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宫商的作文

【篇一:江南雨】

万籁寂静之时,江南的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淅淅沥沥,不带丝毫脂粉味,点点滴滴化作诗意的灵感,那样的缠绵悱恻,那样的清新脱俗,抑或还有些醉意酣然……

断断续续,续续断断……江南雨是奇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诗人眼中,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雨中的西湖却是一片空濛。远看青山若隐若现,近瞧湖面轻柔迷离……这柔柔的雨仿佛裹挟着一个古典的红尘女子,半隐半露,羞羞答答,怀抱琵琶,轻吟低唱,那缓缓的宫商角羽,那醉人的吴侬软语,续续断断,断断续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绵绵的细雨落在了李清照的心里,撩起了她孤苦伶仃的惆怅之情和对国家动荡的命运深深的担忧。“三杯两盏淡酒”难浇心头块垒?于是乎醉倒在《声声慢》里。可叹她老到腰也拱了,发也白了,“人比黄花瘦”,一辈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没挽回南宋小朝庭的命运。

南宋诗僧志南在三月阳春的雨中,将带篷的船系在古树浓荫下,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偏有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无意间沾了他的衣襟。但却没有惹他恼火。于是,任可爱的沾花雨点落在肩头,却不忍心去掸拂它?哦,浓得化不开的杏花香雨,酥软温情,连不闻人间烟火的僧人也忍不住脱口而赞!

江南的雨,柔且美,柔者,多情亦!美者,淡雅亦!风情万种的江南雨,是江南人的魂!也许这是一种玄机禅理,可意会,却不能说白!否则,为什么江南雨多,诗词也多!

【篇二:汉文化去哪儿了】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心头,总听到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而上。庄子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有人告诉我,曾经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广陵散》,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最儒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可能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喜欢汉文化的我,曾经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皓月。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声歌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一般模样……

我亦曾梦游大宋,皇帝软弱,偏安一隅,把北方的大片土地拱手相让,岳武穆高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引领岳家军征战沙场。可叹英雄遭忌,谗人高张,一缕忠魂消散在西子湖畔……一个民族的精英就这么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杀,然而在血色夕阳中,我依稀看到有人把它插进了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银枪。

时间的车轮滚滚,终于在甲申那年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立的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民族的精魂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我走进麦当劳的厅堂,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英文歌曲却莫名其妙地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大声问我:“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当头棒喝,我记忆的屏幕上出现了一群黄发碧眼的“豺狼”,携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说着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装革履,却没了自己的民族服装……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那个汉家儿郎?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却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纪念爱国诗魂屈原的端午,却成为韩国人的“注册商标”?为什么我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你却当作一个玩笑?

角徵宫商,盛世华章,邦之礼仪,流布无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惟愿同袍,共赏澜沧。

热门推荐
1我们班的新老师
2人生难得几回搏
3手可摘星辰
4读《老人与海》有感
5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逆风奔跑作文
7我的校园
8书架上的故事
9生活中的启示
10秋天的乡村作文
11鲸的自述
12行走在校园中
13真情无处不在——读《那个黑色的下午》有感
14只言片语
15我的妈妈
16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变
17新发现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与书同行
20一花一世界
21未来的房屋
22军训日记
23第一次包饺子
24走进婺剧文化
25触及那颗明星
26我的妈妈
27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28一封家书表孝心
29爱从未远离
30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