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湛江人的作文

【篇一:湛江人身边的年例】

在我们湛江这里,有一种民俗叫“年例”。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古时候,湛江人受福建莆田文化的影响,每年的初春至清明期间各村都会挑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游神、演大戏,放花炮等多项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年例。

外婆家在郊外农村,三月十三日是那里的年例,每年这个时候妈妈都带着我回去过节。

初春的早上,还带着露珠的晨风缓缓拂过,一切看起来都还是那么惺忪。我刚来到村口,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游神”的队伍此时从祠堂出来了,旗幡开路,一路欢闹,打破了来时的宁静。队伍中,有人撑着阳伞“护神”,有人举大旗扛大刀,威武十足。“众神”所到之处,鞭炮鸣放,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众神”被抬到村口,早早守候的妇女们燃旺手中香烛,直奔香案争插头柱香。大家都期盼着神灵保佑,期盼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接着,便是盛大的“摆醮”和“祭神”。平时供奉在祠堂的神像被请到广场,神像前长长的供桌上摆着丰盛的贡品。村民纷至沓来,广场聚集了好多人,花灯轻曳,红联飘飘,烛烟袅袅,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唢呐吹响了,锣鼓敲响了,祭神仪式开始了。穿着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别的语调,叨念着冗长的祭文,祈求众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朝拜更是讲究礼节,三拜九叩,动作规范,在虔诚祈愿谷粮满、仓世道清平。

到了晚上,乡戏便成了主人招待亲朋好友的盛宴。木偶戏是老人的佳肴,露天电影就是年轻人的甜点,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躲在银幕背后,洞察戏里春秋,忙得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们湛江的乡俗,像一首抒情诗,在每年春意盎然时分,抒写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

【篇二:记忆中的骑楼】

广东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是悠久的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广东典型的建筑物骑楼能很好的体现广东文化的特点:开放风气,进取精神,重利实商。

关于骑楼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有的说是越族先民“杆栏”建筑的遗韵,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另一种说法是广东人把西方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就成了现在的骑楼。

骑楼最大的特点是:二层以上部分突出于第一层,横跨人行道上部,第一层用于做生意,上面用于居住,整体风格是中西合璧。

在湛江也有富有特色的骑楼群。那是广州湾时期法国人遗留下来的法式骑楼,现在主要分布在赤坎区的民主路和霞山区的东堤路,汉口路。

赤坎区民主路的法式骑楼风雨的洗礼现在变得十分破败了。骑楼外墙的粉灰早已脱落,再加上居民的随意改造,原来的面貌荡然无存。前些时候,市政府计划保护,修缮赤坎民主路的骑楼群,恢复当年的风采。到后来,也不过是派人把外墙重新粉刷一遍而已,之后再也没有其他什么行动了,着实叫人失望。相比之下,霞山区的骑楼保护工作更加失败。在去年的“旧城改造计划”中逸仙路的骑楼群被迫拆除,现在又为了打造“霞山欧陆风情街”打算拆除汉口路和东堤路的骑楼群。

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强烈反对,他们不解:为什么偏要拆除那些旧建筑?那里有几代湛江人的记忆,那里曾是湛江人的骄傲。他们想为后代留下最真实的湛江,想为外来游客展现最原汁原味的湛江。

旧骑楼到底该不该拆除?

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并不冲突,相反,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会达到双赢的效果。首先,我们要尽力地修缮这些旧骑楼,使它们恢复本来的面貌。再以这些骑楼群为中心,打造一条“广州湾风情老街”,使之成为湛江的一张靓丽名片。还可以在老街出售一些湛江特色商品,充分发挥骑楼的作用,想必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这样还可以拉动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当然,实现共赢的方法有千千万,希望市政府倾听一下民声,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这件事,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留下我们湛江人的骄傲,保护好我们记忆中的骑楼。

【篇三:美味的湛江咸鱼干】

湛江的鱼,是湛江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食物。土生土长的湛江人几乎每一顿饭都有鱼,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可以不吃鱼!”

