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肠衣的作文

【篇一:我家的年味】

也许有人觉得年味儿就是新年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也许有人觉得年味儿就是围绕在圆桌前一起吃团圆饭的团聚气氛,也许有人觉得年味儿就是回老家感受老家的故土的亲切感觉。但是我感受的年味儿是从四个味道开始的!

年,其实不是指的大年初一这一天,而是从腊月就开始了!不是有句老话这么说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就是里面说的馋小孩。年的味道从腊月里厨房飘出的香味开始啦。每次过年,奶奶就开始忙开了,要开始做腊味儿了,腊味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香肠,准备好肠衣和绞碎的猪肉,根据我们家的口味,奶奶在绞好的猪肉加入烧酒、生姜、葱花、糖……搅拌好,灌入肠衣,一串串红色的香肠就做好了,挂在屋外的围墙上晾干,等到蒸的时候,那个香味引得我像小狗一样围着锅台转。今年我家还蒸了糕,奶奶说蒸过年糕,象征着生活节节高,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寄托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在蒸糕的袅袅雾气里,我闻到了米粉的香甜的味道,感受到年又近了一步。等到大年三十这一天,厨房里的香味儿进入了一个高潮,炸肉圆的肉香味、糖醋排骨的甜香味、清蒸大闸蟹的海鲜味……。各种美味扑鼻而来,让我垂涎欲滴,一大家子围坐在餐桌前欢欢喜喜吃着团圆饭,享受着浓浓的年味儿!

第二种味道:烟花与炮竹的火药味。有一首古诗这样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家古人年就是在爆竹声中开始的呢!我们的年味儿怎么能省掉这样的氛围呢!在这股淡淡的火药味持续攀升中,也意味着年来到了!特别是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晚,这个味道也到了高潮,千家万户的张灯结彩,爆竹声声迎新年。我们家也不例外,吃完团圆饭,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去放烟花炮竹,随着引线被点燃,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烟花喷向夜空,天空都被点亮了。最美的一个要数孔雀开屏,无数的小星星喷射出来,向四周散去,像极了金色星星汇聚的喷泉,更像金色的瀑布,我们都拍手雀跃起来。随着烟花的凋谢,周围就弥漫着淡淡烟火的味道,虽然有点危害环境,但是这的的确确是年的味道啊!

第三种味道:烧纸的味道,这是我们南通的习俗,过年,除了要庆祝新年的到来,也要表示对逝去亲人的追思。给逝去的亲人捎去我们对他们的慰问,烧的纸钱就是用来祭祀老祖宗的。

最后一种味道最珍贵,那就是亲情的味道!过年我们不仅家里要吃团圆饭,给父母爷爷奶奶送去祝福,爷爷奶奶会给我包压岁钱,表示对我的关怀和喜爱。我们还要在新年里,走亲访友,去舅爷爷家、姑奶奶家、叔爷爷家、姨奶奶家去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和礼物,表示孝顺和友谊,大家族在一起问问亲朋好友过得好不好,谈谈家里有没有什么喜事儿,聊聊新的一年新的打算,这就叫做亲情的味儿!

大家都说年味儿淡了,我觉得没有淡呢,因为我的年有这些味儿!我的年有幸福的味儿!

【篇二:记忆中的腊肠】

还记得,以前在湖北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围着一平方米的小桌子,吃香喷喷的、极其有当地风味的佳肴。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美味的、爷爷奶奶亲手做的腊肠。

腊肠是手工制作的。先把新鲜的猪肠子洗一洗,处理干净,在一头打个结备用;再挑出猪身上的好肉,剁碎,加调料——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加辣椒末调味,塞到猪肠里,挤出空气;最后在另一头再打个结,就做好了。接下来的事,就是把肉肠挂在屋檐下晾晒了。

晾晒时间一般是挺长的。等晒好了,把整条腊肠放水里蒸熟,再切成半厘米左右厚度的薄片,装盘,就可以上桌了。

做好的腊肠十分诱人,每一片都带着油水的光泽,让人更想吃。夹起一片腊肠,咬一口——风成棕色的瘦肉咸香可口,有点韧,也很有嚼劲儿;白白的肥肉口感则完全变了,不像之前的又软又腻,而是脆脆的,一口咬下去,油就从里面爆出来,口感极为奇特;肠衣,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肉上剥下来,吃在嘴里,滑滑的,韧韧的,也非常美味。

蒸好的腊肠直接吃太咸,所以配着米饭吃最好。你想想看哇,先夹一片油滋滋的腊肠放进嘴里,再舀上一勺饭,又咸又香。

腊肠不但好吃,还牵动着我对爷爷奶奶的情感。每当我看见爷爷奶奶做腊肠时那手上的一道道血口子,我就心疼。所以,每次吃腊肠,我都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很珍惜。

记忆中美味的腊肠,你何止是一道美食呢。

【篇三:给外国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你好啊!

