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乌饭的作文

【篇一:我的同学】

我是罗店小学四(2)班的张恒轩,我有个很要好的的同学叫占奇睿,他是我的“死党”,是个高大的胖小子,胖乎乎的脸蛋,弯弯的眉毛,小小的眼睛,是我班最有名的“混世魔王”。

他是一名名不副实的“吃货”,胃口特别好,特能吃,说起张老师给我们是的“浓浓乌饭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乌饭,那乌黑发亮,香喷喷的乌饭成了全班人的“攻击对象”。看那乌饭在绿茵茵的桑叶的衬托下,散发着阵阵清香,大家都馋得直流口水——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呀!哎呀!实在是受不了,我们“吃货”死党们个个拿着碗,勺子跑上了讲台,老师用勺子一个接着一个把乌饭装到我们的碗里。我们班的“混世魔王”——占奇睿首当其冲,率领我们攻占了高地——讲台(因为当时老师把他的勺子拿在手里,所以他没有勺子)。有可能是乌饭太好吃了,把占奇睿肚子里的馋虫都给勾引出来了吧,只见他直接用手抓着乌饭放嘴里,还不过瘾,竟然用嘴直接去啃。吃完了乌饭,还不忘舔一下碗,此乃镜头一。

镜头二:他也很调皮,可以说是无法无天,简直是孙悟空再世。譬如说吧,每节午睡课自己不睡觉,还影响其他人,把罗晨熙的枕头抢过去睡觉,把叶文琪吵醒,叶文琪叫他安静点,跑到讲台上去独自一人坐那儿,他终于安静下来。过了一分钟下课了,他更活跃了,开始玩指尖陀螺。他不断开发不同的游戏种类,不同的战场,让我们应接不暇……

镜头三:我们在辩论赛《需不需要安装摄像头?》,占奇睿先生带领我们团结协作,稳稳地站住阵营,筑起牢固的防线,粉碎了正方同学数次的攻击,与正方同学针锋相对,不甘示弱地立即进行了反击……

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简直可以说是双胞胎,穿同一条裤子的,白天经常腻歪在一起,放学的时候还会在一起写作业,周末的时候也一起玩,一起打篮球……他家离我家很近,兴趣又相同。

这就是我的死党兼好友占奇睿先生是也,喜欢吗?咱们一起!

【篇二:我爱吃乌饭】

“吃乌饭喽!吃乌饭喽!”从远处传来一阵叫喊声。是因为什么让同学这么高兴呢?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四月初八吃乌饭的日子到了。

这一好日子,我们江南家家户户,都会烧乌饭,男女老少一起吃乌饭,连小孩子都知道农历八月初八是吃乌饭的日子,看来这一天是不得不过啊!

这一天,老师们带来了乌饭,那群“贪吃鬼”赶紧去要乌饭吃。他们左手拿着盒子,右手拿着勺子,都眼巴巴地盯着老师们手中的乌饭,眼睛都要瞪出来了呢!

还有些同学都被那群“贪吃鬼”挤到了外面,但那些同学为了吃到乌饭也是使出吃奶的劲,拼命地挤。自从张老师进班,班级里就像是个菜市场,特别的吵。张老师说了声:“大家安静些,有秩序地一个一个来领乌饭,千万不能插队。”

张老师把乌饭弄成一块一块,这样方便发给我们,然后就可以发给我们了。得到了乌饭,班里也安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啊,我们都在忙着吃乌饭呢!到手的乌饭还冒着热气,黑乎乎,香喷喷的,真想一口把它吃掉,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天哪,“混世魔王”占奇睿,居然这么快吃完了,他边说着真好吃边走到讲台上,让老师给他另一块。

乌饭不但是一种美食,亦是一种传统。它代表着木莲对母亲的爱,也代表了老师对我们的爱。谢谢老师辛苦的付出,老师我们爱您!

