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追求真理的作文

【篇一:不曾改变】

小时候,我常常生病,而每每生病,妈妈总会为我熬一锅粥,配上咸鸭蛋。

我不喜欢吃咸鸭蛋,因为我喜欢吃甜粥,两者一起吃的感觉,就像是吃糖时往嘴里撒了一把盐,食不知味,嗓子也涩得厉害。

因此,我总是热衷于金灿灿肥得流油的鸭蛋黄,丝毫不动咸咸的蛋清,一顿饭下来,我总能吃掉两到三个鸭蛋,自然也会有许多蛋清,被我扒得不成样,像一团被揉皱的白纸,各自蜷缩在自己的蛋壳中,似乎讲述着自己被遗弃的心酸故事。

每每到了那时,爸爸也总不会浪费,他总是沉默地将那些蛋白扒进自己的碗里,然后用并不严肃的口气对我说下次不许浪费粮食。可每每到了下次,他也总摸摸我的脑袋,再理所当然不过地吃掉那些蛋白,抱怨着,“什么时候能不帮这个臭丫头吃蛋白了。”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从小到大,不曾改变。

去年,我发了一场高烧,正值期末考,考了两天也没退下来。那几天,我也在吃粥。长大后的我,已不复是那个偏执于不吃蛋白的稚嫩孩童,我学会了尝试,忍耐。当我正无言地吃着碗中无味的粥时,耳边响起了再熟悉不过的那句话:“要不要我帮你吃蛋白?”

我抬起头看着微胖的他,不知何时,他的两鬓已有些花白,可表情语气一如当年,像个孩子。我竟有些恍惚。

有些东西,一如既往,不曾改变。爱,让内心充实激动。

在这个不断进步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于每分每秒都瞬息万变着,但爱,不曾改变。

在追求真理与进步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变得浮躁。但请怀着你的爱与他人对你的爱,还有内心那份追求真理的执著头也不回地迈开脚步向前走。任世界颠沛流离任前方坎坷泥泞,别忘了身边那份最真实的爱,不曾改变。

怀着真理,怀着爱,执著地追求,勇敢地活着。

爱,不曾改变。

【篇二:求真,向善,尚美】

“李尔王悔恨极了,他在旷野中淋雨,他向苍天呼喊,此刻谁也爱莫能助。他被那人性中恶劣与丑陋的一面蒙蔽了双眼,遭到迫害的李尔王,由国王跌落成一个乞丐,经历了命运的巨大转折,他才终于对人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觉得,与两个伪善的姐姐相比,考狄利亚是诚实的,她代表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故事在善与恶的变幻中,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要求真、向善、尚美。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虚假的人,太多虚假的事情。他们总在伪装自己,在他们那副华丽光辉的外表下,不知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久而久之,那副笨重的面具任凭其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无法卸下。就这样心灵渐渐被蒙了层层尘埃,蒙蔽了他人,更欺骗了自己。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懂得真诚勇敢、追求真理、勤学善思、勇于探索。

我曾亲眼目睹过,在一次考试中,考生作弊当场被发现而失去升学的机会。也许那位考神在那一时刻已经追悔莫及,更是悟出了要诚实的圣理,可为时已晚。这是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恰巧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折射出人性丑陋的一面,我们应明白人要回归本真,找到人性中那最真诚,终于仁德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平时学做真人,做好人,做思想素质高的人。同时,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学生应该脚踏实地追求学习高质量,不弄虚作假。即使学习再艰苦,也要一步一个脚印,为理想而不懈奋斗。更是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最求青春,不虚度光阴,追求完美、快乐的生活。

回顾中国往日的面貌,清政府的腐朽唤醒了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他们一直不放弃寻找救国的道路。即使遭到反动派的阻止,但洋务运动依然进行的轰轰烈烈。百日维新从失败告终,也始终阻止不了他们追求真理,在那些真诚的岁月里,是一大批热血的青年为后世在崎岖的荒山里开辟了一条建国伟路。处处留心,就会发现真理充盈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世界。

而心灵的深处难免不会隐藏着最博大的人文精神——仁善。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提倡一种精神——向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你的身边一定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求闻达,他们有善心,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包客之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和道德之心。他们像一盏明亮的夜灯,让怕黑的人不再怕黑,让孤独的人不再孤独,让悲观的人变得乐观向上。这种精神无需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它成为了社会中一股最强烈的暖流,犹如漫天星宇,始终指明着归人的方向。

“上善若水,德厚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感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冲上的最高道德境界。孔子说,谁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一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大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乱,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谁拥有这么多美好的德行,已把人文向善四字诠释的淋漓尽致。谁都有如此众多的品德,那又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德才兼备。

