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肉豆的作文

【篇一:不刨根何以问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解,终为惑矣。不刨根不可知其源,不问底不可明于心,故欲明于心,先刨开黄土沙石,究其脉络根细。

纵古观今,人们行于科学探索的大道之上,需要刨根问底的态度。

当神农刨开一株株草药以究其药性时,不顾自身安危探索未知的植物时;当张衡走遍震区探索地震规律,不顾长者以鬼神之说威胁时;当孟德尔播种下一颗又一颗豌豆来研究性状差别时,我便看到了求知之光闪烁,科学大门敞开。

听过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种丝瓜和肉豆是用来吃的,并非用来分辨的,你只需照顾它们长大,摘下来吃就行了。”也许父亲是想告诉孩子,要懂得避轻就重,但我却认为这位父亲谋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刨根问底的精神。

前日屠呦呦因发现青篙素而获奖,在探索科学的旅途中,她在一百九十多种样品中不断的提炼萃取,三百多次失败中徘徊,年复一年的埋头苦干终于成功结成硕果,制造了可以抗疟疾的多种药物,成功救助了无数疾病缠身的人们。

倘若屠呦呦仅将青篙素当作食物不去分辨它的成份,倘若袁隆平仅将水稻当作食物,不去分辨它的品种优劣,如此优良的技术还要埋没多少年呢?

刨根问底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科研中,同样体现在社会各个角落。

当作者援例不能引于典,当职能者问责不能追其凶,当医生治病不能愈其本,当各行各业成了“分辨无用,能吃便好”的敷衍者,当各职能部门成了不愿刨根问底的“差不多先生”,则中国之势难成,中国之气难聚,中国之骨难铸,中国之魂难凝。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可以去除中国制造,而形成中国创造之风。我认为只有先养成勤学好问,刨根问底的习惯,摒弃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作风才可以制造出可以说是中国创造的东西。

王小波曾说,人生就是遇见一些有趣的事儿然后懂得一些道理。的确,人就是在遇到趣味和探索中趋于丰满深刻。

【篇二:从淤泥中绽出清莲】

在房、车、存款各就各位之后,一些人将生活支出中划出一个新的模块——养生。养生大多以中医学养生为主,其中一条重要原则是:进食当季、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食物。

吃当季的食物,往后回看十年,这仍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好比起床刷牙洗脸一样。可如今怎么就成了一种高等生活追求了呢?看看上面显眼的标签——享受、精心、高端。看似有些夸张,但细细追究竟发现那种活在当季的生活好像真的不在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犹如插上了翅膀,直冲云霄,在这种背景下,整个社会都不遗余力、奋力奔跑,唯恐被别人、被国情抛弃。于是GDP个头高了,科技身体壮了,食物的穿越、化妆能力强了。

但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一滩滩沼泽地,人们越活动,陷得就越深。你看那骇人的雾霾,让人带上防毒面具,面罩挡起嘴巴,长长的过滤口就像变异的鼻子,你难道不觉得带上防毒面具的人就像一个怪物吗?可是如果不带这防毒面具,在高污染的空气状况下,我们恐怕就要真的变成怪物了!繁华都市里雾霾的肆虐,已故去的白鳍豚嘤嘤的哭声,山水林间的华南虎日益孤独的身影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本来食物的疗养或许可以淡化科技对我们身体的伤害,但是食物也开始“上妆”,甚至是“穿越”到我们身边。看那地沟油,为自己擦上“沐浴露”,混进油锅里洗澡;猪肉为了完美的“身材”,服用了瘦肉精;馒头怕自己不够亮白,为自己涂上增白剂;蔬菜、水果标新立异,等不及地从未来跑回现在;当季的食物担心自己不够美丽,浓妆艳抹开始上阵。

国人曾自我调侃:我们的身体压缩了就是一张简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从这其中读出了淡淡惆怅,我也明白了为何吃当季的食物都是一种奢侈的生活追求。

