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袁枚的作文

【篇一:当独享翻了一个面】

人是一种贪婪的动物,他们总是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去生活。最近,他们在睡觉前的时候干瞪着天花板,脑子天马行空般地高速运转着,一连串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为什么不把“独享”翻一个面呢?我怎么一直没想到。可笑的是,这想法的初衷还是那么的实在: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唉,人类还是脱离不了“凡尘”。

袁枚是清朝时算是比较有名的学者。他小时候家里穷,没书看(好像大多文人小时候都这样)。那可行?对书的渴望促使着头昏脑热的他找有钱的邻居张氏帮忙,给他点书看。张氏想:“嘿,这书是我用心血收藏的,怎能外借?”二话不说,就把可怜的袁枚推出门外。但其实,张氏自己是不看书的,只是为了炫富。

长大后的袁枚当官后,自然买了很多书。这回轮到他独享了,可是他也“庋藏焉,高束焉”,放得书都长虫了。当黄生向他借书时,他想起了少时的经历,把自己的“独享”与他一起共享。于是袁枚把长满虫丝的“独享”翻了一个面。

如今,像张氏这样的人少了许多。随着网络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渐渐知道了“独享”并不能带给人真正的快乐。不知不觉,成群结队顶着共享的帽子的事物相继带到了我们身边,拥拥挤挤得像幼儿园秋游的孩子。我最喜欢的是共享单车。去一些看近不近,看远不远的地点,常常令我头皮发麻:走路吧,嫌累;乘车吧,嫌贵。而现在只要从随手一抓就一大把的共享单车中挑出一辆,花些小钱骑上便是。刚刚骑上共享单车的我,就像借到书的黄生一样开心。

“共享”家族的每个成员都给人们带去了方便和快乐。恕我直言,这些其实满足了大家“懒”的心理。是啊,生活事那么多,何必在一些小事上花头脑呢?

但是,在我们使用共享资源的同时,我也渐渐领教到当这种“懒”被无限施放时,也是十分危险的。

例如:古有张氏藏书,今有某某藏车。可能是因为共享单车太过帅气,可能是来找车都懒得去找,一些“能人高手”养成了“抓住每个细节”的习惯。他们把“共享”翻了个面。“高人”们从街上搬起“共享单车”就跑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为车找一个藏身之所,而具体所在常常对他人来说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一次去解手,发现坑位上居然横停了一辆共享单车,也只得佩服藏车人之才智了。虽然做这样占为己有的事情看似把“共享”的初衷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却忽视了别人对“共享”不同的见解。

以前有共享单车乱停放阻塞车道的现象十分严重,但不知道哪位先生提出画白线规定车位的习惯,我准备为他叫好。

是时候为“共享”画一条“白线”了。人不是每一个都有袁枚的觉悟。在“共享”已成趋势时,希望有关部门多多监管,好让“共享”不要因为过了度而翻面。

有位科学家说,人会越变越懒惰,但愿“共享时代”不会成为罪魁祸首。

【篇二:所见扩写】

夏天的一个下午,袁枚正在家休息,只感觉燥热难当,便决定独自去村后的树林里去透透风。

袁枚走过小桥,绕过田野,来到村边的树林,顺着林间小道往前走,四周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十分惬意。袁枚漫无目的的在小路上散步,身旁偶尔有几只野兔窜过。听着树上知了的“歌声”,袁枚心头的烦躁顿时消散了几分。

走着走着,袁枚听到远处断断续续的传来清脆的歌声。这歌声犹如沙漠中的清泉,让袁枚感到阵阵凉意。“这么好听的歌是谁唱的?”袁枚十分好奇,便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过了一会儿,袁枚总算找到了那个唱歌的人。那是一个头戴斗笠的牧童,他正骑着一头黄牛在放声歌唱。黄牛一边缓缓行走,一边在地上寻找鲜嫩的青草。袁枚不忍心打断这美好的画面,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突然,牧童看见了一只暴露在树干上的知了,便停止了歌唱,站在牛背上,摘下斗笠,准备捉捕那只知了。他踮起脚尖,用手上的斗笠拍打树干上的知了。可惜,斗笠比知了低了一些。而那只知了却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只留下牧童在原地气恼地跺脚。