我的家乡在海边,出鱼。湛江的鱼在广东是出了名的,湛江的人也善于腌鱼干,湛江咸鱼干也是出了名的。当我去外地旅游时,每逢别人问起我的家乡,回答之后,别人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的咸鱼干好!”有一次我去广州某家湛江人开办的海鲜批发部,里面的咸鱼干包装袋上的生产地址特别用加粗斜体字标明:湛江×××生产。其实我对外地人的称赞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湛江只出咸鱼干似的!不过,湛江的咸鱼干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吃过很多的咸鱼干,但和湛江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鱼干,对我而言没有半点吸引力。

每次过年回农村时,我们那的人兴挂咸鱼干。听我母亲说,以前她们家很穷,年前买一条鱼,回家晾成鱼干后就挂在屋顶的横梁上,一挂就是几个月。期间她们都是眼巴巴地看着鱼干,一口一口艰难地将那干涩的红薯咽到肚子里。好不容易等到过年,父母却将大部分鱼干分给来访的客人,导致她们只能吃到很少的一部分。如今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也富足了,不再至于一条鱼吃一年了。但买咸鱼干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去精心选购一条大大的咸鱼干,留着过节时吃。采购时,大人们总会精挑细拣一番。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偏干的,有的地方的鱼干还微湿就拿出来卖了;二是要形状好看。别以为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仔细一看,你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十分完整,有的东烂一块、西烂一块。选好了,带回家里挂在高处。这有什么好挂的呢?母亲说这是为了纪念以前艰苦的日子。忆苦思甜,不再安于现状,要努力拼搏,为了美好的未来奋斗!

吃咸鱼干是有讲究的,不能直接拿来吃,烹调的方法有很多:煎、炒、焖、煮等等。比如说焖:要把鱼干放在锅里,加点水后盖上锅盖来焖。当锅盖上布满水蒸汽时还不能关火,还要再焖一会儿。等到焖好之后,鱼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而且十分嫩滑、爽口,好吃极了!

小时候读《卧薪尝胆》的故事,觉得越王勾践很厉害,不怕吃苦。如今我们也可以学他卧薪尝鱼干,可入口的不是苦,而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深深的的咸。

湛江是海滨城市,鱼是大家的家常便饭,鱼干也是众多菜式之中的美味,让品尝者回味无穷。

【篇四:舌尖上的湛江】

饮食,是大自然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绽放出璀璨光芒的明珠。——题记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阅历史史册,饮食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她滋养着我们的脾胃,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是我们无法脱离的文化之根。

“普天之下,莫为一吃”,“吃”看似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生活习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湛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都。湛江的饮食文化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自古以来,湛江就被冠上了“东方日内瓦”和“中国海鲜之都”的称号,闻名于神州大地。湛江,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处处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这里的饮食文化,风格独特,独具魅力。香港著名美食家梁文韬曾说过:“湛江的饮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饮食源于粤菜体系,虽然与其他地方的菜式大同小异,但却有着自己的独一无二,这与湛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我深深地被这股芳香所感染。

吃海鲜,到湛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湛江蹦出了各式各样的海鲜,成了各地酒家进货海鲜的最佳选择。如此以来,湛江的海鲜被雕琢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在中国民间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碳烧生蚝了。湛江的生蚝个头大,口味鲜甜肥美,加上当地人娴熟的烧烤技术和特制的烤酱,那味道简直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夹起一块热辣辣的生蚝,放进口中,一股鲜味立刻在口中荡漾开来。一时间,属于烧蚝的鲜味和汁液在舌尖上点缀,那味道香甜可口,韧性十足,不亏为湛江美食。

谈起湛江饮食文化,又怎能少了湛江白切鸡呢?广东不少地方都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湛江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湛江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一般选用的都是本地细骨农家鸡。白切鸡肉嫩骨香,十分可口。它不仅涵养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更体现了湛江人厨艺的炉火纯青。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身居湛江的我,不得不被这里的饮食文化所震撼、所沉醉。湛江的饮食文化就像一本厚重的史册,极具传统意味又不失创新品味,是古今中外难得的饮食文化。无论何时,它总能泌人心脾,让人如痴如醉。

湛江饮食文化的海洋中有更多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创造,舌尖上的湛江将成为永远的饮食之都。

【篇五:海鲜美食之都——湛江】

我的家乡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半岛,处于海产丰富的南海和北部湾之间,渔港众多,让湛江成为中国有名的海鲜美食之都。

湛江是最能体现粤菜特色的广东城市。这里的海鲜美食文化给每位湛江的游客和来宾都烙上深深的印记。龙虾、鲍鱼、各种游水鱼、贝类……生猛鲜美,以水煮白灼烹调为主,清淡可口、鲜美怡人,带给人们的既是味觉的享受,又是生活的一种难忘的体验。

湛江,滨海风光如画。无论何时,当你或与家人、或与朋友,无论在高档酒店,还是乡村大排档;无论在渔港公园旁,还是在金沙湾畔……围坐在饭桌边,边品尝着鲜美的湛江海鲜,边分享彼此事业上的成功,倾诉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自有一番体味和感受。尤其是北方来的客人,一边品味海鲜,一边分享渔民赶海捕鱼、搏击风浪、收获海产的经历和故事,定会不仅感受到高山的雄伟,更明白海的博大与湛江人的胸怀。

