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宦海的作文

【篇一:豁达乐观的苏轼】

有的人喜欢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有的人喜欢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伤婉约;有的人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雄气概……而我,最喜欢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纪轻轻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但因守孝丁忧回到故里。直到三年后,才开启了大起大落的宦海生涯。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的仕途三起三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后来,虽然经过朋友的营救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即使精神备受打击,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仍然豁达乐观,自己动手耕地,自给自足,在此期间还做出了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每次经历失意,他都不失热情,随遇而安,总能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的痛苦消解,温暖而有希望地去面对未来,这就是豁达、乐观的苏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事情,但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我也要像苏轼一样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篇二:悟书】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题记

拿起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向眼前眺望,是一片充满未知的大海,而身后大海上的微波,是我探索过的痕迹。不知不觉,我已经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了六年多。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对书,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

夜深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望着那已经微微泛黄的封面,依稀可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八个字,翻开扉页,上面是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十九世纪有两位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没错,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海伦凯勒,我最敬佩的人。

海伦凯勒是一位残障教育家。年幼的一场大病夺走了海伦的听力和视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找到了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及其家人的帮助下,她先后进入帕金斯教育学校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在考入哈佛大学尝试写作。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勉励后世。

尽管她一生都活在黑暗之中,但她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是那么得强烈。而与海伦凯勒不同,我们是健全的人,却都沦为平庸之辈。我们的眼前是明亮的,所以不珍惜视力;我们的生活是安逸的,所以不懂得感恩。在一览无余的光阴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有的人感到生活中有说不尽的难处。他们哀叹宦海沉浮,却不感恩身旁还有诸多人民的爱戴;他们泣诉爱情的艰难,却不感恩亲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看;他们埋怨父母没给他们一个好的家境,却不感恩父母的辛苦养育……

海伦生活在黑暗中,所以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渴望。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的磨砺呢?我想那也许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真实的世界。

在书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感悟成长。

累了,就看看书吧……

【篇三:与五柳先生对话】

霜降的清秋,我站在只余星星点点的绿的山坡上,随手折下一枝野菊,赏其淡雅姿态。

那菊开的美。叶片翠绿,花瓣鹅黄,光泽清淡。我正沉醉其中,忽的,天地换颜。巨浪袭来,黑云压城,转瞬间,那山坡就变成了汪洋大海。我在水中挣扎,摸索,拼命求生。一个个大浪翻滚而来,我被卷的天旋地转,筋疲力尽。这时,我似乎感到了有人在拉我,我用尽全力向他探去,费尽艰难终爬上岸边。

被救起后,我连忙感激那位恩人,他是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虽只着粗布短衣,却仍气度不凡。问恩人尊名,其号五柳先生。

先生将我带回家中休息。不过是间茅屋,却极显风雅别致。前院种了朵朵素菊,几枝黄,几枝白,不招摇,却醒目。那长满青苔的的后院,一口深井,几棵桃李,几株杨柳,肆意生长着。屋舍不大,却足够宁静安详。

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小窗日落,疏柳淡月。先生取出自酿的美酒,采了些新鲜蔬果,与我对月浅酌。窗外正是那丛丛素菊,发着幽幽的光,恬淡素净。“先生似乎尤爱菊。”我看向那平和简朴,却又风采落落的长者。

“这菊,不似牡丹,非称王称魁不可,却也不似玫瑰那般娇艳多姿,占尽满园春色。菊,开在百花凋尽的秋,却质朴而从容,宁静而致远。”先生饮了口甘醇馥郁的美酒,不紧不慢的说道。“曾几何时,我在那宦海中沉浮数起,苦苦挣扎,却终难寻出路,正是这菊,将我带出了苦海。人生苦短,总要随了自己的心才好。再功名利禄中追寻,倒不如和草木引为知己,交付真心。我在这里修篱种菊,漫步田园,醉倒在那菊花丛中,忘记人生的烦忧,岂不乐哉。”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菊的傲世独立,平和质朴像极了五柳先生,在历经宦海沉浮之后,仍能淡看荣辱,冷眼繁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风习习,我起身,将窗关紧,看着那窗檐陶罐中的菊,淡然一笑,梦一场啊。

【篇四:走近你,懂得你】

读你的诗,听你的故事,试图凭借一些蛛丝马迹走近你,读懂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西林寺的墙壁,因为你的诗而闻名于四海。美学家说,这不是诗,这是一个命题。其实,你只不过是想告诉人们:“识得全局者心则在外,一味的想要得到你想要的,并如局中人一样,面前一味的都是迷茫。”不是吗?距离产生美,如果在枫叶林中只顾采撷落叶的人,他绝对不会注意到四周已是满目的秋色,你不正是站在山巅之人吗?一切景象皆在你的眼中,可谓是看破红尘三两事,而我可不就如林中人一样,终日都在急于求成,直到走近西林寺的墙壁,直到我试图读懂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世俗的喜怒哀乐,祸福无常的见解中,你的见解总是脱颖而出,说的是你的豁达之美。其实,你只不过是看透了这世间的世俗常态罢了。但洞彻人生的你对现实生活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你将人世间的长长短短、离离合合、真真假假、风风雨雨看个明白,认个清楚。但在那个中秋夜,那个微醺的时刻,你心里,想的、念的、梦的、醉的、说的,都是子由,都是那些平平淡淡的世事深情!

我终于懂得,千里月光传递的是一缕缕的人间温情,这正是你的本来面目,而豁达只不过是你御寒的外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是如此地令人沮丧,不如乘风归去。但你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想法。还是回到人世间来吧,天上宫阙固然潇洒自在,但你依然对现实生活保持着足够的热情。“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你从不管世人如何解说,是效忠君王的诗意告白也行。说是宦海险恶曲折的流露也罢。无论你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寄居江湖之远,都如同在月光下取暖的人一样,永远都不会感到冷。

我终于懂得你的豪气之美;懂得你为什么能够独游险恶宦海之中,不畏世俗常人之看法;懂得你为什么能够不管君主是否理解你的效忠,你却毅然决然的坚持到底,就算被贬无数次,却依然不放弃。

你的诗,你的词,都让我能够在生活中独战领峰。就如同一个无形的手,牵引着我在生活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热门推荐
1雪路小径
2遇见的
3最好的奖赏
4我和书的初见
5我眼中的最美教师
6可爱的我
7怀念我的班主任
8我喜欢的灯
9深厚的友谊
10夏天作文
11心中有盏红绿灯满分作文
12关于风的作文
13攀登人生的高峰
14幼稚
15远行虽远,吾亦往矣
16满分作文大全
17天下最美的聒聒声
18第一次坐直升机
19感动
20久违的月圆
21我家的摩登女郎
22双面派
23学会礼让
24我的妹妹
25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26游红海滩
27爱在被子里
28《而立24》读后感
29迟到的那一刻
30家乡发展建议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