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说到碎片化生活,那就是现代的一个标志啊。大家每天过得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生活。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等等。这个世界就好像被分解了一样,时间,空间都变成了碎片,在空中漫无目的的飘着,而人们就把那些碎片一片一片摘下来,变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部分。
本应该大片整片被我们利用的时间,现在被我们自己碎片化了。上个厕所看手机,等公交车看手机,美名其曰我在珍惜时间,其实这只是在变着法子浪费时间。你可以想想看,这些时间里你看的都是些什么内容?微信朋友圈?QQ空间?刷刷微博?这里点个赞,那里评论评论,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还不如拿本书看看,总比花费在手机屏幕上好。
科技的发展,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呢,国家繁荣富强,更多事情办起来更方便了。坏的方面呢就是手机了,尽管它现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但过度依赖,就会起到反作用,这也是产生碎片化生活的原因。
现在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中年人,都人手一个手机,到哪都看着、走路的时候看,骑车的时候看,等红灯的时候看……无时无刻不再看。低头族的日益普遍,导致人们身体体能下降渐渐变得虚弱,不爱锻炼……视力是最好的体现方式。近视眼年轻化,幼儿园都有许多孩子戴上了眼睛,跟有些一两岁就开始在手机上看电视,到三四岁,眼睛更是不行了,迟早人人都会戴上了眼睛。
下面就来举个例子,碎片化阅读吧。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并不能真正的代替纸质深度阅读,旅行和交谈。这个观念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和推崇,碎片化阅读,有些时候收货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资讯信息,与真正的深阅读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碎片化已经深入人心,那我们就只有学会利用碎片化生活,不要再让这种形式为所欲为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呢?
学会辨别什么是有用的碎片化利用,什么是以碎片化的名义浪费自己生命的事情,为了抢几分钱的红包,虎视眈眈的在微信群里盯着这件事,有时候想起来是不是挺可笑的?培养专注力这应该是人人都懂的大道理,但做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先关掉手机wifi试试看吧!
【篇二:我尝到了拖拉的后果】
“你不要再拖拉了,你看看,别人7:30起的床,都没迟到。而你,6:40开始喊你,你却7;00起床都迟到了20分钟,你看你拖拉成什么样!”这句话不知道被家长们说了多少遍,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拖拉,他们的话似乎起了反作用,我拖拉的更严重了,天天拖拉,天天迟到,学校里的同学们喊我“迟到大王”,家里,姐姐喊我“拖拉大王”,直到有一天……
我背着小包,来到补习班门口,推开教室门,轻轻喊了一声:“报告”,直走进,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旁边的同学都转过身来望着我,一双双目光投向了我。
我心里一阵发麻,感觉自己好像惹了大祸一样。正当我尴尬的时候,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易瑞芝,你看你,又迟到了,今天,你要把教室打扫干净,并且下课去办公室把今天迟到的原因一五一十地给我说清楚!一字不少!这是对你迟到的惩罚!”
我吓呆了,直愣愣地坐在椅子上,打扫卫生还不用担心,可是今天早上迟到的原因……。真是悲催!下次再也不要拖拉了!
突然,同桌重重的踩了一下我的脚,我才清醒过来,她对我说:“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一直讲话,一直吵,之前老师刚发一顿脾气,心情很不好。何况你又迟到了那么久,你要是再迟到几分钟,就可以不用上课了……"
下课了,我来到办公室,把今天早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并且把反省也加了上去,等待老师的回答。
“嗯,易瑞芝,下次不要迟到了,说得好不要做不到,要是再迟到了,就要写说明书了,下次要早点来,老师相信你!”
干了一天的活,我感到四肢酸软。一回到家,就“哎呦”一声倒在床上,大喊:“我再也不拖拉了!”
