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下的秋天】
国庆节回乡下,抬眼便是苹果树、梨树,低头便是玉米、水稻。十月,丰收的季节,我与一些小伙伴们在玉米地里玩耍。
秋风习习,玉米地像浪一样翻动,沙沙作响,金黄的玉米粒,棕色的玉米须,在风中时隐时现。若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脑袋,那就是我们一行人。为了在大人本不喜欢让我们进的玉米地里愉悦的玩耍,我们选出了放哨的和领导人,有几个胆子大的还想上旁边高大的枣树来摘几个枣。
分工明确,我们便恣意起来。领导人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放哨的时不时瞭望四周,剩余时间看看地上的小虫子;那几个上树的手脚并用,像只猴子一样,爬得飞快。
“探险处”队员们在玉米地里蹑手蹑脚地前进着,时不时小声嘀咕两句。他们在干什么?嘘,小声点,他们在捉鸟。脚尖踮着,腰弓着,手放在前面,眼睛不时向四周巡视。看!那是一只麻雀!它在偷吃玉米!我们像警察一样,慢慢靠近“嫌疑鸟”,如黑猫警长般向前一扑。本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抓到,但我们失算了,麻雀在最后一刻箭一样飞出去,在空中盘旋,还叽叽喳喳地笑话我们。我们恼羞成怒,捡起石块、小木棒纷纷砸向它,而它唱着凯旋之歌飞走了。
“爬树处”队员们爬上了树,找了个凉快的地方,先休息了一会,才开始摘枣子。口袋里装不下了,就向树下扔。结果,全部都滚得不见了。他们在树上悠哉游哉,一会上,一会下,一会荡秋千,一会蹦跳不停。
突然,传来一阵口哨声,是“放哨处”发出的警报,有人来了!“探险处”原地蹲下,“爬树处”躲在树荫里,放哨的人便原地走了一走,装作是在欣赏风景,但极不自然。几个农民过来了,“探险处”所有队员都捂住了嘴,忍着不笑出声。我旁边的小伙伴差点笑了出来,我连忙捂住了他的嘴,让他的笑戛然而止。等人们走远了,我们都站起来,互相击掌,以示庆祝。
时间不早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三三两两走了过来。小伙伴们从玉米地后面绕了一圈,各自找到自己的家长。
春种秋收,红枫叶,绿松柏,黄落叶,微秋风,蓝天白云。乡下的秋天,是这般美好,这般可爱,怎能不让人眷恋?乡秋好,风景旧曾谙。更美好,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好友们的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篇二:家的温暖】
有亲情的地方就会有家,有家就会有温暖。家是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了。家,仅这个字就富有很深的含义,加上这“一点”代表风雨,而家上的“冖”代表屋檐,是用亲情搭建的,撑起这片天地的雨伞。
我最敬爱的伯父曾是我们当地的村支书,当年伯父的身体是铁打的,硬朗而闪闪发光。据父亲的回忆,当年的伯父能抬起一个冰箱!还健步如飞,一顿能吃六碗饭,家人笑称他为“老黄牛”,伯父为人老实、忠厚,赢得当地人们的称赞。每当回忆起伯父时,母亲总是带着笑容拍拍我额头,温和地说;“你啊,那时候总喜欢坐在伯父的腿上,听他说“文革的事情”,你还小,伯父一说话你就“咿呀”的叫着,伯父一笑你也一起笑,哈喇子流了一地。
后来呢?我急不可耐地问道,“后来啊……”母亲的眼睛瞬间黯淡了下去,泪水在眼角打转,“唉!多好的人啊,正值黄金年龄,结果在一次车祸中……”母亲眼角几滴晶莹泪珠几乎夺框而出,急忙跑到墙角擦拭,又重新走回来。我大吃一惊,怎么……我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一个大约50岁的壮年在田中耕种时的情景,看见我,脱下帽子向我憨厚的笑着。母亲又坐在我面前,继续说道“伯父被撞成了植物人,可怜啊!老天无眼!母亲狠狠的说,你们“为……为什么都不早点告诉我?”“那时你太小,不懂事,怕你承受不起打击,就没告诉你。”这时,母亲已经泣不成声,我示意母亲不要再说了,夕阳西下,我和伯父以前玩闹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
后来,我去医院看望了伯父,监护室内,一根呼吸管插入鼻腔,这根生命线保存着我儿时的美好,也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像个尖尖的针管,狠狠插入心脏,一点点吸食着……我抚摸着伯父脸上的皱纹,感觉全部想起来了,小时候伯父带我游泳,带我捉鸟,带我爬山……我心里暗暗祝福着,伯父,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后,我带你一起去玩。突然,他的嘴角向上微扬,我感觉他对我微微笑了,顿时我觉得心里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趴在病床边,嚎啕大哭了起来。接下来三年,许多亲人一起努力,伯父终于康复了,医生说这是一个奇迹。“有家就有奇迹,”我高兴地跑到医生办公室对他说道。现在,伯父还能和我一起去爬山、游泳,还给我讲好多“文革”的故事……这就是家的温暖。亲情像雨中的“隆隆”雷声,击退着短暂的黑暗;亲情像雨后的第一缕阳光,为人们带来温暖与感动;亲情像沙漠中的一方水源,滋润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