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若岩的十二峰】
这次去大若岩,我们只游玩了十二峰。十二峰是大若岩最大的景区,因它有许多壮观的峰岭而命名。
走进十二峰景区,我立刻被它的美丽震惊到了。好山好水好岩洞,简直美翻了!悠悠的河水,高高的山峰,静静的村庄。多美啊!大自然真神奇,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峰异水,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里的山峰我都叫不上名来,它们是那样高峻,磅礴威武地屹立在山间。石块全都凹凸不平,却极有规律的纹路更让人们赞不绝口。层峦叠翠,巨石相拥,一峰衬托另一峰,深山的景可真是美!它们簇拥着,像是勇士一般站立着,守护着这里。
这里的水就更美了。它们是那么纯净,在水中看不见任何杂质;它们是那么清澈,可以直接看见水底的卵石和欢畅的鱼儿;它们是那么清凉,那冰爽可以渗透全身,使人身心愉悦。大山的水多么美丽啊!
在这样的景色中游走,感觉人在画中游,这恬静,这悠然,这舒适,是我们在喧闹无比的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能够感受到如此天伦之乐,就是吃点苦我也愿意!这是自然的馈赠,我们理所应当要好好爱惜它。
大若岩的景色是我一生不会忘记的,它的悠闲也是我最向往的,我将它存在心里,等到以后慢慢回忆。
【篇二:我的奇思妙想】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很神奇的树,她会走路。每天,小鸟都在她的肩头唱歌,松鼠都在为她奏乐。一天又一天,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单调了,于是决心去城市里看一看,增长增长见识。
清晨,当大公鸡打鸣的时候,树就伴着太阳公公洒下的第一缕阳光出发了。树走过清澈见底的小河,走过清香四溢的花朵海洋,走过高大的山峦峰岭,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城市。
因为是早晨,所以城市里还没有人,树感觉有些孤独。这时候,一个孩子从远处慢慢地走来。树看见了他,心里想:也许他能和我做朋友。所以,树也向那个孩子奔去。小孩显然是被这棵会走路的树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见过会走路的树。小孩子奇怪地问:“你是从哪儿来的?”树转过身,指向远方。“我叫米尔,我们能做朋友吗?“树高兴地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树的生活有了改变。她会站在公园里,等待米尔的到来。每次米尔来的时候,手里总拿着一件玩具,有时是风筝,有时是跳绳……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对话,一起快乐。晚上,米尔就坐在树枝上,和树讲最近发生的趣事,还一起在树梢上看星星、数星星……
树感觉很满足,她从未有过这样的快乐生活。但是有一天,比尔对树说:“暑假到了,我要去外婆家了,你也回家吧!“树点点头。
就这样,树回去了,和小鸟一起讲起和米尔在一起的往事,树可开心了,她期盼着米尔早日回来陪伴她。她明白了,和朋友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篇三:望竹成长】
古有文人墨客,今有文学作家,都喜爱与植物结友。欣赏它,赞美它,写它,画它。如陶渊明钟爱的菊,王冕喜爱的梅,周敦颐的莲,还有无数隐士的松……
我喜爱竹,虽然它不及莲的清,梅的洁,兰的幽;也没有松傲,没有榕的广,没有柳柔。但它有它的本性,使苏轼感慨“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本性。我喜欢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庭院、荒山、峰岭、沟壑,到处都是竹的踪迹。它刚劲,顽强不屈,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蓬勃向上,连成一片。听,这是它的声音:坚硬的岩石吗?无妨,有冬天冰雪的滋润,在它初融时,我早已整装待发迎接春意。寒风骤雨吗?无妨,在坚硬土壤下我早已扎下深根,任风吹而不倒。这,就是竹那坚毅不屈的本性。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没有花,只有朴素五华。它不喜欢张扬,不开花结果;与牡丹比富贵,和月季引蝶浓香更是不可能。虽然不得多少青睬,但它的风采也绝不是只爱香艳的凡夫俗子们所能体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郑板桥就曾以竹不开花的特点喻示自己保持本色,不专营取宠的气节,可见,竹又有着不受世俗凡尘侵蚀的本性。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春暖花开已过,又是暑尽寒来,多少风雨中,它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心无杂念,甘于寂寞,千百年后,便成了万倾碧波的竹海。轻盈细巧、四季常青的竹,只是虚心留节,孕育春笋。它的一生是奉献的!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栗斗筲。”竹为人类奉献了全部。这便是竹,无私奉献、虚心留节的本性。
活着,本该如此。这是生命的韧性与顽强。无论是竹,还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