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挖野菜】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苦菜都探出了头。我写完作业,就随着姥姥一起去挖苦菜了。
起初,我不知道苦菜是什么样子,后来,姥姥跟我讲了一下苦菜的样子。苦菜的叶子上有很多锯齿,还有点扁,叶子比较粗糙,像有一层沙子似的。
姥姥讲得面面俱到,讲完,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刀向苦菜砍去。苦菜挖起来很费劲,但是,我一会儿就发现了省劲方法:只要把刀插进土里一转,就把苦菜的根给断了,然后再拿起来就行了。突然,姥姥喊道:“快看,是蒲公英。”我顺着姥姥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株又大又奇怪的草。“这是蒲公英,”姥姥说,“吃了蒲公英可以消炎。”蒲公英也有一点儿锯齿,不过不太明显,而且蒲公英长得很高,一点儿都不像苦菜。
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绿色的海洋。
晚上,我吃着自己挖的苦菜,感觉格外好吃。
【篇二:劳动的滋味】
周末休息的时候,跟爸爸到田间劳作,体验到了劳动的苦涩。
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爸爸上午上班,吃过午饭,我们就来到了田间。
地里开春不久就栽了地瓜秧,爸爸说:“栽地瓜省劲,春天栽种,秋天收获,而且地瓜的营养丰富,所以我们收获多了,可以送给亲戚一些,大家都可以吃到绿色蔬菜,多好啊!”说起来轻松,劳动起来全部是那么回事。
爸爸先栽的地瓜秧,也不知道是早春的土地凉,还是地瓜秧苗不好,反正就是活的少,死的多。这次爸爸是去田间补秧苗的!先把死去的秧苗铲除,在用钩子挖个新坑,把地瓜苗放到坑里,还有在坑里浇些水,这样能保证地瓜秧的成活率。下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烤的人后背仿佛冒烟。汗水滴答滴答的顺着脸颊流到了地面上,我背着《锄禾》,帮着爸爸往地瓜秧苗的坑里浇水。水是爸爸用自行车从远处的河里用水桶运到地里。爸爸吃力的推着自行车,车后架上横着一根木棒,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水桶。在坑洼不平的土地里,车子不是的左摇右晃,桶里的水也时不时的洒到路上。半天的时间,爸爸补完了所有的秧苗,我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腿是酸软的。
记得读过老舍先生写过的《劳动最有滋味》,我今天体验的不是滋味,是累,是太阳炙烤下的脸色发红,是爸爸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被阳光的靠晒一层层脱皮……
如此劳动,酷似刑罚,爸爸怎么干的那么乐此不疲呢?劳动真的是最有“滋味”!
【篇三:小小运水工】
我们二(5)班有两个小小义务送水工。一个是胖乎乎的戴子琪,另一个是瘦不拉叽的刘家乐。别看他们都只有八岁,但是搬起水来可有劲了!
一天,班里的饮水机上的水桶里又没水了,戴子琪和刘家乐不由分说,又去学校食堂旁边领水处领水了。到了领水处,胖子戴子琪蹲下去,伸出双手搂住水桶很吃力地抱了起来,刘家乐眼疾手快窜上去,捧着桶底往上举。
他们就这样合作着把水桶抱到半路上。水桶真是太重了,他们实在走不动了,戴子琪说:“把水桶放在地上滚吧,这样可以省劲。”刘家乐说:“好,就放在地上滚。”于是,他们把水桶放在地上,躺着向前滚动,一直滚到楼梯口。
我们班在三楼,要把水搬到班里还得爬好多级台阶呢!只见戴子琪把桶扶正,刘家乐双手握住桶口,戴子琪捧着桶屁股,两个横着走,一步一步的向上爬,好不容易才把水抬到班级里。
可是,怎么把水桶上到饮水机上呢?戴子琪和刘家乐喊了几个大个子同学来帮忙,他们抱桶的抱桶,捧底的捧底,齐心协力一起喊“一二三”,终于把水桶上倒立在饮水机上。我们又可以喝到清新的纯净水了。
每当我们去饮水机喝水,就会想起这两个小小运水工。大家都爱他们,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