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棉袄】
朱自清的笔下,他父亲爬过铁抓钱栅栏为他买橘子的背影,着实让人感动,而我亲爱的爸爸的落满雪花的棉袄却使我澘然泪下。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清早的起来,穿着一件毛衣正要上学。“文清,是上学吗?快将羽绒袄带上,没看见吗?天要变冷呐,听见了没有?”妈妈唠叨着。
“没听见。”我心想真烦人。
爸爸强着说:“听妈的话,带上,免得我送!”
我一向任性,哪里听得进他们的话?兴冲冲的跑出了家门,向学校走去。
半路上,风刮起来了,树儿东倒西歪。
心想:天真的要变?但还是直意向学校走去。
我一进学校,只见北刮得更大,气温急剧下降,天上彤云密布,霎时间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同学们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而我呢,只穿一件薄毛衣,寒冷刺骨。“冻死我了,东死我了……”
唉!真后悔没听爸妈的话。
上课铃“铃铃铃……”响了,上课了,我坐在教室里,那老师抑扬顿挫地开讲了。
而我冻得像筛糠,哪有心听讲?一节课怎么这长?这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正在这时候,我忍不住瞥向窗外,咦!爸爸,是爸爸,穿着破旧的黑棉袄真的来了!
“铃铃……”下课铃响了,下课了,我急忙跑出教室,望着他双手夹着鲜红的羽绒袄,便快速跑到跟前。“爸爸!”我红着脸说,“您替我送羽绒袄来了。”
“冻着了吧,孩子?天这么冷,不穿羽绒袄怎么受得了?”望着爸爸头上身上落满了雪花,我不知怎的流泪了。
“来,我帮你穿上。”说着将羽绒袄……呀!太暖和了,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暖和。这时,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拍着他身上的雪。爸爸说:“别拍了,一会儿又满了,我要回家了,快进教室吧,要好好学习,我走了。”
望着爸爸远去的身影,那破旧的黑棉袄上又落满了雪花,我的泪又流出来了。
近几年来,爸爸长期在外面打工,我们父女两很少相见,只是春节,全家才能团园。
寒冷的冬天又来了,爸爸打来了电话,温和地说:“文清呀孩子,天气变冷了,羽绒袄穿上了没有?”这时,我仿佛看到爸爸穿着那破旧的黑棉袄,棉袄上又落满了雪花,正在那建筑工地上忙碌着,便泪如涌泉。
【篇二:再逢明月照清秋】
八月既望,碧空明月;中秋又至佳节团园。当风花雪月的诗行撞上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也就安好无恙。中秋在黄花舒展风韵的秋天,不紧不慢的来了。
中秋的饭菜很丰盛,桌上有这个时候肥美的公蟹,暖阳煨熟了的苹果,秋的气味很浓。回奶奶家团园,没到大门就看见了枝被累弯在墙头硕果累累的白果树,两三年之前的这棵白果树从未结过果却在这样最相思的节日里,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迁的是月下的芸芸众生,真实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而似乎他们想表现的又是相似的,因为这样的表达,在这样的日子里,让回家的人不再因为寂寞而寂寞,而是因为有了牵挂而寂寞。
风悠悠的来往,红叶潇洒的飘走,也许我喜欢清秋,也是因为一朵黄花的廋。回来的人一起围着过节才抬出的圆桌有说有笑,没回来的人电话捎来思念,月饼满载团园,欢乐的时间总是不长,天色暗了,晚饭后一起围在客厅里看新闻说天宫二号要登月的消息。我想作为中国人的我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而作为晚辈的我唯美食与家人不可辜负。今晚的月很朦胧,我却很想将自己融入着淡淡的月色中,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也是我们。
清秋的夜晚寒意越发深了,而这模糊不明的月挂在空中似乎也像每个人心中想说却没说的话,并非每个中秋节都晴空朗月,团园节也未必家家户户都团园。一念至此,不免会唤醒一点惆怅的事,长大以后觉得至少别再让孤单成为一件事,因为这样,每年都会有这么一个日子,让对团园的思念与渴望深深地包围着我们自己。
咬一口豆沙馅的月饼,还是觉得人圆比月圆更美。奶奶收拾完了同我们谈谈话,临走时对我们说等我们再来,回望她立在门前,久久不离,月影晃人寂。中秋的诗词华美大雅的不少,可谁又能以寥寥几句就排遣思乡的愁苦呢?清秋寡淡,人影萧瑟,团圆从来不是诗词歌赋的深情,而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掺进了足以慰藉风霜的牵挂与爱。月影晃晃,一种由心而发、刻骨铭心的思念油然而生,叫做中秋。
【篇三:难忘那味道】
或许在中国最热闹的日子是春节了吧,特别是乡下,家家户户都热闹极了,在这几天,我也都可以尽情的玩。
在我姥姥家,春节时期,好玩的东西多,好吃的东西就更多了。达人们便这样的包饺子,做面食。可在我姥姥家也是有极多的规矩,一家之长未动筷或家人不起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吃东西的。在那期间,不能花钱,出门进门不能踩在门栏上等等。可过了这些天,我们这些小孩自然也就无拘无束了。更不用遵守那些规矩了。饭桌上的饭菜也只是有增无减。我记忆忧新的,也只有那几道菜了,我姑姑拿手的酸菜炖粉条,姨夫拿手的凉菜,小菜,爸爸拿手的羊肉,各种各样,当然肯定少不了饺子这个重头戏啦。大人们往往都喜欢在饺子里放上硬币,糖,以及各种美好的事物,大家也都在为吃到这些努力着。饺子是大家一起包的,连夜赶得,当然那味道也是难忘的,很多大饭店的菜都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家乡的饺子有种说不出的美味,菜的鲜味加上肉的香味,及时下咽可那香味却还久久萦绕于口,在吃饺子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都充满了无法言表的快乐。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每个中国人都吃过饺子,可是每个人都有对饺子味道不同的描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在我的印象中,饺子的味道是团园,是幸福,是快乐。不管我走到那里,我永远都会记得,我靠在姥姥怀里,一同品尝饺子的幸福画面,每到这时,姥姥都会笑着抱怨道,我又老了一岁哦。姥姥的笑,是我久久都无法忘记,似乎脸庞上的每个岁月的痕迹都在笑。姥姥陪我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年份呢?我已不记得了,但只是依稀记得,姥姥背越来越弯,咳嗽声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病也添了不少。
如今我们每年都吃饺子,只可惜都不能聚在一起了,或许我那美好的情景真的已成了记忆,真的已被尘封了吧,偶在书中看到一样事物若失去它的价值,变没了它的味道,一语惊醒梦中人!春节,家人都各忙各的,不在团聚,那饺子的美味又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