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曾祖父的作文

【篇一:外曾祖父的跌宕一生】

第一章:早年经历

我的外曾祖父是旧社会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他190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县石马镇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他的上祖辈们都是以务农为生,外曾祖父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从小就怀有远大志向,即使当时买纸买笔颇为困难,仍不能使他放弃发奋读书走出穷困的梦想。外曾祖父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张青松,一个叫张宇美,后者是他后来工作时自己取的名字。外曾祖父的家族大房里共有11个兄弟,唯他读书最用功,书也念得最好,于是家族的长辈特别安排了一份田地给他母亲耕种,专门用来供他求学,外曾祖父少年时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学校兴宁县第一中学,由于家里穷,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为挣点钱,经常帮同学挑水,一次要挑满六缸水,然后用挣得的钱买学习用品,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他奋发图强,学习非常努力,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从此,他背井离乡开始了自己的跌宕一生。

第二章:青年时期

外曾祖父就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期间,蒋介石兼职任校长,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虽然生活环境异常艰辛,但一群学子们爱国热情洋溢,他们为报效祖国在大学里勤学苦读。毕业时外曾祖父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成为了该校中文系的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的外曾祖母江百龄女士,俩人情投意合,于1932年结婚,婚后俩人感情深厚相敬如宾,共生育了一男五女。

1934年他被任命做了管理梅州市七个县的官员,同时积极支持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报效自己的家乡。因为才华出众,1936年外曾祖父被上级提拔为广州市政府官员,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外曾祖父母一家也因此开始在广州生活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纷飞,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大肆掠夺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1938年广州沦陷,日军大火力轰炸广州城,驻守广州的国民党军队失信于民,日军轻而易举夺得了广州市政府,给广州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广州百姓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外曾祖父只好把外婆和另三个女儿送回家乡兴宁,而自己和外曾祖母坐着国民党的车跟随蒋介石来到四川成都。在抗战八年间,外曾祖父是四川成都县长的秘书,工作兢兢业业,期间又生了两个小孩。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外曾祖父归心似箭,于翌年辞去了工作和外曾祖母乘火车返回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继续任教,因当时叶挺将军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机上还有王若飞、秦邦宪等中共要员全部罹难,造成社会反响很大,外曾祖父一行因此打消了乘飞机回南京的念头,七八担大包小包的行李全部挑上了火车,车厢内非常拥挤,空气也很浑浊,途中舅公突然发烧,吓得外曾祖父母惊慌失措……在火车上煎熬了一个多星期后才回到南京,当时外婆和她3个妹妹也由故乡的亲人送到了南京,分离了7年多的一家人终于再次团聚。

第三章:解放后的日子

1949年4月渡工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南京解放了!兼职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名誉校长的蒋介石早已闻风丧胆携残余败兵狼狈逃往台湾,当时国立中央大学一片散沙,外曾祖父母一家不愿跟随国民党,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和目睹战争的残酷后,外曾祖父无心久留,捆了一夜的行李之后,准备携家眷回故乡兴宁(当时一同回来的还有另一位同乡教授)。他们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脚都快坐肿了,列车终于驶进了广州站,在广州下了火车后他们又转乘汽车到达兴宁县龙田镇,因当时汽车只通到龙田镇,他们只好开始徒步行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到了充满童年记忆的石马镇。后来祖国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全国人民一片欢腾!全国上下百业待兴,外曾祖父经乡人推荐,回母校兴宁县第一中学当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报效自己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十分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外有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内有国民党残余军队和特务土匪的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了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1950年6月毛泽东提出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这就是建国初期空前绝后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但当时镇反运动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标准(立法工作还没开展),只因为要完成镇反任务,便勉强凑数,一些人连具体罪行都罗列不出,只因有人指认,便被草率杀掉,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杀人由心的情况,惭惭地“镇反”运动扩大化了,虽然外曾祖父身为知识分子,一生并没有参过军,属于无党派人士,但他毕竟在国民政府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工作过,所以当时风声很紧,打倒旧教育打倒右派的口号愈发强烈,外曾祖父一家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果然外曾祖父被打倒成了右派分子,使他留在大陆工作成为不可能,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和另三位同命运的知识分子趁着夜色坐船离开了家园,被迫下南洋逃到了新加坡另寻生路,从此和家乡亲人永隔一方。

