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破伞的作文

【篇一:留在心中的那份温暖】

“呼——呼——”狂风呼啸,大树在狂风的陪伴下跳起了摇摆舞,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忽然,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紧接着,就是一个震撼大地的响雷,霎时间倾盆大雨。街上成了一片水的世界,行人寥寥无几。

那天早上,我去外婆家玩,吃过晚饭,却下起雨来。我接过外婆的伞,匆匆地走进雨帘中。谁知刚出门,雨越下越大,凶猛的风把我吹得一个踉跄,差点倒载在泥泞小路上。风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把我手中伞刮得东倒西歪,又把雨水送进我的脖子里,雨水着脊背流下去,冰凉冰凉的,我不禁打了个寒噤。老天处处跟我作对,连伞也不放过——“叭”一声,伞被风撕开了个大口,向上翻起,就像一个破喇叭。不一会儿,我成了落汤鸡。

那时的我,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毫无思绪和方向。突然,一把蓝格子雨伞出现在我的头顶,耳畔传来亲切的声音:“小朋友,你要去哪里?我送你。”我停下脚步,感激地望着老伯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老伯伯看了看破伞,笑着说:“走吧,咱俩顺路。”说完,他就一把将我拉了过去,当他的手触到我的湿衣服时,连忙脱下他的外套,披在我的身上。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激动得不知说些什么好。

这时,雨更大了,狂风撕扯着我们的衣服,树枝被风吹得发出“哗哗”的声音,大雨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扑来。伯伯紧紧地扶着我艰难地前进着。我借着昏暗的路灯看清楚了他的面目——两鬓的黑发里掺杂着一些银丝,饱经风霜的脸上有几道刀刻般的皱纹,眼睛里露出慈祥的光芒,。那和善的,坚毅的面孔,多么像我慈祥的父亲啊!我们跟风雨搏斗,在泥水中前进,不知不觉地来到我家楼下。“老伯伯,衣服给您,谢谢,请进屋歇歇吧。”我把衣服递给他,猛然间,我的手指触到他那湿透的衣服。这时,我才注意到他只穿了一件单衣。我心头一热,有人说,倒立可以使泪水不流出来,但我的泪水已无法控制,迷糊了双眼。“不啦,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便转身消失在茫茫雨夜中……那位老伯伯虽然走了,可我的身上还留着他带给我的温暖。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雨夜,那位老伯伯是多么亲切,我是多么熟悉留在心中的那份温暖。

【篇二:在时光中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个人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洗刷,有多少能够靠得住?推开旧忆的窗缓缓走进一段旧时光。老手艺人们的艰辛和无奈一一浮现在眼前,汇成一本鲜为人知的《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讲述的是各种已经或者即将消亡的传统手艺以及以这些手艺为生的手艺的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充满了新鲜,好奇,有趣,随着了解的深入,不时也会叹气,想象以前的画面,现在已经难以寻觅了。

提起匠人的精神,我们总是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邻国日本。他们用一生的光阴努力做出满意的茶杯,精致木雕或者美丽的和果子,其中的执着令人感动。而在中国也有这么一批老手艺人……

记得小时候看到那些磨刀的人,总会天真的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会在大街小巷里帮人磨刀?回答总是那四个字“为了生存”,却始终没人愿意站出来帮他们辩解,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对这个行业的坚持和对这份工作的留恋。“磨剪子……。锵菜刀……”几声高亢绵长的吆喝便是他们一天工作的开始,从胆怯的第一声吆喝开始,到现在落落大方的吆喝,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小日子过得特别滋润的人来说也许很短暂,可对于背井离乡独自来到异乡的他们来说,每天都是一天一天数过来的。但2016年的今天,如果哪天我们再去走街串巷一回,他们的身影已经很难再找到了……

