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尚书的作文

【篇一:步行街】

在我还是个傻傻的小屁孩时,就已经认识步行街了,熟悉一些窄窄的小道,发生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街头,武营广场的们,像一只只小鸟,欢乐地展翅飞翔。我喜欢其中那幢钟鼓楼,历史修久,古色古香,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两旁是小亭子,人们在这歇脚、嬉戏。街头街尾都有石狮子,脚捧书籍,似乎在提醒人们热爱阅读。

街中,两口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水井,静静地立在那儿,有着“活雷锋”的象征。它们并不孤独,古老的亭子是最忠实的朋友,一只老乌龟趴了好多年,还是未能到井前喝一口水。一排排桂花树,点缀着步行街,一到秋天,香飘十里,醉倒了无数人。

接近街末,一家男装店门前,两匹狼蹲在门前,似乎随时候命,等待着出征。

西门街头,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雾中,一块银白色的墓碑若隐若现,那是烈士陵园。近处,是座牌坊,上书“太子太保”四个大字,是为了纪念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闳。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我在何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永不忘记,这婺源的步行街。

【篇二:都是赖床惹的祸】

今天,我赖床了,因为昨晚我看电视看太晚了,于是我赖床了,睡了一个舒服觉,真爽!今天早上我就迟到了。

吃完早餐,咋一看,都8点了,可是我一点也不慌,“我下楼2分钟,去学校10分钟,上楼1分钟,不过才13分钟,还有20分钟的时间,再说了我跑起来也会减少2分钟,这次我一定不会迟到。”我在心里念到,于是,我向学校进发。走在路上,我一会看蚂蚁储存过冬的粮食,一会玩玩绿道旁的健身器材,一会又跳起来摘树叶,玩的不亦乐乎,我一看时间,“呀~都8点15了我要加快了!”

我大步流星的跑向学校,只是在我走向那个熟悉的教室时“叮叮叮叮”的声音响了,我看见同学在教室里鸦雀无声,都在认真思考,台上两位同学正在进行可怕的“有奖问答”。要知道答错了可是要抄写100遍的,我要加快了……此时一个苍劲有力的声音说道:“吴君,你是不想做‘有奖问答’而来晚的吗?正好,胡君正在写“五经”,要是他写错了你跟着一起抄。”“啊?冤枉啊,王老师!”我大声申辩。“嗯?有什么问题吗?吴君。”“啊,没……没……没什么,王老师。”我像老鼠一样小心地说道。“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个王老师也太恐怖了吧,如果可以,可以让我当一次老师,我一定让他抄1000遍“四书五经”。胡君啊!“五经”是《春秋》《礼记》《尚书》《周易》《诗经》,你万万要写对,我也就不用抄了。”此时我万般紧张,可结果没有出现奇迹,胡君没有写对《周易》和《尚书》;哎,抄吧,看来今天又要加班加点的写作业了。

都是迟到惹的祸,哎,下次我再也不赖床了,这个老王啊,气死我了。

【篇三:古书】

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

——安妮宝贝。

煎茶,茶花,焚香……一切的传统文化,似乎逃脱不了被时间湮没的命运。昔日的礼仪与文化,在当今电子潮流的冲击下,也只能稀稀停驻在人们脑海里。生活愈渐狭隘盲从,我们应以何种目光审视那些逝去的文化呢?

所幸有了古书这种载体,古书是经历时间沉淀后前人留予后人最精粹的文化,是历史洪流中无法褪色的文物。抚摸那些黝黄色的纸张轻嗅那些砚台上磨合数遍的墨香,仿佛一人重溯于逝去年华,与古人相邀桌台,秉烛夜谈那些在暗黄纸张中流转的古诗与其文化蕴含。

于我而言,第一次与古书邂逅,是年幼的一次搬家中。印象十分深刻的那本古书,封皮已经残缺,但里面的内容完好无损。手写的墨迹在古籍上留下少许染痕,但因为笔画的庄重大气无碍于阅读。年幼的我无知古书的珍贵,只是轻轻捧起,在太阳的普照下让书中抑制已久的书香无限散发,氤氲整个心房。而那种香味,是岁月沉淀后墨与文化的融汇,是昔日文人在日月凝练中苦心与灵感的交流,是如今在繁杂的机械印刷中无可寻觅的味道。古书的质量超乎了我对一本泛黄折裂的书估量,或许是因为年代的久远,亦或是文字的庄重,使我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它所背负的沧桑历史。

