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半命题作文享受】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回。”我还回味在《渔家傲.秋思》的意境中。我无其他爱好,却偏爱读书,就如同饥渴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是对我精神上的填充与满足,我享受读书的乐趣。
我享受读书的乐趣,也热爱读书。可惜囊中羞涩,于是便时常“造访”书店。对于像我这种“不速之客”,书店老板时常只是置之一笑。于是,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能赶上一个小凳,这便是最高的待遇,而更多时候,是席地而坐,丝毫不顾淑女形象。但只要有书看,什么姿势也顾不上了。从那一本本书中,还真的到了不少东西,其中不乏生活道理及为人处世的方法。
我享受读书的乐趣,其中我最爱古诗文。从儿时的“床前明月光”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曾相识。短小精悍的几十字却浓缩了作者的满腔思绪。这也是我最欣赏古诗词的原因之一。有人说古诗词不好理解,那是他内容丰富;有人说古诗词故作深沉,那是因为它满含悲愤,而一般人又岂能明知数千年的'风花雪月?
我享受读书的乐趣。入睡前,捧一本书,伴着书香入睡,这是何等的幸福呀!我对读书的爱和享受又怎能三言两语来表述呢?现在我最想的,也是下一步的读书计划,是品读《红楼梦》,感受宝玉与林妹妹的倾视爱恋。有许多人权我看电视剧《红楼梦》,而我却不想,那蕴含深刻的文字又岂能肤浅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大概也是我对文字的一种执着吧!
但愿我能永远享受读书的乐趣。
【篇二:书的四重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带领大家一同遨翔知识的天空,一同畅游智慧的海洋。书能让人伤心流泪,让人欢欣雀跃,让人闷闷不乐,让人如疾如醉。因此,无论是两三岁的小孩,还是七八十的老人,都会随手拿本书,自如自乐。
身边有本书,自然会随手翻翻看看,所以“看书”便是书的第一乐章。“看书”大致就是浏览,能够了解书的主要内容。连鲁迅先生都要“抓紧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看书”,这不更证明了它的重要性吗?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书的第二乐章。朗朗的书声能够牵引我们的情绪,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书中的思想和情感”。简单的说“读书”就是让读者集会到作者下笔时百转千回的复杂思绪。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似旧曾相识。”几个叠词,几句话,读几遍后,却觉得阵阵寒风袭来,使人愁绪顿生,肝肠十断。若能在读之后体会作者感受,那你便成功登上了这一境界。
第三乐章是“吟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想而之,在你真正熟读了一本书后,若能将其精髓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上,不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吗?这一乐章是四重奏的高潮,抵达这个境界的人,往往有着渊博的知识和聪明的大脑。
大诗仙李白正是如此。当时的他,正独自一人在远离故乡的某间客栈留宿。由于思乡心切,便双手扶着小窗,仰望天空。只见一轮圆月挂在枝头,微笑的洒下皎洁的光茫。李白看着此情此景,不禁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来,这首诗便成了流芳百世的名诗——《静夜思》。
最后一章是“悟书”,它可以说是山峰最光辉的顶点,大概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它的灿烂,享受它的辉煌。到了这个境界,等于是把书精通了,将营养吸尽了。《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人们为了领略它的“真谛”,还专门设立了“红学”。这正是人们追求顶点的强烈,坚定的精神!
书的四重奏到此结束,大家一起向顶点努力奋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