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示众的作文

【篇一:选择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人生没有命运,只看你的选择。

秦文君说:“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鲁迅弃医从文是他人生之路的选择:在中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他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偶然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而周围却挤满了人群――他们是麻木不仁眼看着同胞身首异处的中国人。这样的情景使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他毅然弃医从文,献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中。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是他灿烂生命的选择。

艾略特说:“发展成长是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伶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钱学森毅然归国是他遵循原则的选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生活,选择为祖国服务,他成为了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造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选择回国是他把祖国的发展成长做为他原则的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所选择的,就要更加坚定。

种子的数量是由种子妈妈决定的,但是一个种子要结出多少果实,却是由种子自己选择的。一切的滥觞都在于“选择”。

人生就像一个十字路口,不管要走向哪个方向,都始终面临着选择。选择有多远,方向就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选择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篇二:未来的我是流行歌手】

有人未来想当总理,有人未来想当老板,有人未来想当科学家,还有的想当老师,医生,宇航员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奇怪,为什麽没有人想当清洁工呢?

不管别人了,反正我的未来是想是当歌手。

我为什么想当歌手呢?因为我从记事以来,一直都喜欢听歌。

在我头疼生病时,只要放一首我喜欢的歌儿,感觉会好很多;当我难过失落时,听歌,歌曲会给我安慰,心情也会好起来。

我也喜欢唱歌,平时内向羞涩的我,一旦唱起歌来,感到浑身都有了力量,整个人也精神起来。

我希望我的未来是歌手,是全能型歌手,会自己作曲作词,我希望我唱的歌也能流行起来,让人们像喜欢薛之谦一样,也喜欢听我的歌。我写的歌一定要超过他。

当然,我最喜欢的要算是艾伦沃克了,我喜欢他的《Faded》,也喜欢他帅气阳光的脸,喜欢他的神秘,但我可能不会像他那样以头戴帽子、面带口罩的样子示众,我会清清爽爽地站在台上忘我地歌唱。

这是我12岁的梦想,我会牢牢记在心里,默默努力,我会让我的梦想成为我成长的动力,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我,流行歌手。我来了!

【篇三: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读后感】

鲁迅,我们大家都认识,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鲁迅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一天,在上课时,教师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然后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于是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开始拯救国人灵魂的生涯!正像鲁迅所说:“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所以鲁迅下定决心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如果说在近代史上有谁对中国文化最为反对,那无疑是鲁迅。他在给青年推荐书本的时候,没有推荐一本中国古人的书。他极力批判中国文化,以至要求全盘抛弃,而他却深受中国文化熏陶,难道是他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吗?不是,正是他深爱自己的祖国,深为民族的落后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爱之深则恨之切,这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啊。他终身以批判中华文化,唤醒民族精神为已任,现在,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中华文明仿佛凤凰涅磐,已经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无所谓被人遗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烧给这个民族的,他本不是为了供后人瞻仰。他没有留下一部长篇小说,也没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巨著,他没有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看整个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这个国家。他不要一篇长文,他只要充满战斗性的杂文;他不要歌颂真善美,他只要批判与尖锐;他说,我绝不妥协,一个也不宽容,在受伤的时候,他远离人群,像一只孤独的狼,默默舔干身上的伤痕。

或许他确实是应该走了,他的孤愤已不适合这个时代,这个人为了民族的未来已经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时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华,本来以他的才华,应该不仅仅是被中国人所记忆。可是今天,这个他深爱的民族也要忘记他了,因为这个民族已经不再需要批判,今天这个民族已经站起来了,他需要赞扬和惊叹,他需要传统的力量以支撑他的尊严!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热门推荐
1生活万花筒作文四年级
2关于乱扔垃圾的建议书
3面对你我流泪了
4难别离
5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6要想飞跃,按部就班来
7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8我的同学
9门前的那棵白杨树
10珍惜生命
11有关碎片化
12给四川山区小伙伴的一封信
13卖红包
14一个大方的人
15不再害怕
16我心中的价值观
17妈妈我想对你说
18成功的滋味
19母亲的味道
20书的魅力
21特别的一节课
22观日出
23难忘那一缕阳光
24春天的公园
25苔花如米小
26疫情中的逆行者
27未来的我
28吃西瓜比赛
29开学了
30老照片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