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襦裙的作文

【篇一:江南】

青瓷小碗里,浮着浅浅玉屑的汤底沉着几颗洁白的汤圆。桂花随意撒上,闻之略有清香。盛起一丸汤圆,轻轻咬一点,流心的芝麻馅淌到勺子上,甜蜜伴着软糯邂逅唇齿,回味绵长……

那一切物什,都来自一方温柔的土地——江南。

江南水乡,向来是弱风扶柳,山清水秀。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粗矿,亦没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刚毅。只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江南的一大特点,便是精致。

景是精致的。西子湖畔遍栽垂柳,晚风轻抚时,披着一身夕照打理长发。姑苏虎丘,浓绿山林面掩细雨蝉纱,七层古塔只露额角,捧一点山泉在手中,就已是极美。

物是精致的。你瞧那秦淮河两岸粉墙墨瓦,雕梁画栋;你看绢扇上的几株兰草,数只新燕;你观那宋制的交领襦裙,广袖长摆,素色领口几片叶,雅致小巧。

食,更是精致的。一盘油爆小河虾,色泽金黄,青红辣椒与虾堆叠成丘,尝之,外壳酥脆,内里鲜嫩。为给岳将军祈福而制的定胜糕,松软清香,入口甜糯。糖芋苗,汁液浓稠,入口绵而沙,甜味厚重……

我想做个江南女子。长发挽起,身着襦裙,闲坐在西子湖一叶摇橹小船上,案上,一碟桂花糕;手中,一盏龙井茶……

【篇二:汉服之美】

今天我和一个小伙伴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东郊风景秀丽的仙林校区,参加一个汉服和手工活动。站在校门口就看到了背倚青山位居校园的中轴线上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听说是目前江苏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范围较广:馆藏总量250万册,真想进去看看。

当我蠢蠢欲动时,接我们的汉服社团小姐姐来了。她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古装款款向我们走来,我很奇怪不是参加汉服活动吗?为什么她们穿的是不同朝代的衣服?后来在她们的解释之下,我才知道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汉服的款式繁多复杂,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有肥袖穿着后宽到及地。也有袖肥窄小的,便于劳动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等。听的我头都大了,原来汉服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我现在身上穿的是伪汉服多是影楼照相用的。

学习完汉服知识,穿着自己的汉服怎么能不带上珠花呢。我们就开始学习怎么做珠花了。两片花瓣加一根发夹加一个金丝线,这可难不倒经常动手搭模型的我,一下子就弄好了。马上带在头上,自己做的就是好看。

接下来就要做香包了,发的材料有一块花布,一包艾草干,一颗木珠,一根皮线,一根针和好多线。这可麻烦了!这个细细的小针我从来没用过,只是帮妈妈穿过几次线,现在要我动手,不是要赶“娅”子上架吗?妈妈说过去像我这么大的女生每个人都要学会做女红的,就是针线活动,我现在这么大还不会女红会被人笑的。好吧,我只有硬着头皮拿起针线。穿针容易,可是下针太难了,这个小小的针在我手上像孙大圣的金箍棒,太沉了!怎么也不会用。好在旁边有妈妈的指导对着划好的直线一点一点缝起来,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我满头大汗的,拿着缝的歪歪扭扭的布袋装好了艾草。妈妈实在就看不下去了帮我收了尾,做好了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红作品-艾草香包,其实我还挺满意的。

终于活动告一段落了,进入了自由活动时间。已经到中午了,下午我还有课。只好参观参观大学食堂,填填我空空的肚子了。听说这里有七个食堂,哇噻!吃货的天堂那。我们走进了最近的一个食堂。有三层,已经坐了不少的人了。里面什么好吃的都有中餐,西餐,面点,小吃,饮料……还有少数民族的窗口。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选了,因为我都想尝尝看。我们学校食堂也这样就好了。

结束了我半天的游学时间,不情愿的坐在书桌边。要是能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就好了,期待下一次的奇妙游学时间。

