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工的作文

【篇一:日出】

霞光渐渐,染红了天际的云朵……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泰山看日出。

早上5:30,我们一家人已经来到了泰山脚下,山还没有开,过了一会,工作人员来了!我们一家便开启了这次的爬山观日之旅。没过一会儿,人多了起来,天气也闷起来!我们走路速度自然是缓慢了许多。又过了一会儿,便累得气喘吁吁!

妈妈把我带到山边,让我往下看,哇!我吓了一大跳,连忙往后退了三步,眼前是几朵伸手就可以抓到的云彩。虽然有些可怕,但是静下来观察还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

继续爬山,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挑山工,正在勤勤恳恳地挑着肩上重重的担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着。

没多久,我们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从上往下看,一朵朵的白云仿佛就躲在我们的眼底,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冬日的微风,轻轻地吹起。山顶太凉,我们每个人都披上了外套,等待太阳地升起……

突然,天边的一道红光闪了出来,紧接着,一个红彤彤的圆渐渐地露出了半边,我看得入了迷,连爸爸叫我的声音都没听见,一层、两层、三层……万道红光一同出现,壮观,好看。顿时,温度升高了不少,我脱去了外衣,站了起来,激动地想记录下这此时此景。这时的太阳,终于露出了整个面孔,原本灰蓝的天空被映红了,我们的脸被映红了,所有人的脸都被映红了,每个人都那么兴奋。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脸上,让我们感到格外的暖。

我想,太阳就是那么乐于助人,为人们带来温暖,让人们幸福;太阳就是那么无私,无时无刻温暖着每个人,给更多的人带来便利。

我想,我也要像太阳一样,乐于奉献,温暖着身边的人……

【篇二:雪后登华山】

雪后,登华山,也别有一种风味。

还没进华山的大门就被记者姐姐给拦住了,我们还跟记者姐姐在除夕那天祝全国人民万事如意,这真是一次不少的收获。

上了摆渡车,我们盘山而上,雪越来越多,对于我们这些终年见不到雪的南方人来讲,可真是欣喜若狂。不知谁惊喜地叫了一声:“到了!”抬头望去,那挺拔伟岸,壮美超群的重峦叠障,矗立眼前。华山像一副水墨画,又像一个沉默的巨人。

乘上缆车,向西峰昂首驶去,我向窗外望去,光光的花岗岩石,笔直挺立,奇形怪状,有的悬在另一块石头上,有的高耸入云,有的旁逸斜出……雪落在华山上,似乎讲述着亿万年的沧桑……

出了缆车,便是西峰,平时崚嶒的山崖,挺拔的青松变得冰清玉洁,风情万种,真所谓“白银世界”。

我拾级而上。路旁厚厚的积雪停住了我们的脚步,我们扑倒在雪妈妈的怀抱中,头上,衣服上,脚上都沾上了雪,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小雪人。

翻过千尺嶂,我们已是手足并用了。脚,在充满积雪的又高又窄的石级上探行,手,在又冰又冷的铁链上奋力拉行。百尺峡中立定脚跟,耳边只有自己喘气声和身边铁链的晃荡声,回首望去,但见两侧岩壁倒立,真是“头顶一线天,脚踩万丈渊。”

走过西峰,穿过南峰,越过东峰,直奔北峰,我们一行人互相鼓励,汲取挑山工给予的力量,爬行了整整六个小时最终到达了缆车点。回望我们的来时路,路很长,山不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篇三:挑山工】

“让一让,让一让!”

随着一声声大喊,黄山上满路的游客便为挑山工让出了路。他们肩上挑满了货物,十分辛苦。

在黄山,美丽的景色实在吸引了不少的游人,因为受地形限制,许多景区都要靠步行抵达。山中,蜿蜒曲折,上上下下,十分陡峭。因此,各景区物资的输送任务,便落在了挑山工的肩上。

在黄山游览,你总能在杂乱的人群中找到挑山工的身影。他们身穿绿色背心,背心上的印字表明他们是属于景区的。他们将扁担扛在肩上,扁担两边系着栓货物的绳子。绳子下的货物都很丰富,有食物、衣物,也有建筑材料。

挑货时,他们弯了一点腰让扁担更好地压在肩上。干活时,匀速地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上台阶时,他们的身体会不停地朝两侧变换,有时也会请游客让让路,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完成任务。

几乎所有的挑山工都是这样干活的,但换一面,却是不同的他们。

无法否定的是,只要在夏天,男性挑山工会敞开衣裳,此时就可以看见他们淌满汗水的身体与健康发达的肌肉块。

在黄山的第二天,我们从宾馆出发,往下一个景区进发。

走在台阶上,在一个歇脚处,一个刚干完活的挑山工正站在那儿休息。他是一个中年人,两眼炯炯有神,鼻子紧致有力,嘴巴张开时露出洁白的牙齿,显得年轻,脸上依旧看得出皱纹,整个皮肤黝黑,显得健康有活力。他的绿背心敞开着,可以看见干完活时流下的汗水。他把扁担靠在身边,手里拿着几根木棍。

见我们走过来,他一个箭步跃了过来,在我们旁边快速但不自信地问:“要木棍吗?5元钱一个。”

“不要了,谢谢!”我小声答道。

他听到结果后,发光的两眼迅速地暗淡了下来,失落地回到了他先前休息的地方。

走在路上,妈妈坚定地对我说:“这些木棍,一定是他捡来的。”

