绝非易事。先要把面粉发酵,和好面,做成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似瓜子大小,然后沾水贴到炉壁上,焙烤前要在光饼上洒些水,再将装有炭火的直柄铁篮放入炉内,用油纸扇将炭火煽旺来焙烤,直到炉内光饼的表面变成金黄色,即可用铁铲铲下,一炉香喷喷的光饼就新鲜出炉了。

刚出炉的光饼散发着一种很好闻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酥脆的表层,松软的内层,淡淡的咸味,口感好极了。若把光饼片开在中间夹一块五花肉和葱段,味道就更美了。也可片开抹上熟猪油,洒一层白糖等,口味也很独特。

我爱家乡的光饼!

【篇四:美丽的中侨名城】

今天,我来到了一个既美丽,又人性化的“五星级小区”,那就是——中侨名城。

现在水南桥远望,中侨名城,一栋栋楼房像一个个士兵一样站立在那儿。有的望着我们建瓯的母亲河——建溪河,有的看着建瓯的风景名胜——云际山栈道,还有的在那儿眺望着对岸的江滨公园,它依山傍水,美丽极了!

我走到中桥名城的小区大门,只见大门前装着智能的锁,打开这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指纹开锁,如果你是小区业主,它还会发出“滴滴”的开门声;第二种是人脸识别,你只要把脸对准摄像头,摄像头就会来判定你是不是小区的业主,如果你是小区业主,就会发出“滴滴”的开锁声;第三种非小区业主,只能让小区业主带你进入或者拨打小区业主房号,锁电话就会自动连接到业主的家,业主同意后才可以进去。

走进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喷泉,这些喷泉形态各异,有的像水母,有的像花朵,还有的像橡皮擦……中侨名城的四周是一栋栋楼房,这些楼房菱角分明,楼房外围涂满了乳白色的油漆。在外面看着这些楼房就会给人产生一种柔和的感觉。楼房的四周还有许多大树,这些大树高大挺拔像军人一样矗立在那。而且树每天都给人们源源不断提供氧气,可真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啊!

小区的中央不仅还有运动场、有母婴室。运动场有供中青年锻炼的——全长500米的跑道,跑道中间是篮球场和专供老人儿童锻炼场,以及母婴室。母婴室则是让那些妇女们休息,给小孩子喂奶换尿布的地方。这种人性化的地方很多很多,此外中桥名城的所有地方都装修了一些室外客厅,让那些老人散步走累的时候,可以休息泡茶或者和一些熟人在这聊天。可以说中桥名城把人性化做得无比完美。

中桥名城——它的美、它的人性化,都让我流连忘返!

热门推荐
1家人的爱
2参观东莞粤剧博物馆
3种子运动会
4一杯纯净水
5一本书,一份情
6仿写三袋麦子
7太空漂流记
8诗词邂逅
9读懂父亲
10爱我的妈妈
11军训感悟
12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13我心中的桃花源
14走过四季
15我是一朵七色花
16我的理想
17小猪找朋友
18我的小传
19如果网络取代纸质报刊书籍
20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1春天里,我们播下奉献的种子
22第一粒扣子
23我的大哥
24寻找父母童年的美味
25学生作文
26长泰漂流乐无穷
27我好想让它回到身旁
28温暖的旅程
29美丽的白羽公园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