往后的日子里,与古书接触的机会算是零零散散,但不管是在网络报刊中的无意相逢,还是在古杂店中细心把玩,古诗携带的隽永与积淀,一次次影响着我。记忆中浏览过最震撼的是《尚书》一书,虽是在其他典籍中粗略翻看,但它的大气沉稳,语言的厚重在破损暗黄的纸面愈渐深刻。随着岁月积累,自己不再局限于古书表面的字迹,开始深入探讨对古书的认识。《尚书》又称《书经》,古人云“以其上古之书,为之《尚书》”,这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的最好证明。同时它标志着古代散文的进步,但也因为里面的文字诘屈艰深,又被评为我国飞古代最难读的书之一。可惜的是年代的久远加上古书多桀命运,《尚书》现存的抄本也少之又少。

著名藏书家韦力一生致力于收藏古书,他曾说:“读古书,会读出自己的小,读出自己的浅薄。”的确,现今社会的人们已无暇品味陈年古物,而是选择了快餐式阅读,更又可悲者常以古句断章取义夸夸其谈从而达到自我肯定的目的。文化的丢失与无视,成为了物质文明高师傅在的悲剧。而古书,所承载的历史,尽管被社会反复冲刷折裂,却依旧代表着信息和见证。隐遁在生活喧哗的角落,它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等待着精神贫乏的人重新翻阅。

被时间淹没的价值与诠释,被物质支配的灵魂与理念,在后人重新翻览古书时,如同一颗璀璨明星逐一升起,直到饱满明朗。而古人,古事,古物……那些在人们记忆中封尘依旧的话题,也会逐渐鲜活,传颂千代。

【篇四:我与英雄的对话】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沿着山岭的脊背,长城绵延不断地向远方伸展,仿佛直到天涯。我拄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向上爬,前方一袭青衫便显得格外轻松。

“于尚书慢点儿,我走不动了。”我扶着膝盖,一边喘气一边说。于谦回过身来,一声叹息。“你们现在的孩子身体也太差了,才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走不动了。”他无奈地批评我。

我们决定休息一会儿,趴在城墙上,一边向下俯瞰茫茫林海,一边问:“于尚书,当年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真的有希望抵档瓦刺么?满朝文武力主南迁,难道都是胆小鬼?”于谦笑了:“当时确实守不住,人再多都不行;但一个月后可以。”“哦?莫非是于少保力排众议,挽狂难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打趣道。

“与我没有太大关系,是三十万军民的血气被激发出来了,”他露出回忆之色,“败军的消息刚传来时,朝臣们先是惊愕,再是恐惧,最后就是痛恨愤慨。他们在御阶之下,郕王面前,活活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和王振同党两人。若非同仇敌忾,可能当庭就会被定罪,真是……”“王振该死!况且您不是给他们正名‘无罪’了吗?有惊无险。不过,为什么当所有人都沉默时,您能出列反对呢?违背众意往往是很困难的。”我换了一个话题。于谦顿了一下,答道:“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不明敌我情势,不过,也怪不得他们,毕竟我是兵部尚书,更清楚边镇的实力。但是,南迁意味着大明将如前宋一般,偏居一隅,无力回天,北地百姓必遭荼毒;南方又没有北方的险峻关塞可守,那么所有人,自天子至士卒,都是罪人!”于谦喘了口气,又道:“我不怕拉着北京城与瓦刺玉石俱焚,但我怕整个大明都陷入无边的战乱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太宗皇帝如此训诫,我辈岂敢惜身?”

沉默,短暂地沉默后,我轻轻地问:“您是否自这一天起,就做好了为朝争牺牲的准备?一腔热血,却被同伴背叛,任谁都会心寒。”于谦傲然一笑:“背叛的人,从一开始就并非同道,我这一腔热血也并非为了他们,至于牺牲……于谦不死,朝廷如何平静下来?”声音透着平静和些许无奈。我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华夏真正的长城。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开学
2五味与调和
3门其实开着作文800字
4一二三木头人
5悔恨的一件事
6西湖公园的音乐喷泉
7讲究实际,不求浮华
8拨动心弦
9走过转角
10团结就是力量
11谁是最可爱的人
12扶起的诚实
13秋天的树叶
14《藤野先生》读后感
15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16第一次做披萨
17一只小乌龟的自述
18成长告诉我
19小羽毛找妈妈
20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作文
21颜值和才华
22茗茶香
23游览草原
24家乡的竹林
25写检讨
26语文写作作文
27看图写话作文
28我喜欢小动物
29让自省为人生着色
30最美丽的季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