过去每逢夏季来临之前,修理旱伞雨伞的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招揽活计了,他们的吆喝声是:“修旱伞雨伞的——拾掇旱伞雨伞——”那时,市民使用的伞大多是纸伞,也就是用油纸做伞面的伞,油纸和竹骨子极易损坏。修伞的担子里分别放着修伞用的油纸、刷子、血料、桐油、胶水、麻绳、铁丝以及刀剪、钳子、伞骨等物。修伞的走街串巷,市民们听到吆喝声便拿出破伞将修伞的叫到家门口,一番讲价之后,修伞的便会很快将破伞修补好,然后涂上血料,刷上桐油,破伞便整旧如新,又可以抵御夏日里的日晒和风雨了。

在记忆中的老手艺人应该是那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的,用他们的一双“巧手”便能横霸天下谱写精彩绝伦的人生的,而现实中也相差无几。只是时光残忍的洗刷走了他们的满头华发。岁月残酷的在每个人脸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每个人被生活所迫在社会低层缓缓艰难的生存着,生活一点一点地把他们的身躯压弯。但他们始终没有放下最初的手艺,最初充满了信仰的手艺,最初赖于生存的手艺。

正如书中所说“老去的手艺,正是支撑中华千年文明的重要一环。它们的老去,正如四书五经成为教育的点缀而非主流一样,固然令人伤感,但也是文明升级的必然。”任时间如何流逝,那些已被人所知亦或还没有被人所知的老手艺,总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或者方式,丰富人们的生活或者记忆。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是一本有心的书,作者是一个有心的人。有心的人往往有比其他人更深切的哀伤。一方面看得清趋势,另一方面却仍有割不去的情感,即如作者所说,“怀揣老去的手艺,立身变革的社会,无论是抱怨还是感叹,都逃不了左右为难的尴尬”。老手艺人当然值得我们关注同情,当他们沉浸在手艺中时,那份气定神闲,宠辱不惊都值得我们尊敬,生意冷落了,就当作少赚些过年钱,每日摆摊,主要为的是和老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这样的恬淡心境,是手艺人特有的,这也许才是常人最难企及之处。

【篇三:路灯下的身影】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学校里,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要自强不息。但我却从没放在心上,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能改变我们的社会,现在我才明白我的想法是错误的,路灯下的身影告诉了我自强不息是很重要的。

一个下雨的晚上,我因参加补习班的排练而很晚才能回家,在回家路上,我在路边昏暗的路灯下看见一个摆摊的大姐姐,在雨夜中叫卖。可以看出来她是因为家庭贫困才出来叫卖的。我不禁留意起她来,她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撑起一把打了补丁的破伞摆着文具小摊,她用伞遮住小摊,可伞太小了,只能勉强遮住小摊,自已只能淋在雨中,雨水不断从她脸上滴落下来,可她却毫不在乎。

我看呆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她看起来比我大不了多少,这么晚了,天还下着大雨,竟还出来摆摊。可想而之,她家境是多么不好,即使能富裕一点儿,也不会在雨夜出来摆摊,这时有个伯伯注意到她并买了一支铅笔,伯伯买完东西后还劝了她几句:“姑娘,天晚了,又下着雨,你还是回家去吧,在外面做生意也不容易,这钱就甭找了,”她没有说话,笑着摇了摇头,用手势告诉他不用了,我顿时一惊,啊,她竟然是个聋哑人。那一刻我觉得她好耀眼,自强不息的品质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真值得我敬佩!

在想想我自已吧,我顿时觉得脸上发烧,我比她小不了多少,却一点也不懂事: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帮着做;几乎从不帮家里做家务;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现在想起来真觉得惭愧呀!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自强不息,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别人。那天晚上路灯下的情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我眼中路灯下的身影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告诉我自强不息的道理。

【篇四:十八岁的阳光】

他出生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当雨点落在他的身上,他的皮肤将会腐烂,消蚀,而他的生命就会岌岌可危。因为这些,他的父母离开了他,将仍在襁褓中哭闹的他抛弃在草垛边。