我是一个四川女孩,今年十岁了。我很开朗,不管见到什么人,我总喜欢上去聊一聊,不仅如此,在与他们聊天时,我还能时不时的爆出几个笑话。

首先让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说起它,那可是大名鼎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这里有神奇的变脸,有动听的川剧,有人间仙境般的九寨沟、峨眉山……,还有一群友善的人。当你需要帮助时,总有好心人,有时还不止一个出面帮忙。城市里,年轻人风风火火的为事业奔忙,老年人们则聚在一起或拉家常或跳广场舞,每个人都过得满足惬意。

今天我最想给你说的还是在乡村过年的快乐。在乡村,每到春节前人们便开始杀猪,准备宴客。别看杀猪看上去只是体力活,但实际上它里面隐藏着好多有趣的小细节。猪头、内脏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能食用,但其实也有不亚于猪肉的作用。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猪的肠子可以用来灌香肠,我们称它为肠衣,你把它取出来洗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破洞,这么仔细干什么?别急,你很快就能知道。检查完没有破洞后就可以取出一些猪肉,把他们切成肥瘦均匀的小块儿和小条。然后把肠衣一头套在漏斗上,把猪肉往肠衣里塞,塞的满满的后,你就把肠衣的末端打上个结,这样就做出了香肠,再挂起来晒几天就可以用来做菜了。把香肠在开水里煮透,在切成片,那吃起来可真是回味无穷。而猪头则先用于祭祀,人们把它面朝堂屋摆放。祭祀过后,上好的猪耳朵还能做成一道美味的凉菜,没错,有名的夫妻肺片就是用猪耳朵等制成的凉菜。曾经的杀猪是人们一年中为数不多的一顿肉食,在物质贫乏的当年,辛辛苦苦养的一头猪,就是为了过年宰杀,那是对自己一年辛劳的犒赏。但现在杀猪则是一种对传统的延续,也是过年时气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激,是对祖先的崇敬之情的传递,也是乡里乡亲们之间增进亲密关系的纽带。

很快宴客的日子到了。每桌能坐十人,起码都有三四桌。这么多人来到院坝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人们开心地吃着,凉菜、拉面、蔬菜,还有种类繁多的猪肉,应有尽有。人们开心地喝着,饮料、白酒、红酒随时提供。不时有人起身敬酒,主人则穿梭其间,但不论主、客、大、小和男女,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犒赏,更是人们精神上盛大的节日。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满是人情味的年,洋溢着幸福的年,你想来嘛,我在这里等着你。

2019年3月于成都

你的朋友:潼潼

【篇四:家乡的特产】

我的老家在莱芜,那里最有名的特产美食就是莱芜香肠了。莱芜香肠自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冬天我们都会回老家灌香肠。

农历的每月逢二、七日就是镇上的大集。赶集的那天,我们早早来到集市上,放眼望去,好多的店铺啊,有布店、鞋店、水果店还有家禽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我的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这时我看到一家店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爸爸说,这里就是灌香肠的店,这家老店灌的香肠口味特别正宗,所以生意特别好。我兴奋地跑了进去,只见店里一个大大的案板上放着很多种我叫不上名字的香料和一盆盆用酱油和香料腌制好的颜色呈酱紫色的猪肉。

只见一个年长的师傅拿起一根长长的肠衣,用灌肠机把腌制好的猪肉塞进肠衣里。灌好的香肠仿佛是一只肥嘟嘟的大虫子,摸上去软软的,跟我以前吃过的硬硬的香肠不一样。

爸爸说,香肠灌好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后吃起来更筋道、更有嚼劲。

晾干的香肠放在笼屉里蒸熟,满屋子都是香肠的香味,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轻轻地咬上一口,唇齿留香,真是人间美味!

【篇五:做香肠寻“年”味】

“老师,我们今天做什么啊?”

“咦,老师,香肠又该怎么做呢?”

“老师老师,做好的香肠可以带回家吗?可以吃吗?”

……

冬日寒风刺骨,但屋内却热火朝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猜猜我们正在干什么呢?没错,你聪明的已经猜到了,我们正在制作香肠呀!

腊八的气息刚刚过去。28日下午,我又来到萧山日报食堂寻“年”味——做香肠。香肠的滋味相信会引起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以前只会吃,却不知道做香肠的过程。今天,我带着好奇心跃跃欲试。

老师发给了我们适当的肉、漏斗、绳子、肠衣来制作香肠。我一窍不通,只好学着别人的样子做。首先,找到肠衣的口子,在尾部打一个结,然后连接漏斗把柄开始往里面灌香肠。刚开始,我还有点不相信,这么小的东西可以把肉灌进去?接下来的一幕解决了我的疑惑,肠衣瞬间鼓了起来,我往里面灌肉,时不时看看有没有鼓满。哎呀,闯祸了,由于我的用的蛮力把肠衣给弄出了口子,只能从头再来了。第二次,我吸取前一次的教训,用适当的力气把肉灌进去。嗯,一切都很完美,我心里不禁佩服起自己。正当我洋洋得意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肉灌的太多了,看来只能取出一些肉。我老练的在肠衣两端打上结,看,第一条香肠做完了。

接着,我有继续做,一共做了4条。这就是我一下午的“战利品”。

过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制作香肠是过年习俗的一种。祝大家新年快乐!

