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媚骨的作文

【篇一:民族之魂】

喜欢他的文风,喜欢他的人。天空中的《风筝》让我看到了一个敢于自省的他;从那个没落的“百草园”中,我看到了天真的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一个率真的他;《阿长与山海经》中,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他。他便是鲁迅,从民国的烟雨中走来。令我惊讶的是,他已经活了一百三十岁了,那是跨越世纪的永恒。

其实他本该叫周树人的,本来是去当一名医生的,学医在仙台,学成后回到祖国履行他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那是光荣的职业,穿着白大褂,中国人体弱多病,他确实应该如此。

可他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他在电影中看到了弱国国民的思想竟是如此软弱,清国留学生被派遣到日本也不过是把辫子梳得油光发亮,在阁楼上练跳舞罢了。如此而来,学医而成又有什么用?健全的体魄仅仅是让外强来随意凌辱砍杀的,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他开始了弃医从文的道路,拿起了笔……最坚实、最锋利的武器,像一个战士,在最前线厮杀、奋吼。于是,周树人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鲁迅,在那张起毛的宣纸上有力地写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头发永远笔直的朝向天空,像火一样,爆发着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这是个病态的社会。不直言,用一个个小人物的喜怒辛酸来讽刺、批判这个社会,像连环画一样,让国民党统治者笑着受骂,让这个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笑着受骂,鞭入脊里。

这样的人,应该是被称作英雄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他走得很安详,出乎意料的那样扬鞭而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精神因此升华,散落寰宇,得以永生,整个中华大地都已经深受其鼓舞。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初衷——挽救中华人民的精神。他是我们民族的魂。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进步了吗?答案是:仍需努力!那就让我们怀着民族之魂,挑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向晴朗的明天,奋进吧!

【篇二:我眼中的鲁迅】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郭沫若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法捷耶夫说:“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我说……

我眼中的鲁迅是性格刚强的。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而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正如他说的“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

我眼中的鲁迅是出口成章的。他的名言警句是让人一看便知的,些许名言在风趣幽默中又带了几分讽刺,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这句话好像道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我眼中的鲁迅是知恩图报的。鲁迅儿时的保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儿时的恩师寿镜吾先生严格而不苛刻,可亲可敬;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蔼善良。在所学过的课文中,鲁迅无一不在文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忧国忧民的。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深深地影响着鲁迅。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

我眼中的鲁迅是勤奋努力的。因为上学迟到,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垂范百世的,他高尚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篇三:我们仍需要情感】

亲情,把我们带到了世间;友情,教会我们分享;爱情,让我们懂得体谅。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曾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了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

曾有人把人类比作会思考的芦苇,人类本身弱小,正因思考使人类攀上一阶阶楼梯。于是,我们用一条条冰冷的程序构成了人工智能,它永不可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因为我们用理性创造了它,忘了加感性。也正因感性,才趋使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故计算机有着超于常人的头脑,却永远也超越不了人类。

但如今,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低头族”仿佛外界与我无关,我只守我一方平静足矣。我们,已慢慢走向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渐渐丢失价值观与同情心,最终落入万劫不覆之地,悲哀哉!

或许我们还记得那位在轮椅中,为自己折了只名为“写作号”船的史铁生,那就更别忘了在他自暴自弃、浑浑度日时,是他的母亲用亲情把他唤醒的!由此,他得以把自己摆渡出黑暗。

北大毕业大师姐卢新宁在讲座中说过:“我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同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是的,我更害怕,我们已经失去了情感,成为一台有血有肉的机器!所以,我们要学会坚守,坚守住自己使用情感的权利,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剧作家达里奥·福一样,他一生中五十余部作品,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采撷素材,无一不是对当下时政进行点评。他把为人民创作作为旨趣,他为底层劳动者发声,他自称“被压迫的游吟诗人”。

而我们,也需要有他一样的坚守。人工智能的确便利了生活,但它仅仅是个工具,别让它讨了便宜占据了我们的全部。

愿我们仍能在大是大非之前清楚立场,愿我们心中仍存有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影子,愿我们不辜负心中期望,愿我们不会成为自私自利、漠视一切之人。

在这信息的时代,我们仍需要情感。

热门推荐
1猕猴桃的味道
2我的好习惯
3老门东游记
4童年趣事
5计算机式丈夫
6难忘的一节教育课
7学校前的街道
8最美是樱花
9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10化开的春
11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12
13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14享受语文
15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16让地球不再“受伤”
17清明时节
18我爱读闲书
19风景这边独好
20给校长的建议书
21捉拿“小刺球”
22我的父亲
23金沙滩
24人生的那段旅程
25小王子读后感
26调皮大王
27我的娘炮同学
28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29没有姐姐的一天
30我与书的那些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