如此的没得赋予了中华名族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作为青少年就更应该崇德向善。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把人文向善的思想作为用人心中的灵魂,才能使得中华名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当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之时,你就会更加热爱生活,就能处处发现生活的美,成为一个欣赏美,追求美的人。

无论生活有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不如意,都不要气馁,因为我们是强者。通常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见到明天的彩虹。明天并不遥远,只是今天太过残酷,往往使人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点滴,了解身边的没意见好事,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生活从来不缺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只是一杯浓烈而又香醇的美酒,生活是一首美妙而又动听的曲子,生活是一副长长的五彩斑斓的画卷。

生活教会我们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对手。感恩是一种仁爱,是一种善良,是一种真诚……

从明天起做一个志愿者,予他人方便,为社会贡献。

从明天起做一个真诚的人,勤于创新,用于求知。

从明天起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拥有人文情怀而又真诚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追求生活之美的人,懂得感恩,善于发现。

【篇三:刻意的无知与追求真理】

刘瑜说:“刻意的无知可能带来丰厚的利益报酬,在这里,无知是一种精明。”就像这位父亲,当追求真理并不能带来利益甚至会带来损失时,他无情阻断了儿子对真理的渴求。利益至上是一种本能。

曾有人询问,为何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从未出现一个牛顿式的人。因为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中国学者便一起围着孔子转。至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树?两个铁球哪个先落地?食物为什么会腐败变质?于仕途无益,不言。王小波说,如果有一位哲人王解决了世上一切难题,他一定要生活在这位哲人王之前的时代。而中国被孔子这位哲人王统领千年,大抵是仕途利益太重,将真理压得不堪一击。于是每出现一个企图分开“丝瓜藤”“肉豆须”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中国式的父亲站出来,告诉他,别这折腾这些无用之事,学好四书五经科举致仕才是真理。

有一个与“丝瓜藤、肉豆须”同样纠结的问题叫“电车难题”,当一辆失控的电车开来,是把身边的胖子推下去保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坚持人权至上冷眼旁观电车上的人死去?这一难题被国外诸多学者争论已久,在国内却并未掀起波澜。国人对此大多嗤笑,浪费时间。当追求真理会带来麻烦时,选择无知真是太过明智!明智到某位法官会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吗要扶?”法官很聪明,他知道调查真相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选择无知;研究院很聪明,知道为瑞海物流公司造假可以收贿,所以闭眼不看;物流公司更聪明,知道无视资质可以赚钱,所以坚持储存危化品。刻意的无知可以省麻烦得利益,却总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父亲拯救了那一小块地的食物,而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却被扼杀。于实用主义者而言,父亲是对的,因为丝瓜和肉豆的口味并不会被藤的缠绕方式影响;于科学家而言,孩子是对的,因为科学史上的重大成就许多都源自这类“无用功”。“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源于对职称名誉的无欲无求,一心向学、不顾名利看似愚蠢,但站上诺奖舞台的人却是她。当年红极一时的于丹借《论语》出书演讲名利双收,这做法确实聪明,不久却因读书少而写不出东西沦为笑柄。可见,追求真理的无用功会在某刻得到回报,而坚持无知的智慧也终会扒下光鲜的表皮。

BBC的一部记录片再度引发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质疑。明明我们是最努力的,为什么诺奖得主人数远少于西方国家?大概因为,西方国家的家长会问“你问了什么好问题?”而我们的家长会问“你得了多少分?”前者在追求学术,后者在追求学历。中国人当真不知道求知的重要性吗?我们是知道的,但当保持无知可以更便捷地取得高文凭、好工作,我们显然更关注快速提高的方式。然而时间会在某刻回上一击,告诉我们,刻意的无知是短暂的聪明,而追求真理则是长久的智慧。

所以,小男孩,告诉你父亲,尽管那不影响食用,他们还是应该被理清。因为人生那么长,我们总需要一些“无意义”的真理。

热门推荐
120年后的家乡
2倾听花开的声音
3抢电视风波
4秋天的树叶
5梅花
6背影
7我的老爸
8小学优秀作文
9从终点出发
10公交车上的感动
11冬日里的惬意时光
12八年级幸福作文
13礼物
14伟大的爱
15我的发现
16童年趣事
17有趣的老师
18回眸成长
19叮咚
20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1铭记心中那份爱
22文具开会
23的作文
24莫桑与骆驼
25金山寺流记
26未来的汽车
27只要有勇气,就能创造精彩
28偷瓜记
29未来的被子
30形形色色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