【篇三: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一:家乡祭祖做羹饭】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陈尚一

在我的家乡溧阳,祭先祖做羹饭是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传统,通常称之为过小年。

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左右,每家人家会举行祭祖活动。那一天早上,除了家里的女人们要起来准备祭祖时用的酒菜,其他人可以像平时一样睡懒觉。下午祭祖的饭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然祖宗们会生气,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吃腻。在这方面,平时记性不太好的奶奶却是我们家懂得最多的人。什么肉丸啊,鸡啊,猪头……都能用标准的溧阳话一口气说出来。

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就开始祭祖仪式了。首先要把门都打开,不然祖宗们进不来,接下来就是在祖宗吃饭时,给他们敬酒三次,最后盛一碗饭。在每次敬酒盛饭后,都需要进行跪拜叩首,同时诉说新的一年的憧憬,请求祖宗们在天之灵的保佑。每次跪拜时,都要说,祖宗们多吃一点嗷。好像祖宗吃少了,就会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一样。

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六年前的那一次了。那一年非常冷,当时我才刚刚记事,爸爸和妈妈的愿望是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身体健康。哥哥也说了他的愿望:“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发大财,保佑弟弟读书聪明。”

妈妈立马表扬哥哥为全家着想而不是仅仅是为了自己。

虽然当时我还小,但也非常争强好胜,赶快跑到桌前咚咚咚叩了三个头:“祖宗们,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发大财,保佑哥哥读书聪明。”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哈哈大笑了起来。

许完愿,祖宗们吃完饭可不能直接叫他们空着手走呀。按照传统规矩祖宗们吃饱喝足了之后必须要给他们些在天堂用的钱,也就是纸折的金银财宝。爸爸会先给山神土地烧一点,作为进贡,希望他们能保护祖宗们不受欺负。然后分成两堆,一堆是给爷爷的,一堆是给其他祖宗的。爸爸每次还叫我们说:“这是爷爷的钱嗷,祖宗们不要抢嗷,爷爷很孝顺的,会分给你们一点的。”估计爷爷的在天之灵也会被子孙后代的孝心所感动吧。

每一年,人们都会做羹饭,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先祖到底来吃了没,饭菜一点都不减,但人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其实是借这个活动来纪念已故的亲人啊!

【篇二:粽叶飘香的端午节】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徐凡仪

华夏大地、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庆祝方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溧阳也有着独特的过节风俗!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煮咸鸭蛋、门口插艾草。最吸引我的就是粽子啦,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馅:纯米的、花生的、红豆的、还有蛋黄肉粽……哈哈,有没有让你垂涎三尺呢?

上一次的端午节包粽子我也参与其中了。外婆早早地就采回来一大把如绿宝剑般的粽叶,清洗干净晒干备用。我们家一般会包米粽、红豆粽、还有蛋黄肉粽。需要提前把红豆浸泡一夜,把猪肉用调料腌制好,淘些糯米晾干,还需要准备咸蛋黄,外婆先把粽叶煮一下后泡在水里,现在就可以开始包粽子啦,我最喜欢吃蛋黄肉粽所以我这次要亲自包一个蛋黄肉粽,学着外婆我先把粽叶卷成了一个漏斗形状,这个时候就可以往里面塞糯米了,我拿起勺子挖了一大勺糯米倒入粽叶里,加了一块肉,又放了些糯米,把这个粽子的“灵魂”蛋黄给加了进去,再把两边的角给折出来,填了些糯米,用粽叶封口,再用线把粽子紧紧地扎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你可别看它就这么简单,可是我在包它时要不是粽叶包得太松糯米掉出来就是扎线的时候粽叶一下子散了开来,好不容易包了一对。我迫不及待想尝尝自己包得粽子,就让外婆快点煮,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一般要煮七八个小时,长得话要1夜。

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粽子终于煮好了,我拿了一个粽子,激动地咬了一口:“哇,好香!好好吃!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粽子了!”吃着吃着我心中产生了一个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便问外婆:“外婆,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外婆慈详地答道:“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我国的爱国诗人,后来跳入了黄河中,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最先是在竹筒里罐饭让鱼虾来吃,到我们现在是往江里面投放粽子,边吃粽子也边思念着屈原。”我听完觉得此刻手中的粽子更香了,也在心中默默祭奠着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千年来文化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美好祝愿。这就是我的家乡溧阳独特的端午节。

