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行者无疆】
兰州,是起点,也是终点。
坐在摇晃的大巴车上,撩开帘子,看到和六日前别无二致的蓝天高山,草地牛羊,这才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席慕蓉曾说:“一段路终要走到尽头,故事总会有一个结尾。”
此刻的机场,人声鼎沸,乘客们吵吵嚷嚷地挪动行李箱、泡好方便面、在广播响起时又是一阵喧哗。但平时最容易被旁事左右的自己,此刻内心却无比平静。
也许是因为大西北,它的开阔使人即使身处幽室也不觉得郁结。我在脑海中梳理这些日子:沙头坡及其细软的沙子中开出能托起天堂的花;沙湖与贺兰山,细腻温柔与刚强坚毅的相拥;草地上状如白点的羊群和黝黑的牦牛;那卜楞寺的神秘肃穆让人流连佛教信仰的奥义。
夜晚冒寒冷看星星的意趣至今仍然鲜活,哪怕厚重的云层遮挡住明辉闪烁的星星,也依然能感受到遥远的明亮通透。虽然不及喀纳斯的光彩辉煌,却平添几分静谧安详。
“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吟唱声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花儿在风中摇摆。藏族人将草原上所有的花称为“格桑花”,意为浪漫的姑娘。在风中、在阳光下,诗意荡漾。
西北,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无论是当年红军过草地、闯腊子口的绝处逢生,还是高原上依然活跃的蜻蜓鼠羊,都让我们再次选择向往。
“无需讶异和多言,生命本身即是奇迹。”
曾经是个对信仰不屑一顾的人。但只有背上行囊,远离烟雨朦胧的江南,跋涉至辽辽大西北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喇嘛对佛教有信仰。当看见他们燃着檀香,跪于堂前诵经,以温良的语气介绍手边已过数百年历史的物什时,我突然对宗教生出敬畏,相信人的六道轮回。
藏族对土地有信仰。在为我们歌唱时,往往都是颂扬土地母亲的赞歌。行跪拜礼之时,身段则定要贴近大地。我便为自己对土地的轻视而无地自容。
“行者去向远方,从不过问脚下的路向何方。”
我离开了这片炽热的土地。这片我将在梦中或再相遇的地方。我比从前更加懂得旅行的意义,因为脚比路长。
兰州,是终点,又是下一个起点。
行者,无疆。
【篇二:挫折刷新了我的生活】
小学,自己的成绩一直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也曾多次被老师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奖项。
进入初中,不仅仅只是语数英三门功课,初二会增加物理,初三还会增加化学。即使自己还未接触到化学,但已经被物理、英语笔记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自己的初一上学期,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也被任课老师喊去办公室交谈过多次。自己非常想学,但总想半途而废,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噌噌”地往下降,看见试卷就害怕。甚至对自己快要失去了信心。每次下课,想和朋友们一起玩,而他们总围在一起一味地去讨论题目,都没过及格分的自己连题目都听不懂,觉得自己插嘴都配不上。
渐渐感觉朋友开始疏远自己,自己也开始自卑,几乎每晚都会偷偷地抹眼泪。
这个挫折沉痛打击了自己的内心。
初一下学期,每个周末同学们都在家中放松,而自己在周末下午在外面上着补习班,东奔西跑。上课将老师重点讲的知识点以及图形、各个公式记下来;只要一下课,自己就默默地背公式,背知识点。不知不觉中,数学已有了一本完整的错题集。每当有题目不懂,就会跑到办公室询问老师一些题目的解法,老师也经常叫我去纠错,给我讲原因。
半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又迎来了期末考试。考试前夕,我仔细翻看了我平时记录的错题。考试中,我两耳不闻身旁事,一心只考自己试。在数学卷上超常发挥,最后得知分数后的自己欣喜若狂,不仅考过了及格分,而且突破了100分,虽然没有达到110分但内心已经激动万分。
从那以后,我下课不再仅仅找朋友们玩,更多的是交流题目;我不再惧怕任何挫折,因为我觉得挫折是一笔财富,它刷新了我的生活。
【篇三:温暖的旅程】
在人生旅程中,只有书是伴随一生的。也是书,为寂寞的人生道路带来了光彩。
不识字时,我就只能看图画书。
刚识字了,我就看一些简单的小绘本,一个一个字耐心地看。
上小学了,我开始看一些短篇小说。当我看到那些书时,书本就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我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尽管看的不是名著,可还是给我了很大的帮助。看书时,我注意力集中,对旁事充耳不闻。眼前的一个个汉字像跳动的音符,使我为之倾倒。
三四年级时,我开始看一些有点名著类的书了,如《爱的教育》、《西游记古文版》等。我看得比较快,不懂的地方也不问,有点儿囫囵吞枣。当然,我对文艺类书有点儿不感兴趣,所以中间也夹着一些有关地理、历史的书籍。
现在到了小学五年,名著一本本冲上前来,像我发起仅供,又一本本成为我的手下败将。《秘密花园》、《地心游记》、《名人传》都被我读完了。最近,我又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我几乎天天捧着它看个没完,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具有侠士风范的郭靖,机灵的黄蓉,邪恶而武功高强的欧阳锋……
一个人一生的旅途中都会读很多书。书香会带动着人,大步走在自己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