好像是上天想要拯救他,一位老妇人发现了他,并把他养大。长大后的他知道自己与常人不同,一气之下独自外出游离,那一年,他六岁。

以后的日子,他独自在街上游荡,人们都不敢靠近他,他没有朋友,没有食物,只能靠丢弃在垃圾桶边的面包充饥,就这样,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那些年,始终陪伴他的只有一把破伞,为他遮挡致命的风雨。他在雨中彷徨踱步,不知所措。那一年,他十二岁。

渐渐长大的他厌恶了自己的生活,他开始放弃自己,终日蜷缩在走廊的角落。他偷偷混进酒馆,喝别人没喝完的酒,在那个寂静的夜里一饮而尽,他恨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孤独痛苦。那一夜,他醉倒在地,昏昏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心中的悲愤不仅没有被酒浇灭,反而又燃烧起来。他疯狂地用脚踹各家各户的门,他的心中只有愤怒,孤独让他抓狂了!突然,一扇门开了,他被送到了警察面前。“这个孩子,我们不会管他的!”“不会管我?”,他大叫着,哪怕有审问他时让他诉说自己的苦衷也好啊!他第一次哭了,哭得自己眼前下片黑暗。等他平静一些,他听到了一个声音:“去吧,孩子,外面才是属于你的宿地。”

他不得不走出了屋子,继续在外谋生。“外面才是我的宿地?”他默念着。突然他欣喜若狂,跑进了家商店,想当一名管理员。神奇的是,店主欣然同意。他,看到了灿烂的阳光。

一天,他从商店下班,外面下头雨,他冲进了雨中。他的身体完好无损。他在雨中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他抬头向上,雨停了,彩虹如约而至。

突然,他眼前一黑,“咚”地倒在地上。他踏上了黄泉之路,“孩子,你的命运就是这样,你懂了,也就够了!”

“我满足了!”他大喊着,“再艰难的事,永远不可怕!”

那一年,他十八岁。

【篇五:七年级感动作文】

岁月伴着我的成长悄悄流逝,细细口味生活,才觉得走过的日子里有淡淡的酸,丝丝的甜,浓浓的香,还有不经意间溜走的感动。

——题记

2008年5月26日下午2点,在重庆江北观音桥一处赈灾募捐现场,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肩上扛一把破伞,手里提一个小包,径直走向募捐箱。他往箱中投入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和一大把零钱,一共是一百六十五元。

“请到这边登记。”工作人员递上笔,流浪汉并未理会,将将手中的一张纸放在了桌子上,工作人员想拿一件赈灾纪念t恤送给他,可也被他谢绝了。

工作人员忙翻开那有些脏的字条,只见这张粉红色的信笺上写着:

“白白的心声:这些钱是我七年的全部积蓄,有流浪中捡垃圾赚到的钱,乳在2008年大年初一在解放碑行乞的钱……那张百元大钞是我四年前打工嫌的钱,流浪这么多年,我一直没舍得用,今天把它捐给地震灾区,尽我的一份力,我的钱不多,但我心意已尽,因为我只有这么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汶川灾民重建家园,我愿拿出我所有的钱。2008年5月20日书于嘉陵江大桥下。我名:王明胜。”

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流浪汉,能把四年的积蓄——165元全部捐给灾区,感动!真让人感动!人的爱心不在于贫穷与富有,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

热门推荐
1人生处处是风景
2印象徽庄
3幽幽书香伴我成长
4啃书的小蚂蚁
5停课不停学
6我教爷爷玩微信
7我向往的童年
8逍遥游
9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10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11音乐是我的伙伴
12诗歌作评语,让人眼前一亮
13温暖的拥抱
14军训第一天
15我是贪吃的虫子
16这就是幸福
17青春,喝彩的季节
18留念幸福童年
19诤言为伴一路同行
20十年
21我家的小白兔
22寻“脸”趣事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打水仗
25我的老师
26冬雪
27纸船
28我与古诗中的儿童玩耍
29我爱大海
30我的同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