【篇三:正月跳幡神】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徐天宇

我的家乡在溧阳,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城,不仅如此,在我的家乡还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俗习惯,比如赶集,再比如四月初八要吃乌饭,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正月跳幡神了。

幡神即假面跳神,已经流传了3000年历史了,原本的形式是表达了古代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后来逐渐变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祷的一种方法流传至今,在溧阳的嵩里村最为有名,整个舞蹈节奏欢腾,包括驱邪避魔,降福纳祥等,现在它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跳幡神是十分传统且悠久的风俗文化了。

每年的年初二,我们都会特意在奶奶家看跳幡神,这个习惯早已经是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吃过午饭,全村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村口的小广场,平时冷冷清清的小广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等我到时早已经坐无隙地了。我只能站在奶奶身旁,只听“砰砰”几声炮响,跳幡神的队伍就如同一条巨龙浩浩荡荡的朝我们走来,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装扮,有戴着吓人面具的大人还有套着小马的孩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坐在轿子里的“大老爷”。当唢呐等乐器声想起时,四个戴着吓人面具的大人挥舞起了他们手中的刀和缨枪一边转圈一边跳,样子象极了庙里的四大金刚菩萨的神情,我心里在想这个仪式应该就是驱邪避魔吧!接着几个套小马的孩子也上场了,场面好壮观啊,正当我看的入神时奶奶拉我去给“大老爷”磕头,来到香坛前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到了,人们点起了高高的塔香,排队磕头的人们排起了长龙,手里都拿着贡品和香,那威风凛凛的“大老爷”就坐在那里,每个跪拜的人一边磕头一边在默念着心中的愿望,我问奶奶要许什么愿望,奶奶笑了笑意味深长的说到“希望我们一家人没病没灾,平平安安”我开心的笑了。

我们许好愿望。奶奶还给我买了一个红色的大绣球,奶奶说能保佑我,虽然我不知道奶奶说的这个球有没有这样的神力,但我明白这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想到这里我把绣球递给了奶奶我跟她说我也希望她长命百岁,奶奶高兴的笑弯了腰自夸我是个好孩子。

跳幡神就在这热热闹闹一片祝福声中结束了,他们拉起长长的队伍离开了村子,又要去别的村庄继续去为人们祈福。

跳幡神—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我们需要继续去传承它,不让它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篇四:立夏时节乌饭香】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董一谦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五:欢欢喜喜过大年】

溧阳市燕湖小学谢一诺

除夕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俗称大年三十,这一天大家都十分兴奋,特别是小孩子,因为马上衣服口袋里又可以被红包装得满满当当的了。在我的家乡,每年的除夕是这样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上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子,在古代是用来驱赶年兽的,红底黑字,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以前我们家都是爸爸妈妈来贴春联,但今年就有所不同,我要试一试自己贴春联,不依靠外力。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到房间里拿了一副对联,搬上椅子,开工!“上上上上,哎呀,太高了,往下点,对了对了,哎呀,歪了歪了,再往右点儿,诶,好!”妈妈的嘴巴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朝我射过来。这贴春联也太费力了吧?足足费了我的八成功力,这刚找好位置,就拿胶带,这一拿胶带,春联就又要掉下来了⋯⋯妈妈看到我笨手笨脚的样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30分钟以后,我可算是把这春联给贴好了,我的内心欣喜无比:终于成功了!看来很多事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一派歌舞喜欲狂”

到了晚上,可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所有的亲戚都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小孩们儿也在外面,有说有笑地玩耍着,左窜窜,右跳跳,玩得不亦乐乎。当那些满汉全席全部上桌时,孩子们闻到了那香味儿后,迅速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饭,三口并作两口地就把饭给全部吃掉了。吃完饭的孩子大都和我一样,举起杯子向一些亲戚们拜年,顺便借此机会拿到红包,这使我们心满意足,但是每次都是正当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时,妈妈突然伸出手来,我心领神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红包给上交了。当红包被拿走的那一刻,我顿时就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长叹一口气,哎,有苦说不出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

吃过晚饭后一阵阵鞭炮,烟花声此起彼伏,这时我也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地,把那又大又沉的烟花,搬到了大门口。随着“滋”一声,我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忙就近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砰砰砰”的声音震耳欲聋,这五光十色的烟花绚丽璀璨。在除夕这天夜里,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除了很小的孩子,因为要守岁⋯⋯守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着两种含义:首先,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其次,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多么有爱的习俗啊!