第四章:奔赴台湾

为了躲避国内的政治斗争,四个知识渊博的教授来到了新加坡,其中一位友人的兄弟在新加坡做生意,他们得以在他家暂住,在此住了三个多月,学无所用不是长久之计,外曾祖父他们决定一起奔赴台湾谋生,于1950年10月他们坐飞机到了台湾。而在台湾这边,蒋介石复职任总统,号召要以三民主义重新建设台湾。可是谁又能想到,1943年蒋介石也曾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兼任校长,1949年兵败后他原以为这些大学教授会跟随他去台湾,其实不然,很多知识分子和将军领帅都选择了投诚。然而跌宕人生,引人唏嘘,这些大学教授在几经波折后来到了台湾避难。在台湾,蒋介石扣留了外曾祖父一行三个多月,严厉地责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打算,是做特务还是当间谍?为什么当初不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他们只好和蒋介石解释清楚,因为南京的家属在抗战和国共内战期间受了惊,不愿再呆在南京,所以他们得先安置好家属,把他们送回老家。经过几番解释和证明之后,他们终于重新获得了公民身份,在台北政治大学任教授。

第五章: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从此,外曾祖母在大陆这边日夜思念着海峡对岸的亲人,盼望着外曾祖父有一天能从台湾归来,然而她直到白了头,穷尽了一生也未能等到……,他们执手话别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是从此两岸分隔,望着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多少两岸同胞盼望着亲人能团聚!然而长久以来大陆和台湾一直处于敌视的冷战期,直到2008年12月15日,两岸隔绝60年后,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大三通”才全面启动,台湾和大陆真正进入了一日生活圈,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一直渴望能回乡探亲的外曾祖父却老了,他早已经老得走不动了,带着深深的遗憾于2002年在台湾与世长辞,享年93岁,他终究未能落叶归根。

写到这里,我忆起外婆写的怀念自己父亲的一首小诗,标题为《怀海外父亲》,诗的内容为“地北天南大海边,寻思切切心相连。儿女总是怀严爱,相会梦中话美甜。”我一次次地吟咏着外婆的这首诗,品味着外曾祖父的跌宕一生,心中无限感慨。仰望星空,星汉灿烂,历史的长河早已随着岁月浩浩荡荡地流逝了!昨天的故事不会再重演,两岸本是一家亲,同是血浓于水的中国人,抛弃台独,共谋繁荣共同发展才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的心愿!

PS:本文属于注册同学投稿,讲述外曾祖父,如果内容不适请联系管理删除处理!

【篇二:不负】

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不再是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了,成长了许多。而这成长中,有那么一刻,我刻骨铭心。

从小,外曾祖父就特别疼我,每次我去姥姥家他都会给我煮鸡蛋,其实,我每天都能吃到鸡蛋,早就不稀罕了。但那是外曾祖父对我的爱,他每次都挑出家养鸡下的蛋,把最新鲜的的留给我,颤颤巍巍地亲手剥开,满眼慈爱地看着我吃,嘴角是满足的笑容……

然而,我上二年级时,他去了另一个世界。那时候我还小,并不懂得什么是死别,在他的葬礼上,我看着外曾祖父的遗像,看着一屋子哭泣的亲人,感到很奇怪:他们哭什么呀,还不如我呢,都这么大了还哭。

直到很久以后,距离外曾祖父过世已经一年多了,清明节去给他老人家扫墓。看着冰冷的石碑,想起这一年来,我每次来姥姥家,再也没听到他呼唤我吃鸡蛋的声音,再也没看到他拄着拐杖一步步向我走来的身影。我忽然意识到:外曾祖父不在家是因为去世了,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我永远也见不到他了!

我悲从中来,很想哭,但我一直忍着,默默地掉几滴眼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我就拼命念叨外曾祖父说过的话:“没有人喜欢爱哭的小姑娘,哭有什么用,爱笑的姑娘才会让人喜欢。”是的,我要做一个爱笑的女孩,做一个给别人带来欢笑的女孩,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女孩,让外曾祖父安心,知道他最疼爱的小姑娘一直快乐地生活着。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现在的我,回忆起那个瞬间,终于明白:成长,就是好好生活,不负亲人,不负自己。那一瞬间,我终生难忘。

热门推荐
1失败也是成功
2仿佛是昨天
3失而复得的幸福
4享受慢生活
5我心中的中国梦
6有时,我也想玩一会
7误会
8长有犄角的盔甲武士
9西行漫记
10梦开始的地方
11青铜葵花读后感
12秋天的田野
13收获
14田园四季交响曲
15吹气球
16愉快的游戏课
17我学会了照顾弟弟
18春节
19挫折也是一种幸福
20未来的生活
21触动心灵的那一幕
22体操比赛
23漓江,我心中的梦
24那一次,我很后悔
25成长路上
26转身已变回忆
27踏青
28我的自画像
29游中海公园
30西安美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