我的乡下在南三岛。这里盛产海鲜,也盛产海鲜成功企业家。由于条件艰苦,南三人从小就以海为业。我外婆的村子几乎全村人都是渔民,隆隆的机船声,宣布渔民出海了。下午,迎着夕阳,长长的海滩边,满是迎候的人,有的是收购商,有的是游客,归航的是满船的鱼虾,收获的是所有人满心的快乐。听爸爸说,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南三人李忠。他从小就做海鲜生意,从一个小商贩,凭一条虾,征服美国和西欧市场,如今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老总,让湛江的海鲜扬名世界。世界三条虾,就有一条是产自湛江。

海鲜不仅是湛江的美食,还成就了湛江的美丽和富裕。当你乘船游览湛江港和“五岛一湾”时,你会领略到,一排排的网箱,养的是鱼和蚝;一艘艘满载海鲜的渔船;一幢幢高耸的海鲜酒楼……仿佛就是一个海鲜的世界、美食之都、快乐的天堂。

【篇六: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如刻画般隽刻在我心中,使我永难忘怀……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这里环境怡人,美食数不胜数。但最令我着迷的,是白切鸡。

白切鸡,顾名思义就是不经浓味的调味料烹饪而成的鸡。也许你会问,这样的鸡寡然无味,何处令你着迷?所以,这就要讲究鸡肉的质地了。湛江别的不多,空阔的农地倒是大把大把的,饲鸡者在每日清晨会将鸡放出笼子,把鸡指引到空地,散上稻谷和杂米,让他们自己自由地吃,尽情的跑。这样的鸡我们本地称为“走地鸡”。所以正宗的白切鸡都是选用走地鸡,这种完全自然的放养使鸡更健康,鸡肉更美味。在我家,全家人都喜爱吃白切鸡,这是奶奶的熏陶。奶奶是地道的湛江人,她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会做一手好菜,其中她做的最好吃并且她最爱吃就是白切鸡。每到逢年过节,奶奶都会做白切鸡给我们吃,那时的厨房便是奶奶的天地。奶奶先将一只新鲜的鸡去毛,挖出内脏,洗净后将开水煮沸,然后将鸡整只放入锅里,加上一勺盐,关上锅盖。待十几分钟后,打开盖,只见鸡皮澄黄,这时的白切鸡就可以出锅了。最好吃的白切鸡就是鸡肉煮得与鸡骨刚分离,鸡骨还带着一些血色,这时的鸡肉是最嫩、最滑、最鲜美的。待鸡凉冻后,奶奶会把他们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美味的的白切鸡就可以上桌了。

随着白切鸡上桌,除夕夜的大餐便拉开了序幕。姑姑伯父们一边吃着白切鸡及其他饭菜,一边谈论这一年的欢乐事。表弟表妹们与我便为了好吃的鸡腿和鸡翅膀“大抢出手”。每次的白切鸡都会被扫个精光。

我去过不少外省的城市旅游,也品尝过当地的鸡,虽然味各不同,但辣的只有辣味、甜的只有甜味,完全没有家乡原汁原味的白切鸡好吃。父辈们也都说,吃了半辈子的鸡,只有家乡的鸡最好吃,百吃不厌。家乡的白切鸡不同其它鸡般用各种调味装饰自己,它把自己最真实最原本展示给人们,让人们对它赞不绝口。它就如同家乡人一般,纯朴、真实,不用各种虚名装饰自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家人和我,以及家乡人对白切鸡痴迷的原因吧。

也许将来的我会因学业、事业去到很远的地方,但只要想起美味的白切鸡,就会记起逝去的奶奶,记起儿时吃白切鸡的快乐,记起远离的家乡,记起纯朴的家乡人民。白切鸡,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乡人民返璞归真的味道。

热门推荐
1美就在我身边
2蒲公英的梦
3滥竽充数续编
4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5我的小表妹
6理想的力量
7海棠花
8实用的记事作文
9闹出笑话
10最美妈妈
11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12成长
13森林运动会
14运动会
15不朽的丰碑
16迟来的春雨
17美好的回忆
18跳绳比赛
19小兔运南瓜看图写话
20给小雪花的一封信
21山西松烟
22暑假趣事作文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春天的草木
25有趣的外教课
26小区变了
27我的外公
28李小明的生日续写作文
29关于柳宗元的作文
30我想要的“翅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