【篇三:我梦见自己成了贵族小姐】

在这十一年的光阴里,我做过无数千奇百怪的梦。虽然大多数记不得了,但有些还是被我牢牢刻在了脑子里。

刚睁开眼,我便躺在一个很凉很硬的床上,枕头也很凉很硬。我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观察着四周:这是一个还没有膝盖高的床,被子叠得板板正正,而我穿了一件古代的齐胸襦裙,头发也被高高盘起。当时也没想太多,直接下了床,看了眼我睡觉的房间:室内装潢十分精致,随便挑一个物件都价值连城。这应该是一个公主或一个贵族小姐的卧室吧。那我八成是穿越了!既然住进了人家的屋子,就要好好演。我理了理头发,猛得推开门,笑眯眯地趟出去。迎面走来的人都向我问好,我也点点头。说实话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我走了半天,找到一处溪水,它不知从哪流出,也不知要去哪儿,但我这天生就喜欢玩水的性子,怎么可能忍住?况且水里还有金鱼。我二话不说,提起裙子就要踏进河里,可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两个侍女,拉住我的衣袖,一边拽一边说:“小姐!不可贪玩,这水不知深浅,万一摔了,夫人可是要拿我们问罪的!”我只好老实站起来,小声说:“古代人规矩真多,好烦啊,走就走!”刚要走,脚踩在了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瞬间一滑,眼前一黑,眼看着就要摔进河里,我猛得睁开眼睛。

原来是一场梦啊!吓死我了,以后再也不敢做穿越古代的梦了,太危险太危险。

不过,这个梦确实很有趣,希望“梦使者”还可以给我带来更多好玩的梦!

【篇四:《汉家姑娘》诗歌】

如果我能望见

早春季节 雨落山前

嫩藤掩房檐

绿意涟涟

豆蔻姑娘天真模样

襦裙鹅黄并海棠

风筝似燕翩翩

髻挽笑声甜

如果我能望见

初秋落花绵绵

朱亭翼然

众树团

曲裾姑娘花信之年

发已盘

长笛绕梁触心弦

盼君还

如果我能望见

盛世长安

一千年太远

不如明天

【篇五:关于汉服的作文】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向我们翩翩走来,爱美的女孩无不为之倾倒。

我从小就是个汉服迷,汉服在我心中早早地扎下了根。小时候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总会找出妈妈那些色彩艳丽的丝巾披在身上,装模作样地模仿演员表演。有时候我演得正开心,妈妈突然推门而入,我便会怔怔地看着她,嘴里咿咿呀呀的,等妈妈走进看到那一地被我翻得乱七八糟的衣物时,就会气急败坏地抓住我教育一番,我怯怯地连连点头,但我对汉服的热爱日益增长。

到了初中,我有手机之后就更方便去了解汉服的各个方面了。在我存下一笔小财后,我就在网上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及配饰。到货的那一天,我兴奋地冲下楼去迎接我的“汉服大礼包”。我小心翼翼地撕开快递包装袋,郑重地将襦裙从包装袋中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忍不住地将它往身上比了又比,往脸上蹭了又蹭,将它平摊在床上后,它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可以带我重回大唐。我学着教程穿好襦裙,过程中的精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等我在胸前紧紧地系上了一对双儿结,披上大袖衫,这才算是我穿好了汉服。看着镜中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自己,我彻底被惊艳到了。

我一开始只眷恋它的精美,后来在了解到它背后文化底蕴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停不住脚步地去了解它。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老舜,定型于周朝,完备于汉朝,它拥有了四千余年的历史。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等地区服饰均借鉴了汉服的特征。

曾经的汉服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作用并不是普通的遮羞取暖,早已上升到文化层面了。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故称华。”中国也因此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2003年,一位先生穿着自制汉服上街,吸引了无数人,因此汉服复兴便开始了。一个个喜欢汉服的兄弟姊妹聚在一起,一个个节日活动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2019年4月7日,第二届“中国华服日”在西安隆重举办,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袍齐聚在一起,好不热闹。汉服也早已出现在外国街头,走上时装周,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中国文化。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看着镜中身穿汉服的自己,我不由地心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我爱你,汉服!

热门推荐
1真情在生活中流淌
2幸福与父爱相伴而行
3令我开心的一件事
4家乡的春节
5父亲的眼神
6家乡的果园
7雾的启示
8无声的感动
9童话故事
10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11我的缤纷世界
12我的心爱之物
13夸夸我自己
14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15我的“神厨”老爸
16缆车惊魂
17我学会了搭房子
18爱美的小美人
19相差一分
20我的暑期计划
21三国演义读后感
22春轻语
23别样的亲情
24秋天的礼物
25让我们的心灵开满鲜花
26饮酒其五改写成散文
27军训的感受英语日记带翻译
28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29我的校园
30那抹纯白的底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