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池旁有感】
晚上,坐在小院的池边。听微风抚树叶的声音,看路灯映在湖面上的点点碎光。
“噗”,一阵水声荡漾而来,湖面泛起里一圈圈的波光,阵阵涟漪轻拍着岸边。意外的被打破了一片静谧,我不禁皱了眉,回头望去,是一群调皮的小孩,用石头朝池里扔去。倒也罢,任由了他们去,看着湖面一次次荡起波纹。只得想:若是这湖面结了冰就好了,便不会有水响了。那尖锐的石头,在坚硬的冰上,定会弹开。
看着池水,不觉让我想到了人心。人心不就是一池清水吗?每个人的心都是都是软弱的、细腻的,只是在生活的嘲讽、冲击下一次次泛起涟漪。时间久了,人心自然会结成冰了。会变得冷漠,少语。虽然这样受不了伤害,可是又有谁会愿意去靠近这样一颗冰冷的心呢?人们更加接受一面清澈见底、水波潺潺的湖,而不是一片寒冷无比、没有生机的冰。在这样形形色色的社会里,只怕是没人愿意化作一缕阳光来融化冰。那抹阳光,也只能是你自己。
在万千世界里,或许会有源源不断的石头扔来,可是选择包容也比冰封自己好。生活再艰辛,也会熬过去。就算挫折使你心中激起波澜,但是波光过后,池水也终会平静。
【篇二:桃园游记】
春光明媚,我们徒步到桃园游玩。
刚进桃园大门,迎面便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虽然并不浓,但我还是忍不住多闻乐两次。我带着相机,跟着队伍往前走,每见到一株,都要将时间定格在那一朵朵艳美妖冶的桃花上。
我一边跟着队伍往前走,一边寻找着最美丽的花朵。突然,一株粉白两色相间的桃树映入乐我的眼帘。重叠的五色花瓣,雪白弯曲的瓣尖,紫色的花蕊,饱满的花托。粉色的甜润诱人,白色的典雅脱俗。我陶醉其中,但看到大家都走了,我也只得加快了速度。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石船旁。老师告诉我们,它是中国第2大石船。前面的那个甲板,被改装成的戏台,供演员们表演。船舱是供当时的演员化妆的。在这儿演过的戏中,还是以孔尚任的《桃花扇》最为出名。
随后,我们又去了石桥和一座房子。接着,我们去参观桃园最出名的景点——孔尚任故居。
当年孔尚任在这儿卸下来著名戏曲《桃花扇》。桃园因此而得名。这里自然就成了桃园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景点。不过,这些房子一开始可不是孔尚任的。它的主人是明朝明成祖朱隶亲自任命的故宫总工程师。院子里有着小桥,流水。池旁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围墙古色古香。屋子里面宽敞极,里面还有座石桥。石桥旁边还有几株红色的桃树,香气很浓,令人心旷神怡。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上前去问,啧啧赞叹那浓郁的花香。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春游就要结束了。老师已经催过多次,但大家仍不愿离开桃园,我忍不住回过头去,再看一看桃花,问一问香气,一阵微风拂过,桃园里桃花的花瓣翩翩起舞,仿佛在挥着手向我们告别。
桃园之旅就这样结束了。我爱大自然,爱这美丽的桃园。
【篇三:月光下】
夜是那样的美,月亮那淡雅的光辉在池中闪烁。
我迈着轻盈的脚步,漫步在这小池旁。月光照着世界上的万物,仿佛是万物之母,用双手将它们温柔的抚摸。
时而有那落叶掉入水中,这是蚂蚁们会乘上“顺风车”,去小池对岸,月亮为它们照亮了一条回家的路。
月光仿佛是一层白纱,笼罩着万物,使人产生返璞归真之感,将这份美好永驻人们的心间。
有时月亮被云朵遮掩,但孩子们仍追随着这束光,直到源头,这是希望之光。
在月光下,我看到树枝上的鸟巢,它们生活的很安逸。没过多久,一只幼鸟从树上不慎摔下,当鸟妈妈察觉自己孩子不见时,它疯狂的四处寻找。那焦急的眼神那么熟悉,可又想不起来何时见过。她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孩子两眼直直的躺在地上,那只幼鸟的眼里似乎在说:“妈妈,救我!”可为时已晚,幼鸟已没有了生命。鸟妈妈奋力地飞了下去,我好像看到鹅卵石上有几滴眼泪,那估计是妈妈鸟妈妈伤心的泪水吧!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那么多,却没有一句怨言。
我的妈妈来叫我回家了,可我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将妈妈留下,与我一起在这月光下融入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月光下的美妙。
月光下,妈妈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这种场景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只不过上次是月亮和陆地上的万物,而这次是我和妈妈。
在这月光下,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一起说笑。妈妈头发中一抹银白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想想过去妈妈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多少,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
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