我想起了导游说过,挑山工挑一斤收一块五,也许对他们来说不够用,因此便卖卖东西做做补贴。

即使干的是苦力,回报又少,但他们却总是乐观自信。当挑山工遇上同伴时,他们会在一起大声说笑。独自一人时,会拿着一个随身听,听着欢快的声音。

“黄山归来不看岳。”风景再美,他们似乎从不关心。他们为了生计,得加班加点努力干活。他们挑起的,不仅仅是货物,也挑动了黄山的经济,挑起了一道风景。

【篇四:挑山工】

太阳在天空中照耀着大地,美丽的泰山上,一个挑山工缓缓的从山下爬了上来。

这个挑山工穿着一个红色的背心,竹子做的扁担上,一头挑一些西瓜,一头挑着几个木头椅子,被太阳晒的黑黑的皮肤上,不停地滚落着豆大的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光。他一步一步的往山顶上爬,弯着腰,在布满皱纹的脸上,不停的滚下一颗颗汗珠,双腿按着折线形向山顶爬去,头发因长时间的步行,乱的像一个鸟巢,粗粗的眉毛像两只毛毛虫趴在脸上,眼睛因为山中的大风的直吹,已经闭成了一条线。但挑山工还是一直向上爬着,又爬了一会,挑山工走到了一块大石头边,他放下了背上的东西,坐在了那块灰色的,在山风中有点摇摇晃晃的大石头上,向上一倚就躺在了大石头的上面,刚刚还紧绷着的肌肉立马放松了下来,挑山工一摸口袋,发现没有自己要找的烟,又一摸,第二个口袋,也是空空如也,他皱起眉头又在裤子口袋里找了一遍,终于找到了烟,他从已被挤的变了形的烟盒里,拿出了一支烟,再从一个快扯烂的火柴盒里捏出了一根火柴,把火柴擦了两下,那火柴头就燃起了一个小火苗,那火苗如同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一样,在火柴头上跳起了舞蹈,挑山工把烟往嘴上一放,再凑近那红中透蓝的小火苗一吸,就在大石头上悠悠地抽起了烟,脸上的皱纹也慢慢舒展开,眉头再也不见愁意,慢慢的空气中氤氲了许多烟雾,渐渐的消散在风中。过了一会儿,那根烟渐渐抽完,挑山工把烟头掐灭,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拄着膝盖慢悠悠地站了起来。

挑山工看了一眼远方的路,叹了口气又启程了!

【篇五:写挑山工的作文】

若无前人徐霞客发现黄山的奇山秀景,也不会有如今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若无这“黄山脊梁”——挑山工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一袋袋物资,也不会有黄山今日别样的美!

走在黄山山道上,时常会听到阵阵吆喝声:“小心!让一让!”这时你就知道黄山的挑夫来了。一根竹扁,一条拐杖,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一山的供养。披蓝色短褂、坦胸露背,皮肤黝黑发亮,肌肉十分发达,一块毛巾搭在脖子上,这样的他们走在黄山崎岖的山道上,上上下下,挑着比自己体重还沉的货物,风里来雨里去,春夏秋冬从不停歇。

挑夫的扁担一般都是两根,一根长,一根短,长的扁担压在挑夫的右肩着上,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满了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短扁担则是勾在长扁担中间减少负在肩上的压力。看着他们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心中油然而起几分敬意!

仍记得在攀登百步云梯时,一顶轿子从原本窄小而又拥护的人潮中挤过。一前一后抬轿子的两个中年人早已汗流满面了,他们背上湛蓝的衣服已被汗水染成深蓝色,气喘吁吁地,腿上的肌肉紧绷着,艰难地迈上一个又一个几垂直的台阶,周围的人都满是心疼,而轿上那个腰肥体胖的“贵人”,他道悠然自得地四处张望,手中的扇子还时不时扇动。原来啊,黄山的挑夫不仅仅是挑货物还抬“贵人”啊,抬那些有钱而不愿意途步却又要欣赏风景的人!

我望着周围岩壁上的风景,那儿竟盛开着几朵无名的花朵。它们长的矮小而没有任何畏惧,风儿吹动着它们自然地摆动着而没有一点扭捏。身旁的小孩老人也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一句话说出口是羡慕坐轿子的人。这时的我内心涌动,登山是否就如人生,我们生来就要历经磨难、辛劳才能到达自己想去的远方,而那些有人扶持不用任何努力就能唾手可得的人,就只拥有手中那一把发散着恶臭味的铜钱味罢了,他们并不知道人生还有辛酸苦辣,没有体验的人生,何谓活过?

在这同一条通往美的路上,同时走着三种人,一种是“贵人”,一种是像我一样的游人,还有一种辛苦的“黄山脊梁”---挑夫。也许挑夫太熟悉黄山的美了;也许他们根本没时间轻松地欣赏身边的一切,因为他们要努力赚钱,要养家、要生活!世上的游人可以是劳动者,但劳动者并不一定都要成为游人。黄山的挑夫用辛苦的汗水换来了游人们的轻松愉快,他们也把劳动朴实的精神洒在这崎岖山路上,洒在我的记忆中!

而我也决定自己去攀越人生大大小小的山峰,无畏艰险,或许我不能像挑夫一样成为黄山的脊梁,但我一定努力让自己成为爱自己的亲人们的脊梁!

热门推荐
1夏日街头
2我的青春摆渡人
3金秋校园
4小鸟
5旅店里的年味
6小树的心思
7一句话
8秋思
9多肉观察日记
10真的不容易
11美丽的姚江
12自作聪明的小毛驴
13台风
14海底旅行
15开学的日子
16幸福的n种感觉
17
18我喜欢的玩具
19问世间情为何物
20梅花
21新生军训日记
22这边风景独好
23寻找春天
24爱是一双苍老的手
25追求内心的呼唤
26那段幸福的日子
27我的同学
28他害怕了
29参观科技馆
30温馨的港湾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