除夕夜的习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江南水乡的过年习俗,你们家乡的过年习俗是什么呢?快来一起分享吧!

【篇六:年前请车神】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李昀珂

新年将至时,我的家乡溧阳有这样一种习俗——请车神。

在长辈们的眼里,请车神是非常重要的年前活动,人们认为向车神献上美食美酒,车神便会保佑新的一年里出入平安,虽然听起来是一种封建迷信,但其实更多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要说什么时候请车神呢?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某一天,我们这差不多是小年前两三天,其次一定要是黄道吉日。这一天,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最忙碌的,他们要做上一顿丰盛的菜肴,拿出香醇的好酒,为家里的车子贴上红纸,这天中午不仅车神吃得好,大家也都吃的好。

今年请车神的日子正好是周末,我已经放假了,懒洋洋的躺在被窝里不肯起床,只听“呼”的一声,妈妈把我的被子掀了开来,我冷的打了个哆嗦。“懒虫,快起来,今天我们要去乡下请车神,你再慢点我们就不等你了。”妈妈催促道。一听要出门,我来了精神,飞速的收拾好自己,跟着爸爸妈妈下了楼。

全家出动。开着跟我们已经有了感情的小轿车来到了外婆家,天气格外的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难得的暖和,天上万里无云,真是个适合请车神的好日子。去外婆家的路上就看见村上的好几户人家也在请车神呢。舅舅舅妈已经到了,外公的三轮车,我们家和舅舅家的轿车并排停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爸爸和舅舅一起搬出一张桌子,放在三辆车前面,我很清楚这是用来放上食物的。我和妹妹弟弟都挺喜欢请车神,因为在这一天午餐会特别丰盛,而且请车神多出来的糖果可都要进到我们的肚子里。时间慢慢移到中午,仪式也要开始了。我先帮着爸爸妈妈把写着出入平安的红纸贴在了车上,紧接着外婆端出了一盘盘好菜,寓意美好的鲤鱼,健康的蔬菜,甜甜蜜蜜的糖果,热气腾腾的米饭,最吸睛的要数中间的一盘猪头肉。三辆车放了三碗饭三杯酒,外公、爸爸、舅舅依次上前,把酒洒在地上,代表车身已经喝过酒了,又拣出一些菜和饭洒在地上,也代表着车神已经吃饱了。

下一个环节人人参与,只见外婆娴熟地将纸钱纸元宝分成三份放在三辆车前,一一点燃,爸爸妈妈上前磕头,又对我说:“大宝,快来磕头保佑我们新的一年出入平安。”我立刻上前,用头轻轻地点了三下地,就连弟弟也被叫去磕头,看他可爱的模样不禁让大家都咯咯笑了起来。

随后,大家围坐在桌边吃起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这应该是除了大小年夜饭外最重要的一餐了。

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神,但人们依然这么做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们都能出入平安,小心驾驶。这样的一种习俗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热门推荐
1跨过那道坎
2心里装着春天
3不老的厨房
4给母亲的一封信
5生命盛开的样子
6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7变脸老师
8生活因追梦而精彩
9啊!原来如此
10以书为友
11空想灭不了的黯淡
12爱和幸福
13寻找最美丽的你
14乡村书屋
15写雨的作文
16有妈妈真好
17抢橡皮
18漂流记
19《沙漠中的饭店》读后感
20我从未如此后悔过
21一件可笑的事
22田园风光
23这件事真让我开心
24桃花源擂茶
25家乡古韵多情味
26温暖的秋天
27只争朝夕
28我爱湖南的小吃
29呼唤百家争鸣的时代
30走吊桥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