为了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搞好经济是不得不为的,在这种急速的氛围下,古人所提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旋律貌似跑调了,从前的杂粮、应季的蔬菜、完全健康的食物甚至清澈的河流、新鲜的空气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这些自然成为一种奢侈,而这种生活的奢侈有一个名字叫做养生。

这种所谓的奢侈体现的人们思想的缺陷。人们越来越追求速率,甚至是畸形的速率,最好的体现就是曾经被曝光的45天肯德基速成鸡。人们总以为自己是世间的主宰,想要逆转自然,但是这好比那分不开的丝瓜藤、肉豆须,刻意去改变它们的生长状态反而弄断了它们的茎叶。

丝瓜藤上最终会生出丝瓜,肉豆须上最终也会长出肉豆。万事万物自有自己的因果、自己的法则,这就是自然。

我的母亲总是用一些“奇效”的化妆品想要美貌永驻,但是即便容颜不走,身体还是会透露年龄的秘密,时间从不说谎。我总是用一样的话劝告她:“人总是要老的嘛。”现在想想这句话也是有自然的启示啊。

如今我们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只须活在当下,让自己尽可能得从容而行,享受每一缕时光的香气,对生活的分秒点滴都倾注自己的认真。

“把永恒放进一个钟头,把无限握进你的手掌。”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篇三:平淡亦真】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林清玄先生在童年时期为了想分辨这两者却得了个两不相生的结果,父亲的一席话却点醒了他,其实在文章中林清玄先生也给出了他的答案:一是要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二是要依循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

其实就是如此,丝瓜就是丝瓜,肉豆就是肉豆,既然各有各的价值,何必吹毛求疵?何不让它平平淡淡淡淡的生长。

平淡亦真,人生也是如此。有人说,轰轰烈烈的一生才值得回味,到老了才会不留遗憾。我却觉得,平平淡淡也未尝不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怀着一颗不那么张扬的心,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时代在发展,很多人在自己攀向人声顶峰的路途中都迷失了自我,而那些坚守自我的,恰恰都怀着一颗平淡的心,他们能抓清事物的本质,并心无杂念的去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追寻。而那些受到了外界干扰而想去走捷径的人往往落不到一个好的结局。

也许会有人问,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岂不是很乏味?其实不然,平淡不代表着你要浑噩一生。我这里所说的平淡是内心的平淡,不为利欲而倾心、而动摇,倒颇有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其实自古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最著名的要属诗仙李白了,他一生四处游荡,与酒为伴,不与世为争,平淡的心活出了不平淡的生活,尽然最后抱月而归,却也有着千古流传的美名。活出平淡味的还有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实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田园诗上,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正是因为他怀着一颗平淡的心,才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至今,宋春舫的褐木庐仍安静地坐落在青岛,这位文学巨匠、语言天才在他生平怀着一颗平淡的心默默地工作,为世间留下了近万册图书,还有大量的作品和译著,这位和闻一多、梁秋实齐名的人虽然不被世人所熟知,可他留下的财富却是无法估量的。

平淡亦真,尘世间,许多人与事的际遇,总是如此地难测难料。当季节轮回,时过境迁,那些往昔的记忆,或落花流水,或沉淀永恒,淡忘、铭记,随缘、随心。心存一份平淡,无论已失散的还是依然在身边的,都会风轻雨柔地细暖感念。

热门推荐
1暑假游威海作文
2暑假趣事作文
3遗憾的作文
4我的老师写人作文
5暑假趣事作文
6我喜欢的小动物
7寒假趣事作文
8暑假的作文
9五一劳动节趣事作文
10张家界游记作文
11叙事作文
12新学期目标作文
13青岛游记作文
14暑假安全伴我行作文
15防溺水安全讲话稿
16我来编童话作文
17云台山游记作文
18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19春节优秀作文
20玫瑰想象作文
21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2海景的作文
23读书的议论文
24小学生优秀作文
25以考试的作文
26读书的议论文
27春节
28最新新学期新气象作文
29蚂蚁王国童话作文
30植树节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