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氤氲书香,携梦成长】
轻嗅那叠书卷之浓郁的墨香味,轻触那刀纸张之泛黄的深斫痕,我于梦之路途采撷芬芳,留于心底珍藏。
——题记
自幼开始,我便在家人的熏陶下,与书为伴。文学的种子在心底滋生,梦想的光晕也在心头荡漾。
母亲别无他好,平生最爱读书,常见她在树下、枕边专心阅读的模样,等身的收藏更加吸引着我,不是他人看来的故作文艺,而是阅读之时油然而生的乐趣,久久无法消散。
少年时,最爱品小说,行于主人公坎坷的心路上,与他感同身受那份悲欢喜乐、人之常情。五年级时,热衷于“红学”,废寝忘食地捧着本《红楼梦》,如醉如痴。母亲在青年时也极爱这部著作,她为体弱娇小的林妹妹心生怜悯,为这段令人叹慨的姻缘簌簌落泪。各个人物形象,仿若都真实存在于她的世界,她也常吱唔其中的经典语句,好似过目不忘地将己身融入书中。
当时,学业压力并不大,终于我花了一周时间翻完整本。可心中却好似有什么没能着地,空落落地搁着。母亲万般惊讶,问我有什么想法,我竟一时愣地吐不出半字。
毕业后的那段日子,我最大的消遣便是那本红楼。两个月后,我细细读、细细嚼,终于又品完这本著作,注视着这本心爱之物,仿若有一股飘自清朝的古香,氤氲而冗长,我仿若踏进贾府,鲜活的人物在我眼前走荡……原来,将书翻完不叫读完,而能将书由薄翻厚,才叫真正的阅读。
我学着母亲的样子,认真体会和品位每一本书,像在细心雕琢梦想的花蕾,像在漫漫人生长路中感人之常情,悟情之真谛。
品书如品人生,并不是快速而碌碌无为地走完一生,而是在一个微妙的岔口驻足,多思多想,慢慢走完独具价值的人生!
书香在上空氤氲,梦想在不远处的彼岸,文学之光照亮的灯塔,伴我我青涩的人生开端,行走着、成长着……
【篇二:在文学中感悟】
在梦中,我执一书卷,从历史的长河深处走来,品千回百转,笑沧海桑田……
——题记
我是在泛黄的纸张、作者笔下的波澜中成长起来的,它们赋予我灵性,从此我向这个世界投去热切的目光。
轻触·悟情
初迈入文学的世界,看见的是如火星般迸溅的文字中那些或热烈、或哀婉、或明媚或淡然的情感,浸入深处,难以自拔。
当仅一墙之隔、宝玉和宝钗成全金玉良缘、而黛玉气绝之时,我揣摩此墙内外三人的悲喜,远远地哀伤,感叹大观园内的兴盛或衰败;当仓央嘉措漾开澄水之笑,宣告“我要还俗”时,谁又能不为他的“时间若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倾倒!他只想自由,只想爱罢了。当《哈姆雷特》中奥莉菲娅绝望地喊:“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时,我为她呐喊,随她黯然。轻触文学世界,我在红尘徘徊,只为悟情。
细嚼·悟理
愈至深处,愈觉到了文学世界的不同寻常。细细观摩,一些哲理若滑落叶片的水珠,怦然落入心田。
曾经沉醉于《庄子》中的“天苍苍其色正耶?”随着千百年前的那个出尘的庄子思索天外,想着盒子外的盒子;也曾惊羡“竹林七贤”把酒狂歌,月下狂琴,思考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到了《唐吉诃德》中,则以一个局外人看唐吉诃德骑着老马带着仆人闯天下,知道了脚踏实地有多重要,也暗为他的勇气折服。
细嚼文学中的字句,我在思索,只为悟理。
品味·悟性
然回首,惊觉文学世界与个人品性之联系。王维说“与善不同,则归于美”;我知道了千年前的真善美,发现了它与“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的共同倡导。读书为修身养性,为磨砺人之品行。品味文学中的道德情操,只为悟性。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在文学世界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发现那些璀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