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茅屋故居的作文

【篇一:万里桥西——草堂】

薄雾迷离,竹影深深。较之北方,浣花溪畔的春天来得似乎是早了一点,在将将立春之际,我便看到了枝头上嫣红的花朵,嗅到了带着露水气味的芳香,一簇一簇高大碧绿的竹子更为这里增添了盎然的生机,目之所及尽是浓郁的碧色。在这个偌大的园子缓步前行,一派悠然闲适,这里,便是杜甫草堂。

与其说是遗址,倒不如说是纪念馆。向着茅屋故居走去,绿竹始终相伴两侧,一路经过诸多景点,诗史堂,工部祠,杜甫安坐在神龛中,以微笑的神色俯视着敬仰他的人们。而就他为文学作出的贡献,确实当得起今人的供奉,他的后半生与安史之乱紧密纠缠,他的诗歌忠诚的记录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变化。他青年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毕生未能实现,却不幸地遭遇了“城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战乱之苦,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悲惨嘲讽至极的一幕。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杜甫之一生,或许真可以用一个惨字概括,可也是因为苦难,造就了流芳百世的“诗圣”。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使为君开"如今杜甫草堂的花径依然存在,却干净整洁,小径两旁清一色地长满了冲天的翠竹。若当漫步散心之所,这里确真是个好去处,可是,隔了近千年的时光,走在整洁的石板路上,我却并无多少触碰到历史的感觉,料想这条花径也是后人重修,或许位置也不大相同,先人的痕迹,着实是很遥远了。

直到走到唐代遗址,才有了来到杜甫故居的真实感。杜甫之于我,更像一个伟大的符号,他有很多称呼,杜甫,杜工部,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史,他是应当学习,是值得瞻仰,是万古流芳的大诗豪。而现在,在离地几米的坑里,存在着散落的瓦片,破败的枯井,以及辨不出颜色的水缸。经年的风沙掩盖了它们,再多年后又重现于世。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有血有肉的杜甫存在过,他与常人一样地生活。我们与唐代的现实距离是两米的黄土,可是时光却早已一去不返。它带走了无数灵魂,伟大的,卑贱的,无耻的,侵蚀了一切有形的物体。不过幸好,它还为我们遗留了精神,文明,让我知晓在自身都难以过活的情况下,有人能够依旧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创造出诗史上不朽的华章。

茅屋故居依水而立,相传是唐末诗人韦庄寻址重建,使其得以保留。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间茅屋简陋至极,桌子,椅子,床,以及四面空空的墙壁,着实是乏味可陈。它也一定与从前的样子相去甚远。因为除了简陋,这件茅屋四壁完好,房顶也不漏风,丝毫无“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之境况发生的可能。杜甫在草堂里的生活虽相对安逸,但却绝无我如今在草堂里闲逛的悠然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生活的写照。漏雨的房屋,顽劣的孩童,懵懂的幼子,以及因战乱而产生的恐慌,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杜甫的身上,心上,在如此境遇下,我们却可以看到杜甫人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不惜以冻死的代价换取所有穷苦人民的幸福,他同情着世人,我怜悯着他,一个饱受时代的阴暗摧残的中年人,与青年时的理想渐行渐远,生活诸般不如意,却未曾绝望,始终怀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去同情千万与他同样遭遇的人,着实是高山仰止。可惜这样博大的灵魂,在经历了半生的漂泊后,病死在了江舟之上,他是乱世中的一朵浮萍,漂泊无依,半生流离。

我离开的时候,阳光尚好。此时的草堂修葺完善,适宜欣赏,适宜漫步。若诗圣的灵魂依旧漂泊,希望他在这里稍稍驻足,获得安定与悠然。

热门推荐
1美妙的音乐会
2拥抱沿途美景
3编程
4学校运动会比赛
5人在,桥在
6我爱四季的向日葵
7一言一行总关情
8过大年
9母亲
10岁首乐事
11钥匙
12哇好香
13身边的急性子
14税收之我见
15小虫子小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
16垃圾桶的演讲
17遗憾也是一种美
18和你在一起初中作文
19歇后语
20谁的功劳大
21走过街角
22暑假做饭作文
23茶花的自述
24我的梦
25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26清明
27观察日记
28国庆作文
29秋天里的小幸福
30狮子林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