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莫让我们成为传统文化的葬送者】
说起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无不心生自豪、如数家珍。论历史名胜,我们有万里长城、西湖白堤;论音乐,我们有霓裳羽衣、高山流水;论文学,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然而,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有什么?
我看见古老城楼在挖掘机的钢爪下坍塌,我听见宫商音韵在流行歌曲中湮灭,我读到历史人物在作家笔下被一次次颠覆。我的心在莫名抽痛,我多么想回到从前,亲眼目睹那些灿烂的文化。
近一个世纪前,徐志摩控诉过度商业开发的《丑西湖》一文至今铿锵有力。“天生俊俏的一个少女,生生的叫一群粗汉去替她涂脂抹粉。”现在,被生生扼杀了古典之美的,又何止西子湖一个?星巴克入住的紫禁城、被商铺的乌烟瘴气熏黑了的云南丽江,无不让我们扼腕叹息,那些被无数文人骚客歌咏过的绝美景致今日何在?如今,许多现代建筑都“继承古风”,其实他们继承的,只是一层青砖绿瓦的皮!
音乐的国度似乎还不那么绝望。歌曲中偶尔飘过的古筝琵琶宣告着民族风的兴起,穿插着的京剧唱段也预示着戏剧的重生。但是,歌词中唱的,依旧是卿卿我我、男欢女爱的粗浅俗套。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有几个领略过《高山流水》的婉约酣畅、《梅花三弄》的清静幽远、《寒鸦戏水》的恬淡谐趣、《将军令》的激昂雄浑?“民族风”在成为流水线音乐产品的鲜亮包装时,又带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多少感性情怀?
你也许会反驳,我们还有文学!是的,文学。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却日益荒芜、杂草丛生。那些古代文人花多少心血构筑的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却叫现在的几部穿越小说、几部电视剧统统颠覆了去。贪恋小乔美色的曹操、爱哭的孙悟空、插科打诨的包拯,如此种种让我们开始怀疑古典文学除了成为现代人圈钱工具之外是否已毫无立足之地?有人说,侵略一个国家,首先要打垮他们的语言文字。而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先人用千百年时间给我们留下了值得用生命去捍卫的文化宝藏,我们却亲手把他们送进坟墓,而回到过去目睹它原貌的梦也只能是幻想。呜呼,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篇二:我爱家乡的四季】
我的家乡在湖南娄底双峰县,那里有充满艺术气息的曾国藩的故居,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更有着丰富多彩的四季……
家乡的春天是最美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家乡的每个角落。春姑娘轻轻一吹,唤醒了已在地下沉睡很久的小草,小草早已做好了去外面世界看看的准备,我的心里也充满了许多的激动与期待。走进田间,映入眼帘的当然是农民伯伯勤劳的身影,他们正在为春种翻土呢!走到村边小山,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咦!这是哪里来的花香呢?原来是山脚下有些野花已经开放了,有些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山林里还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可能是杜鹃在唱歌吧!
夏天像一位脾气火爆的粗汉,大张旗鼓地来到了这清闲的地方,一阵阵知了的叫声打破了家乡往日的安静。这时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池池优雅的荷花。每每走在乡间小路上,看见小路两边池塘里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是那样的洁白无瑕,让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周敦颐的一句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闻着淡淡的荷香,你会沉浸在荷花的美丽和淡雅之中。
秋姑娘吹着丰收的号角,提醒人们丰收的季节到啦!“快去看看你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吧!”稻田里金色的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稻浪便此起彼伏。果园里,金黄的梨子你挤我碰,都争着让人们去摘呢!柿子、苹果、石榴也不甘落后,都向农民伯伯招手。家乡的秋天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丰收,是喜悦!
家乡的冬天不会那么寒冷,偶尔会看到雪,雪过天晴之后,雪便会融化在田间。虽然家乡的冬天看不到冰天雪地的场景,但是气温也相对较低,很多农作物无法生长,田间有许多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根茬。田边的小草早已变黄,树叶的颜色也变得灰暗了许多。一群群麻雀落在电线上排成长长的一列,叽叽喳喳不知说着什么。
我的家乡比不上繁华城市,也没有景色优美的风景,但它在我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