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池塘】
乡下的早上很凉爽,人们都起得很早,开始一天的生活。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好像一个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野草遍地,鸡和狗都叫个不停。晚上,到处都闪耀着若明若暗的灯,比起城市里的夜景来,一点也不逊色。
我家有棵桔子树,听奶奶说,每年秋天树上都挂满了金灿灿的桔子,可惜我没有吃过,但我猜想一定是酸酸甜甜的。想到这我都不禁流口水了。
我们房屋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都种了东西。前面的池塘种了菱角,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池沼中。叶子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菱角的壳很硬,里面的肉是可以吃的。
屋后面的池塘种满了荷花。荷叶很大,就像一个大圆盘。叶子的颜色是绿色的。如果从远处看就像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荷花开在夏天,有的是粉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每次快要到奶奶家的时候就能闻到一阵清香。荷花凋谢过后,莲蓬就显现出来了,像一个个蚂蜂窝。还有莲子,莲子很甜,但是千万不要把里面的莲子芯一起吃了,因为那很苦。长在塘泥里的莲藕一般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是根部。咬断的时候会有很多丝,就跟蜘蛛吐得丝一样。
我家朴素、勤劳的奶奶,会把菱角、莲蓬和莲藕拿到市场上去卖。等我和姐姐回家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给我们吃。
这就是我家美丽的池塘。
【篇二:莲花游】
这个暑假,我去了萍乡莲花县游玩。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品到了又脆又甜的莲蓬子,还体验到摘莲蓬的乐趣呢!
走近荷花池,看着荷花粉红的花瓣似乎带着一份羞涩与美好,淡淡的香气仿佛渗透到湛蓝的天空中去了;风吹过花瓣如秋千般摇曳,静静地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层层涟漪。“快看!那儿有亭子!”我兴奋地叫着。我与爸爸妈妈都赶到亭子里,我发现有位阿姨在卖莲蓬,妈妈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买了一个莲蓬,于是,我们一家在亭子里观赏远处的风景,看着云起云落,嚼着甜脆的莲子,时光就在莲子香中飘然而逝。
吃过饭,我们一起去摘莲蓬。脱下鞋子,踩进塘泥中,脚底仿佛踩在云朵上,还暖和着呢!不过在塘中可是寸步难行,深一脚、浅一脚的,还得注意衣服有没有弄脏。呀!那有个大的,我奋力向前,一个“猎物”便收入囊中,不一会儿,我的袋子就装满了。回到岸上才发现,脚上竟被划伤了好几道红印子!不过依然挺开心的!
要回去了,我恋恋不舍地望着那一片满载着欢乐的荷田!
【篇三:听外公讲那青春的故事】
外公有一个木匣子,里面藏着许多在我看来十分陈旧的小本子,但他们却是外公的“宝贝”。外公经常翻出小本子,一边轻轻摩挲着,一边低声读着上面的字句。我对这些泛黄的小本子越来越好奇,就问外公能不能拿一本看看。
我挑了一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超龄离团纪念证”,上面写着外公入团、离团的日期以及一大段文字。“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改造世界观,做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读完这段话,抬头看外公时,发现他一直望着窗外,似乎在想很久远的事。
外公曾说,他对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从小在塘河边长大。我闹过笑话,问他是不是因为河水是甜的,所以才叫“糖河”,后来学会查字典才知道塘河是人工修筑的河流,主要用来抵御洪涝灾害和灌溉农田。外公高中毕业后因暂停高考中断了学业,于是跟着长辈在公社下面的生产队干农活,凭着力气大、干劲足、出工多,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塘河那片的大队长。
后来外公退出了共青团又加入了共产党,他的青春斗志没有因为离团而消退,反而在劳动生产中愈加坚定。我眨巴眨巴眼睛,想拼命领悟他的意思。当上大队长的外公工作并不顺利,大家一致认为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不久一场洪涝灾害降临了,当时洪水冲垮堤坝,倒灌农田,外公带领大家用树干、石块堵决口,但是抛下的树干和石块很快被洪水冲走堆积不起来。眼看着决口越来越大,外公毅然跳进了洪流,指挥几十名壮汉筑起了一道人墙,沙袋、石块才得以重新堆积堵住了决口。塘河外的村庄和农田安全了,村民们也心甘情愿地跟着年轻的“大队长”修筑堤坝了。
外公说,现在的机械化农作很厉害,以前的方法也很神奇。我不解,不靠机器,那用什么。他指了指自己的肩和头,靠人力、靠经验。“挖塘泥”就是每年冬季农闲时最费心费力的活,挖塘泥可以清除淤泥,改善养殖环境,挖出的塘泥更是天然的肥料。外公是生产队里挖塘泥的好手,他选的地方挖上来的塘泥是黑褐色的,闪着光泽,他指导村民把塘泥与野草、麦秆、家畜粪便搅拌在一起发酵,再运到农田里,果然来年长出的庄稼又壮又绿。原来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当外公继续讲述着兴修水利,开挖沟渠,灌溉农田的故事,我的思绪也渐渐飘向了远方,我仿佛看见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仿佛听见范成大吟诵“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仿佛触碰到麦苗毛茸茸的嫩叶,仿佛闻到外公亲自种植的大米香……
“真巧,我超龄退团那年是1979年,至今整整40年了,那里有我刻骨铭心的青春和伙伴,有我激情挥洒的汗水和泪水,有我引以为傲的河塘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