【篇六:我爱家乡的什么作文】

【我爱家乡的邛酒】

古琳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邛崃市,这里盛产茶叶、竹编和白酒,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分享的是“邛酒”。

邛酒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邛崃还是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邛酒透明无色,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由于邛酒有度数,所以比重较水轻,据说油滴进去会沉入酒底而不会浮起来,所以正宗的邛酒还有“过油大曲”的美称。

家乡的气候和水质非常适合酿造白酒,古代邛崃就有“文君当垆卖酒”典故。爸爸说:酒是有生命的。因为邛酒的发酵工艺是靠窖池里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是否稳定也决定了这批酒质量的好坏。家乡的气候和水质非常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才奠定了“白酒基地”的美誉。

我们家从姥爷开始酿酒,到现在也几十年了。窖池里的窖泥当年是从很远的地方运回来的,据说是从“百年窖池”中挖取的。家里的白酒从选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馏等过程都严格按照姥爷的安排进行,时间要控制在六十天以上,特别是发酵就要五十多天,跟别人不一样的是采用“二次发酵”的工艺让酒变得更醇。当酒蒸馏出来以后姥爷会让它陈放一两年以后才会使用,这个过程就叫“陈酿”。姥爷酿的酒特别好喝,因为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买酒,有些酒还被卖到外省呢!

我爱家乡的邛酒,爱家乡酒的文化。

【我爱家乡的红肠】

许晋瑄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这里盛产木耳,榛蘑,大米,其中我要分享介绍的是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红肠颜色暗红,表面有褶皱,形状像一把小镰刀。每根大约有十五厘米长,直径两厘米粗,一百克重。每次打开包装,就有一股烟熏的香味,闻着像烤鸭一样。可是手感是不一样,红肠的肠衣硬硬的,薄薄的,吃起来脆脆的。如果把肠衣去掉,那里面的肉软软的,有股淡淡的咸香味。拿起来吃一口,那味道既鲜咸,又清香。一口咬下去,会有一股汁水从红肠里流出来。当然,汁水也是咸香的,汁水流到你的嘴巴里,会口齿留香。

如果我说红肠的家乡不在哈尔滨,你相信吗?为什么又会成为哈尔滨的特产了呢?那让我来告诉你吧!红肠的老家在俄罗斯的立宛陶,红肠是哈尔滨的特产是因为哈尔滨靠近俄罗斯。曾经有一部电影《夜幕下的哈尔滨》,讲的是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生活的故事。中东铁路建成后,由俄罗斯人将这种他们那里的美食引进中国。哈尔滨红肠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也十分丰富。哈尔滨红肠肥而不腻,而且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一道能让人垂延三尺的佳肴。

五年前,外婆回老家哈尔滨办事,她从哈尔滨把红肠空运了回来,红肠到成都后,妈妈把红肠取了回来给我吃。我迫不及待地把包打开,咬了一口,那咸香的汁水从红肠里流出来,猪肉和牛肉在一起,软软香香的,还有一股熏烤的味道,香的我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了。

你想知道怎么做的吗?红肠的制作工艺复杂,程序繁多。它是用淀粉和多种调味料加上猪肉混在一起,腌制24小时后再灌入用猪小肠做的肠衣,风干24小时后再放入锅里煮,煮完后再晾干72小时,接着用香料熏制红肠表面,干燥后红肠就成了褶皱状,就可以吃了。你知道红肠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吗?让我来告诉你吧!红肠可以直接生吃,可以和蔬菜一起拌沙拉,可以做三明治,可以切成片吃,可以煮着吃,可以煎着吃,可以炒着吃。我最爱的是春游的时候带上,中午吃饭时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红肠的美味。

啊!我爱家乡的红肠!

【我爱我家乡的石榴】

郎铮

我的家乡在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的西昌,那里盛产香甜可口的石榴,晶莹剔透的樱桃,高山特有的苦荞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香甜可口的石榴。

石榴树在我老家西昌非常常见,在我老家门口,就种着一大片石榴树。石榴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每年5、6月份开花,花大多数是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的,每年9、10月份成熟。

到了9、10月份你走进那片石榴园,你会看到每一棵石榴树上都挂满了圆溜溜、红通通的石榴,看着都让人喜欢。远远望去就像是每一颗树上都挂满了小红灯笼。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给我摘下一个,拿着石榴后,我高兴地捧着这个又圆又大的东西,一溜烟儿地跑回了家。到了家里妈妈帮我切开了大石榴,石榴里的石榴籽就连蹦带跳地出来了。石榴籽们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我和妹妹两个小馋猫一股劲儿地往嘴里塞石榴籽儿,我们边吃边说:“石榴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其实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地方也产石榴,但是品种不一样。因为我的老家特殊地形原因,我家乡的日照相当充足,降雨量少,所以我老家的石榴特别红、特别甜,受到了人们的喜欢。

我喜欢老家的石榴还有个原因,因为一个个圆圆的、红红的石榴就像我们西昌人民热情好客的心,一粒粒紧挨着的石榴籽就像我们国家56个民族的人民,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我爱我家的石榴,我更爱我的家乡。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