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是我生活的阳光】
银节击玉破寒水,临留淡影落花意--题记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我生活的阳光--银临。
当初,我不认识你。在当年甚至不知道"古风"这个词时,我并不认识你。第一次认识你,是因为一首《牵丝戏》。在某篇文章中无意看到"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时,我深深陶醉,这词竟如此优美!后来听说它有歌,我第一时间去听了。我第一感觉是只有非常温柔的人才会有这么温柔的声音吧!你声音清澈见底,质朴自然,仿佛盛夏一汪碧绿的清泉可见底,又好像是初冬深不见底的湖泊,充满了流动性和深邃感。你是我生活的阳光,照耀着我!
后来,我渐了解你。后来,听了由缓到急、身临其境的《百鬼阴阳师》;工整对仗、扣人心弦的《一梦逍遥》;侠气潇洒、俏皮可爱的《酒拓歌》;空灵大气、包含天地的《腐草为萤》;含蓄淡然、清新淡雅的《棠梨煎雪》。我越来越喜欢你,我了解到你是南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的作词作曲编曲后期样样精通的音乐人。这些更是让我饮钦佩不已。你那不用看歌词都完全能够听出每个字韵味的咬字带我步入古风圈,也让我了解到古风不只是国破山河儿女情长的文艺范儿,也有逍遥此生侠意江湖的酒脱不羁。你是我生活的阳光,温暖着我!
现在,我独钟爱你。其实我不算老粉,喜砍你没有很久,仅仅是三年而已。但今后我会一直喜欢你!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也许你不知道,你的歌温暖了我多少!在一个个寒冷孤寂的夜晚,每听到你的歌,我都不再孤单;在一次次悲伤失落的时候,每听到你的歌,我都不再难过;在一回回艰难痛苦的抉择,每听到你的歌,我都不再扰豫。另外你最新专辑风花雪月,我听了,那简洁明澈、直达心底的《珍珠》;日系古风、融合电子的《无题雪》;平静治愈、极尽温柔的《月球》;向死而生、烈焰焚骨的《焦骨》让我四曲循环许久许久。每个人对追星的定义不同,我认为:因为你,我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努力,最后成为了可以跟你并肩前行的人,才是追星的根本意义所在。你是我生活的阳光,鼓励着我!
希望你知道,你是太阳,曾照亮过一个女孩。也希望你知道,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那个女孩会一直默默喜欢你,默默支持你,默默守护你!你是我前进的方向,追上你,我需要用跑的!不写了!写作业!
【篇二:逐梦】
追梦之时,留坚持伴你直到天明。
——题记
寒冬腊月,梅挂枝头。窗前案头,浮香入梦。
梦中忆过往三千,我校与你共游山水之间。只愿——伴你与“梦”随行。
“繁花开满枝丫,夏雨洗去铅华。秋叶飘满大地,冬雪吹白华发。”回首那一刹那,你笑得锦色舒华。只愿——伴你与“梦”随行。
梦想是你给的最好礼物。
流年似水,在你精致的脸庞划过一道道岁月的痕迹,即使穷困潦倒,即使风雪交横。你也从未停下你追逐梦想的脚步。
追逐的旅程是艰苦的,你用一生的心血,一笔一划在布偶上:替她明眉,即使到了最后……一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一处避风的定所都没有!这般的坚持,只为你“三尺红台,兰花指捻”的梦……
布偶没有生命,也没有心。“是你吻开笔墨,染她眼角珠泪。”最后,只愿由你支配,与你同岁。她无怨无悔,跟你跋山涉水,踏过一年四季。试问“这世间哪有比这更完美?”最后,她也有了生命,也有了心。只因梦想伴着坚持与你这般度过最好年岁。
“风雪依稀秋白发尾,灯火葳蕤揉皱你眼眉。”当你老去那天,忆流年多少往事,看那些痛过的、哭过的、笑过的,就这般坚持最终也成为美好回忆,浮于脑中……
崎岖、灼热、炽痛!
伴你的梦想,走完人生开始时白色的画卷。留下彩色的天空,陪你直到天明。
当繁花开满枝丫,当夏雨洗去铅华。
当秋叶飘满大地,当冬雪吹白华发。
既然人生如梦,那便在你逐梦之时,留坚持直到天明!
【篇三:走近戏曲】
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从宋代流传至今。我国约有三百六十种戏曲,如我们熟悉的京剧、沪剧、黄梅戏等。我与戏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记得我4岁时,爸爸带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宫的演出。舞台上灯光闪烁,舞台下热闹非凡。一阵鼓声后,出来了几个穿着光鲜的人,一开口那声音便直冲云霄,如雷,如雨。
他们似是在演一个故事,说的话颇有韵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个身着红衣、头戴珠冠的人出场,原先台上的人瞬间住了声。她并不急于开口,而是从容地左顾右盼……
爸爸告诉我,那是太太。
之后的几幕我已有些忘记了,但我现在仍记得,当年我那78岁的太太,身着红衣的亮相。
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音乐课,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一段戏。丝竹、二胡、锣、竹板,同时响起。“生旦净丑角色全,唱念做打不简单,五色的油彩脸上画,锣鼓一响要开演。”其中每一字几乎都要转一个音,类似京剧的唱法,十分悦耳。
我学得很认真,至今仍记得如何唱,且更能体会到,那“不简单”。
如今,我听的流行歌中也渗透了戏曲,“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薄命叹倾城盛名”“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怜,梦回莺啭春如线”……《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语和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灵魂等着北京城门开,好与佳人相会。已过一千年,城门久未开,那老妇人仍在痴痴地等着那出征的归人……京腔京韵中演绎了一个凄美悱恻的爱情故事。“良人何时归”,每每听到此处,总令人唏嘘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个老电影——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影片中的程蝶衣从小学戏,长大成角,最终为戏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却是屡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别姬”就暗示了剧情的转折。这部作品一共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之后哭了出来。“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戏梦”之中,从一而终。
与戏曲有这么几段缘分,实属有幸。我愈发感到戏曲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珍宝,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戏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相信,“戏曲”这一国粹定能流传下去,流芳百世!
【篇四:中国韵味】
中国韵味,藏在悠悠茶香中;中国韵味,唱在三尺红台上;中国韵味,写在白纸黑字里……——题记
茶韵
一片茶叶在滚水中缓缓下降,以一种优美的姿势舒展开来。它干瘪,墨绿的身体逐渐变得柔软,碧绿。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飘出了窗户,和空气中冷冷的檀香融为一体。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小木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干木柴在火焰的燃烧下,散发出一股好闻的松脂味。一杯香茗,一间木屋,一簇火焰,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戏韵
三尺红台,演上人生悲欢离合;一板唱腔,唱出人物的内心波澜;红腮白面,画出各不相同的面孔。鲜艳而不俗艳的戏服,复杂却不夸张的头饰,一板一眼但又不枯燥乏味的唱腔,那是许多人都已经遗忘了的中国国粹——京剧!古老的。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戏台上,生。旦。净。末。丑,不同的人物上演着一个个凄美而又悲伤的故事和传说。三尺红台,一身戏服,独特唱腔,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书韵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书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首{离骚}写出了楚国伟大诗人对自己国家的无限热爱;一本{论语}记下了圣人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言行举止;一则{史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大小事件,和司马迁那一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在这横流,而又人心浮躁的世界上,只有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时,才能感受到书中所描绘的那一片世外桃源。一丛幽竹,一缕阳光,一本好书,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所谓中国韵味,还藏在黄河长江里,还刻在青砖红瓦上还画在屏风团扇间,还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