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街·那巷·那路】
新绛,自古以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必说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走向世界的绛州锣鼓,也不必说历史悠久的龙兴塔,单是那街、那巷、那路就让我陶醉不已。
龙兴街
龙兴街是新绛最繁华的一条商业大街,最北边接着龙兴塔,最南边通向汾河。街道的两旁是繁华的商店。有服装店,鞋帽店,书店,还有饭店……每当进入年关,这条街上就会堵得水泄不通,一派热闹的景象。龙兴街是新绛的一条商业大街。
贡院巷
贡院巷在龙兴大街中部。虽然现在很不起眼,但是进去之后却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踏上青石砖,青石砖格外光滑,好似一片片漂亮的镜子。这里有很多的民间院落,门上不仅有典雅的垂门花,还有一些朴素的拱形门。这里是当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每个官员去绛州大堂上任必经的一条巷。站在青石砖铺满的巷子里,极目望去,这条不起眼的巷子曾经却是新绛文化的象征。我对它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衙坡路
衙坡路是位于以前一中侧面的一条小路,它的路面是用水泥铺成的。这条路上十分幽静,显得很诱人,忍不住让人想去疯跑一场,如今这条路是我们新绛的幼儿园和西街实验小学的一条专用通道。每天晚上,都有人来这儿散步、聊天,在晚风微拂下,显得十分悠闲。这条路就是新绛的希望。
这街、这巷、这路是我在新绛最热爱的三条路,不管多少年后,我依然爱着它们!
【篇二:温暖的旅程】
也是一时兴起出来走一走,踩着运动鞋的脚便将我领来了这一个留存着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斑驳的青石砖映刻着小巷的古老,那后背微微佝偻的老梧桐也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年轻力壮,无一不散发出老巷悲凉的味道。然而,这短短的青石小巷,却陪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印象里,爷爷是一个沉默寡言、白发苍苍的古板老人,童年里极少的温暖中才能发现他的“背影”——他很少带给我快乐。日久天长,我便对他“望而生畏”,怕他那严肃的眼神,凌厉的声音,甚至他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令我心尖发颤。但就是他那严肃,造就了现在的我。
对比于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今社会上的“女子有才有德才是优”的看法给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爷爷的“勒令”下,我学起了钢琴——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古代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怎么着你也得经同一个吧!学!”于是,这在午后总洒下慵懒的阳光的青石小巷,便成了我走向“刑场”的“生死甬道”。
也不知是不是那阳光的缘故,久而久之,我爱上了钢琴,每次上课不用爷爷催促,背上琴谱飞也似的在青石小巷上留下一行快乐的足迹。似一串音符,蹦跶弹跳,把阳光也搅扰得五彩斑斓了。
爷爷算不上喜欢音乐,但送我去上课的“任务”却也从不推托。在每一个偷懒回头的片刻,我也总能捕捉到那一束落在我身上的温柔点目光。更奇怪的是,一向不喜欢听CD的他却也挂上了耳机,在青石小巷的石墩上静坐着。耳迹悠扬的琴音和斑驳细碎的阳光让他立体得像一幅画,圆满得如一首诗。
随着无数的花开花落,爷爷的背也如成熟的麦穗一般越来越弯,步伐也慢了许多。阳光不急不躁地散落,在那一块块青石砖上刻下了一高一矮两个不急不躁的影子。
时间的长河不断流淌,从不为谁所停滞。还是那两个影子,一高一矮,唯一变了的便是高与矮这两个被扮演的角色。依稀是那样的午后,依稀是那样的阳光,依稀是那样的两个人,漫步在青石小巷中,那么惬意。春去秋来,小巷也老了,旧了。但在微风的伴随下却彰显出了岁月静好。
秋风送来一阵桂香,吹醒了我。我身边的人老了,走不动了,但有这充满温暖回忆的小巷陪伴,足矣。
风吹动我的脚步,朝向那熟悉的地方,这温暖的旅程,我,将继续走下去……
【篇三:沙漠中的绿洲】
今天我在老街街头看了一番,发现老街与以前大不相同,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从远处眺望老街,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口到处都彩旗飘扬,每家门口都有一些花、一些草,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每家每户的门前,“多美的一幅画面呀!”我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走在老街上,周围的景色令人陶醉,家家户户都安上了木制的门窗,老街的上空挂着一排排写着老街字样的红灯笼,让老街凭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的气息。街道两边的花儿们都争奇斗艳的竞相开放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踏着脚下的青石砖,置身于这般美景中,瞬间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
晚上的老街别有一番美景,晚上老街的灯光五彩斑斓,路旁小溪里闪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把小溪装点的像一条流光溢彩的绸带轻柔的飘向老街的尽头。
留坝的老街,我心中的人间天堂!
【篇四:唤醒】
阳光轻柔而均匀地洒向城墙,透过杨树落下几点光斑正洒在那青石砖上,微风吹晃了城墙上串串高挂的红色灯笼,又似双手抚摸过琴键一样的砖石,匀散了多少过往。
无论是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又或是白天也在闪烁的灯光;就连公交车上的低头玩手机的匆忙。无不让人感到了都市生活的节奏之快,看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奈。
而城墙和它周围的景色却可以帮你唤醒那些隐藏于身体深处的光芒。
书院门·匆忙中的尘埃落定
告别南门的时尚圈,走几步便来到书院门中,青石板铺就的路被打磨的光亮,两边的古树长着小小的叶子,风吹过,上面的小白花似是银铃般摇晃。两边的商店大多都书写着“文具”“文房四宝”等字样,大小不一的毛笔挂在店中的架子上。门口的笔筒和砚台整齐码放在小桌上,随它们一起的是各式的宣纸,白而厚重在阳光下煞是好看。
店主并不急着揽客。或是静静地擦拭店中的用品,或是拿着小物件凑在一起把玩,有的和猫一起在店门口安享闲适,有人正把物件重新码放…而青石板路中也有着一排排店铺—手推车。因为面积小,手推车上放的大都是些刻章的青石料。红色的细碎绒布上青绿色石块或玉砖静静的放在那里,听世间之词。
书院门旁的城墙上播放着古典乐曲,被剪碎成几个音符入耳。漫步其中,感到整个人放松下来。
书院门和外面喧闹相隔不远,却让忙碌的压抑消散,它唤醒了人们身体里的闲适和淡然,让人不禁嘴角上扬,步调流畅。
顺城巷·快节奏中的平凡生活
离书院门不远便是顺城巷,早上的巷子并无往日清幽,早市的准时开张似召唤书般招唤了各种人的聚集,“轱轱辘辘”手推车的车轮在青石砖上滑过,手推车中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则更显生活本味。
顺城巷离中心闹市并不远,却比各处商场更有人情味,也许就是一串人们推车赶集的背影唤醒了我们对于生活最淳朴的热爱。远离了诸多不顺,生活终又归于最美好的平凡。
太阳每日从这片大地升起,阳光又给人以新的希望,漫步城墙边,似唤醒了新的活力,风又为生活吹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