看到这样的情景,袁枚莞尔一笑,吟出了一首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篇三:所见改写】

一个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烘烤这山脚下的林间小道。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强壮的大黄牛,背上骑着一个大约9岁的牧童。只见他光着一双小脚丫,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鞭子,一边高声唱着小曲儿。嘹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回荡着。树林中的蝉也一同歌唱。

忽然,牧童停止了歌唱,用手轻轻拍了拍牛的头,牛便停了下来,转头看着小主人,好像在说:“小主人,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你为啥停下来啊!”牧童好像听懂了牛的话,往柳树上一指,原来是一只乌黑光亮的蝉在休息,这只蝉的个头很大,牧童想:如果把这只蝉捉回去,让小伙伴们看一下,他们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的。可是蝉飞到了一棵粗壮的大树上,牧童怎么够也够不着,于是牧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慢慢地爬到牛的背上,踮起小脚尖。突然,他猛地一捂,终于捉到了蝉。

他连忙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笼子,把那只蝉关在小笼子里。“真是一位天真可爱的牧童啊!”诗人袁枚赞叹道。

看到了这一幕,袁枚迫不及待地写下了《所见》这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篇四:苔的自述】

嗨!大家好!我是苔,我的生命非常卑微,我从小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背阴的小路上和山坡上,还有树干上、小溪旁的石头上、屋檐的瓦缝里,总之,是在那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田野里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人们欣赏、赞叹,我躲在没有人来的角落里,我是一种低等的植物,没有人会把我看在眼里。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自己,因为清代的袁枚写了一首诗《苔》,这首诗中有两句是我最喜爱和受鼓舞的,那就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没想到我300年后,又遇到一位叫梁俊的老师,他把我送给那些山里的孩子们,那些孩子们也学会了开花,而且在电视上又送给了亿万中国人,为此让很多人感动,原来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虽然没有人在乎我,虽然没有人赞美我,但是我只为生命开放,我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这美丽的四季,我没有阳光的照耀,但风在吹我,雨在滋润我,土壤在孕育我,我的生命依然可以灿烂,依然可以花开。

平凡的生命也是美丽的!

【篇五:唐诗宋词皆有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冬去春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便吟起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鸭子们都发现了春的到来,那你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是一个一次崭新的开始。漫步在湖边,回味着美丽的唐诗宋词,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你十分弱小,请不要悲伤,像袁枚一样,将自己当做苔花,敢想敢做,乐观面对一切。

如果你遇到挫折,那么同样不要气馁,想一想苏轼,本应前途无限的他,因乌台诗案被关进大牢,先后十几次被贬,可他依旧从容。

在被贬去西双版纳的时候,碰上大雨,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但是在泥泞中苏轼依旧无比坚定,还写出了那千古绝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袋烟雨任平生。”

当你失望的时候,也不要心急,想想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当初在大街上要饭,过了几年,已经成为了新代王朝的开国皇帝。他说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正是如此,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是胜利。

袁枚的自信与自强,苏轼的乐观与智慧,朱熹的坚持不懈,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考试时对自己的答案自信一些,考试后不论成绩如何,乐观一些,课下学习时在坚持一些,那么我们会更上一步。

走到了湖的尽头,我看到了湖面上闪闪的波光,不禁又想起一句诗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要保持春天的生机,拥有春的胸怀,让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2020作文
2我爱阅读
3我家的吊兰
4与书牵手
5暑假周记大全
6无问西东观后感
7这才叫酷
8美丽的南岳衡山
9写蜜蜂勤劳的作文
10成长路上的阳光
11误人的美
12小老鼠与小鸽子
13我的外公
14垃圾分类
15我的母亲
16传统节日作文春节
17我得到了表扬
18享受那一丝苦味
19宽容是一种修养
20美丽的星空
21那一次,我哭了
22文学是灯
23家乡的树林
24植树节的作文
25陪伴我心
26人间仙境—黄山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流浪地球观后感
29走进秋天
30秋游栖霞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