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享受慢生活】
年轻人每天都埋头于繁琐的工作中,孩子们每日都藏身于堆积如山的作业里……每当自己的朋友出去玩耍时,心中只有羡慕。但你们何尝不抛弃快生活,去享受慢生活呢?
冬夜,风嗖嗖地刮着,我们一家骑着“小黄人”畅游泉州古城——西街。
在大街小巷里,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路上有说有笑,爸爸总是幽默地讲着笑话,妈妈分享着等会要做的事情,而我呢?在这父母的谈话里也表现得积极踊跃。
走着走着,身旁的“小黄人”不约而同地加入慢生活的行列,共同享受这漫长之夜的乐趣,这正是众人向往的慢生活。
一路畅通,来到西街,灯火通明,霓虹闪烁,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启美食之旅。你瞧!诱人的安海土笋冻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松软可口的拔丝蛋糕前人山人海,好似一条巨龙;期盼已久的麻籽铺前,顾客们争先恐后。
突然,一阵冷风吹来,我瑟瑟发抖,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弟弟也是如此,母亲见状,忙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这时,父亲就走过来把母亲的手挡住,笑了笑,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我的身上。一瞬间,一种气息在我们身上萦绕着,随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笑了笑,继续享受这梦幻美食世界!
享受慢生活,来一次具有人情味的“旅游”,享受这天伦之乐。
我喜欢慢生活,喜欢轻松的生活……
【篇二:晒!】
当今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高速的生活促使人们向往慢生活。生活中也总会有些人在享受这慢生活,他们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一同感受慢生活。
晒东西,晒自己是当即一种很流行的说法。
”晒“拆开来就是日和西,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一天就快要过完了,太阳就快要从西边落下,一天下来定有 什么收获或者其他。总结一天,就在快要迎接新的一天时把东西 分享给别人,晒给大家看。一件事完了之后,才会去晒心情。就比如政务公开也是晒,只有把法律法规制定好了之后,才会公开。太阳一天要下山了,已经做好该做的职责了,所以要晒,叫做晒。
晒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情况就会有不同的意思。
晒在我们老家的意思就是公开自己所作所为,告诉大家自己做事光明磊落,夫妻之间没有红过脸。记得放假回去路过村居委门口有个大大的黑板,晒出最近的政务,让百姓看了安心。
前几天是端午节,朋友圈点开后,满屏都是同事,朋友 发的没事,出去的景点,看的电影,买的新衣服,看的我眼花缭乱的,内心有些小激动。当然我也不例外。利用这次假期和家人一起去爬罗浮山。罗浮山风景好美,我在过程中拍了好些照片。晚上回到家后,尽心挑选了几张好看的照片,再配上心情的语言表达,就发道朋友圈里。分享给朋友后,有些人会给点赞,看来之后内线你其实挺开心的。把开心的是分享出去,晒出去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篇三:碎片时代的迷茫】
时代的改变总是潜移默化而难以察觉,当网络互联网大行其道之时,人作为渺小的单独的个体忽然之间发觉自己已然身处碎片化时代的漩涡中,迷茫丛生。
不知道是碎片化的阅读好还是沉浸下来的阅读让人更加受益?诚然,碎片形式的阅读极大的利用了时间,也许是阅读“鸡汤文学”或是著作的一小章节,片刻时间的高效利用填补了那片空白。可是这也反应了人们也不在经常能有大段时光了。当人渐渐沉浸于阅读之时,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思考与乐趣,这终究也是碎片化阅读无法给予的。前者的高效与后者的充实让我们难以抉择,两者虽非对立,可其代表的思维方法却是如今顺应潮流的快节奏的碎片化与象征逆流的慢节奏。两者的选择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选择如何阅读已让我们迷惑,那么选择怎样的生存认知方式就更加迷茫了。
碎片化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的快节奏使我们空闲完整的时间也碎片化了。人们变得原来越忙,生活留给自己的也许就只有上下班通勤那么些许时间供我们消遣。而这些行为都是被动地施加于我们身上,正因为如此讲究慢生活的北欧国家芬兰制作了一部讲述钓鱼故事的纪录片,长达十几个小时,通过影片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正在式微消亡的慢生活,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喜爱与共鸣。我们都是时代与社会这部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零件,我们缅怀过往的生活方式,可毕竟太渺小,倘若选择原本的慢生活,又会担心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最终被从这部机器上拆卸下,弃置一旁。
碎片时代的迷茫即包含着对于具体事务例如社交,阅读,甚至时间的利用方法的迷茫,更代表了在时代转型时,从慢生活到快节奏生活的变化使我们在两者中摇摆不定,两者都有各自的好处,可原本习惯旧式慢生活的人想必一时无法转为快节奏的碎片化方式,这让我们更加的迷茫。
时代的脚步依然前进着,过旧的事务终究敌不过新生的碎皮化生活,但小到个体,大到社会的迷茫仍会在每个方面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