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路灯】
我的工作很独特,白昼休息,夜晚上班。你们不曾看见黑夜的美,我也不曾看见白昼的美。
傍晚,一群小孩从校门口一拥而出;傍晚,一群上班族挤上地铁准备回家;傍晚,一群老婆婆跑到广场跳舞;傍晚,妇女们站在自家的炉火前为家人做饭。
傍晚,鱼儿依旧在水中吐泡泡;傍晚,小草围成一堆跳着摇摆舞;傍晚,风姐姐出来观察人间趣事。
而我,就站在这一方土地上,看着路上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
瞧!马路对面有个好心人扶着老人过马路。看!这儿有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准备回家给家人做饭。瞧!那儿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放学后狂奔回家,这是为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看!这有一只小狗……啊!他居然在我的脚上撒尿,好恶心!
夜幕降临,天空中陆陆续续地探出了许多双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可爱。
我站在这儿陪着弯月姐姐看着这天空上的无数繁星,同时我也陪着路人一起走过这漆黑的夜路。
这是我,照亮前进的方向的我,照亮你的心田的我——路灯。
【篇二:感悟家乡】
沙的是我的包衣之地,是我的父老乡亲常年耕耘、繁衍生息的地方,是我的祖先建立的村寨,是绿春县大黑山乡搬布村委会沙的村民小组。
为了求学,我很少回家,所以,家乡的发展只之不多,变化更不晓得。回到家乡时,看到家乡人和事业。家乡变了,山秀了,水美了,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家乡变了,变化如此之大;家乡发展了,发展得如此的好。我陶醉了。
过去,村子里的大部份家都住着茅草屋,这茅屋不是人们说的土墙木架屋,而是用篱笆和草围成的茅草屋。热天清风徐徐,夜晚睡在屋里觉得凉爽,好睡觉;到了十冬腊月,从间缝中吹进的寒风钻身刺骨,无法入睡。
由于村里多数人家的房屋都是低矮的草房,人们无论怎样注意防火,到了天干物燥的季节,还是防不胜防。我记得,从我记事起,我们村子发生了一次火灾,全村被淹没在火海之中,所有的房屋几乎被烧得一干二净,人们无家可归,无粮可食,那状况惨不忍睹,十分凄惨。
如今,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村人都住上了石棉瓦房,更可喜的是全村人近五分只一的人家都已住上了钢筋水泥房。再也看不到茅草屋了,再也看不到发生火灾的场景了。现在民心定,人心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家乡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发展得如此快,我坚信未来的沙的--我的出生地,我可爱的家乡,随着改革的步伐,一定回发展得更好更快,变化得更秀更美,有朝一日,沙的会实现农业生产化,农民现代化。
【篇三:顽强的小草】
一种景,一种物,总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次外出,我会路过一栋无人居住的小楼。一次偶然一瞥,在一面废弃的墙缝中,发现了一抹绿色。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株不知名为何的小草。
嫩绿色的叶瓣,似爱心,矮矮的,小小的,它孤零零的生存于夹缝中,没有同伴,只有碎石“陪伴”它随风摇摆着,它正弯着“腰”、弓着“背”努力稳住自己的身体,像是怕被连根拔起,又像是在呼救。手无缚鸡之力的它,任凭着风的“肆虐”。我不由得觉得它可怜,拿起几块碎石给小草围了个简易的家。
自那日起,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我不由得担心起那草。天空放晴,许久不见的阳光洒向大地时,我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那草。它竟然还在!那抹绿毅然屹立,长得更茂盛了,周围还多出了几株,阳光照得雨水泛着银光,把叶的颜色映得更加鲜亮,嫩绿已悄悄墨绿被代替,充满着生机。它们随风摇曳着,相互碰撞,我好像听见它们那银铃般的笑声与叫喊声:“我们有伴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足以体现草的顽强,墙角的草亦是如此。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篇小学课文《生命,生命》。植物和动物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那我们就更应该像草儿一样要有磨砺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