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钟山风景区】
前几天,我们一家游览了美丽而雄伟的钟山风景区,让我大饱眼福。
停了车,我们去游览中山陵。到了中山陵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林区。这是,我听到了游客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抬头一看,上面有个计数器,显示上午已经有7000多人进去了。我一跨进门口,显示器上立刻多了一个数,真神奇!
走在路上,我一直蹦蹦跳跳地欣赏风景。爸爸在一旁像导游似的介绍:“中山陵,就是孙中山的陵墓,钟山风景区就是许多前人的陵墓。”瞧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随后,我们踏进了墓道。墓道宽约40米,由三条平行路组成。左道和右道中间有长方形花池,里面屹立着四季常青的松柏。
一会儿,我们游览到了陵门。陵门前面有整齐的花坛,里面的鲜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走进陵门,有一级一级的石阶,光洁而平整。我们拾级而上。“98、99、100”我一边兴致勃勃地往上爬,一边数着石阶。奶奶和妈妈走走停停,而我和爸爸还活跃得很。终于走上了最后一级石阶,共有392级呢!
这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庄严的祭堂,里面有孙中山先生的石像。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孙中山先生的遗著《建国大纲》,金光闪闪的字显得格外耀眼。
后来我们又去了明孝陵、梅花山等景物,让我领略到钟山风景区的美丽和建设者的智慧。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意犹未尽地欣赏照片。
钟山风景区真美丽啊!
【篇二:让我心存感激的人】
最令我心存感激的是发生在生日的那一天。
那天,一下课。我一个简步窜出了教室,一路上红绿灯好想知道我的心似的一路绿灯。
来到家门口,我敲了敲门,连忙向楼上跑了上去。我背着书包蹲在那里。可是,门迟迟没有开。我心想:难道妈妈?于是,我又怀着高兴的心情去敲了敲,又连忙跑上楼。可是,门依旧没开。于是我跑下楼。朝探视镜做了一个鬼脸。心想:嘻!嘻!妈妈肯定被我吓了一大下,这回,门应该开了吧!于是,我蹲在门后面,准备在吓妈妈一跳。但门还是令我失望了。
于是,我朝门重重的捶了几下。屋里还没有动静。我心想:难道妈妈没有回来,不可能啊!妈妈答应我为我做一顿丰富的晚餐。想来想去,决定再试一次。于是,我门口大喊:“妈妈我回来了,快给我开门啊”!我的声音传遍了整栋楼。可是门还是没有打开。
于是,我拿出我最不情愿拿出的东西,钥匙打开了门。步入家门,我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我跑进厨房卧室客厅……都没有找到妈妈。
我来到卧室门口,用脚重重的踢开了门。一下子跳到床上哭了起来,我心想:你这个不守信的妈妈。你答应我的做哪去了。我不要你了!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一轮明月又升了起来。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我拨打了妈妈的电话。可是,迟迟没有人接。我又躺回了床上。墓道了一张纸条:
孩子,妈妈对不起你。我已经答应你为你过生日。可是,妈妈没有做到。因为在老家的姥姥她生病了。又没有人照顾她。孩子,妈妈也是没有办法。孩子,厨房里有饭。你自己吃吧!
这是,月光洒进了我的房间。我望着明月,好像看到了,妈妈在喂姥姥吃药,在和姥姥聊我,再和姥姥赏月……
那是,我从妈妈身上学会了一种品德——孝亲。妈妈您是让我存心感激的伟人。
【篇三:游溪口蒋母墓】
淸晨,天色不错。我们一行五人去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囗游玩。
车停后,我们步行先去蒋母墓道。入口处矗立着一个石牌坊,设了三个门,中间大门的上方赫然写着“蒋母墓道”四个字。细卵石铺面的墓道依坡而上。踩着卵石缓缓而行,左右郁郁葱葱的青松,随着山势依然挺拔向上。我感到这里的天是那么的蓝,山是那么的青,空气是那么的新鲜。
在我的蹦跳间,前面出现了一座跨路而造弧形的四角亭,这就是“下轿亭”。据说蒋介石每次回乡祭母,每到此亭必下轿,步行而上,以示孝心。故称此亭为“下轿亭”。
穿过“下轿亭”,一座青瓦红漆木墙的房屋挡住了我的视线。红色大柱一幅黑底白字醒目的对联,“淑德厚福克高遐龄,炜兹彤管永式仪型”。中间写着“蒋母陵园”。
跨过红漆木房,越过“孝子亭”,走在蜿蜒无尽的卵石小路上。我们来到了“蒋母墓庐”——“慈庵”。中门一石碑是孙中山先生写的祭蒋母文。屋子里展示着关于蒋母生平故事……
走出“慈庵”,呼吸着山间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周围的绿色美景,顿感心旷神怡。一会儿我来到了“方圆池”。“方圆池”水平如镜,青如碧玉。此池是蒋介石授意而建。古训有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取名。
再一拐,前面便到了“蒋母之墓”。墓面青石拼成,光洁平滑。墓地中间还有一只用石雕刻的活灵活现的凤凰,正展翅欲飞。妈妈和我在一边留影后,便一道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