晚上,我梦见我在也没迟到了,妈妈奖了我一杯果汁,我刚拿着,手一滑,地上满满的橘子汁。早上一看,呀!我竟然尿床了!结果,被吃了一顿“美味”的竹笋炒肉……
【篇三:爱逛街的妈妈】
她,中等身材,个子不算高,眼睛虽然小小的,却十分地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这就是我的“逛魔”妈妈。
“逛魔”妈妈可爱逛街了。记得有个周末,我早早地做完作业,在家里乐滋滋地看电视,突然妈妈提议去逛街,“什么,又要去逛街,昨天不是才去的吗,我不去了。”要知道我可是一提到逛街就不耐烦的,可妈妈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即使我苦苦哀求,仍然逃脱不了陪妈妈逛街的苦差事。刚吃过午饭,妈妈就拉着我,急急忙忙地向商场跑去,我一百个不情愿地跟后面,真没想到,这平时慢慢吞吞的人,提起逛街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地特别来劲,跑起来比我都快了。妈妈首先跑进了一家她常去的店(这可是她多年逛街积累的经验,这家店的衣服价廉物美),不久,妈妈就挑出N件衣服,一件一件地在我身上比划着,终于有一件令她满意的衣服,她举着那件花格子的连衣裙,开心地问我喜不喜欢,我不耐烦地说:“不喜欢,我们快点回家吧,妈妈。”“哦,不喜欢啊,没事,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店的衣服吧。”天哪,原以为我说“不好看”,妈妈就会失望地回家的,怎么还反过来安慰我呢,真没想到我的这个激将法倒是起了反作用,真是“以毒攻毒”,妈妈“越战越勇”。妈妈这句安慰的话给了我当头一棒。就这样逛呀逛呀,妈妈一直带着我到六点半才依依不舍地与商场说了声“Bye-bye”,我拖着两条酸胀的细腿总算可以回家啦!
假如我上课,妈妈会闲在家无聊发呆吗?不会的。还有爸爸呢,爸爸可比我惨多了,不仅要乖乖地跟在妈妈后面,还要拿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袋子,当他回到家时,我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不禁笑了出来,只见他脸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嘿嘿!真不愧是我妈妈的“高级保姆”,真是敬业啊!
其实我们父女俩在这之前一直叫妈妈是“逛迷”,可是从那以后妈妈“逛迷”的称呼直接升级为“逛魔”了,妈妈腼腆地笑了笑说:“逛街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况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好一个“逛魔”妈妈。真是“害人不浅”啊!
【篇四:人工智能时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使用计算机的频率也逐渐上升,我们好像已经离不开它了。那我们真的合理使用它了吗?
相反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快捷与方便使人们过度依赖于它。在学习方面,有同学图个轻松,回家作业不认真做,又怕老师不满意,所以直接上网搜答案。他们觉得这样准确率又高,又不用动脑,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人们对于自我的放纵,把有助于学习的先进软件转变成了无益甚至有害的功能,导致最后不但没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与思维能力,还欺骗了老师。在交友方面,大多数人认为微信和QQ是万能的,有事直接在这两个软件上说就好,见面叙旧什么的太麻烦了,或者说,直接组团打游戏岂不更好?所以,由于这些想法与依赖,你与“诚信”一词说拜拜了,你与亲朋好友也渐渐疏远了。
计算机网络容易导致人们浅陋无知与盲从。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被八卦娱乐或是标题奇葩的文章所吸引,只有小部分的人回去细读有关社会与国家发展的长文。甚至自从网络上曝出“碰瓷”事件后,走在路上看见有人摔倒了,一些年纪大的长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的,好多人只会在旁围观或是拍照,却不敢去助人一臂之力。由于网络的发达,会将事态扩大,放大负面的新闻,却很少有提及乐于助人、积极正面的例子,给了大多数人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信任的认识,换来的只是人性的冷漠,心与“友善”一词又说再见了。
我们天天在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得这么流利,那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我们的心应该是充满温暖与热情的,而不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炽热的心变得僵硬与冰冷。
人比计算机多的是一份情感。我记得“开学第一课”里有一个比赛,是人和计算机比赛弹钢琴,看谁弹得更好。我们知道计算机是已经设定好的,它不会出错,这是它的优势,但最后我们都认为人弹得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拥有情感,所以他的音乐里包含了很多东西:一路以来的坚持、对于钢琴的热爱、对于音乐的理解……这些都是计算机没有的。
综上,我觉得人工智能虽然能为人类、社会造福,但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会起反作用效果。我们可以采纳计算机的一些思考成果,但我们也需要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价值观与情感。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充满意义的人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