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溧阳的作文

【篇一:天目湖游记】

今年,姜丽燕阿姨和我的好哥们——盛涛盛情的邀请我们去溧阳玩。

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两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溧阳。之后与他们会合,一起去天目湖水世界。

我们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飓风碗,可我们急急冲进去,就被它洗礼了,周围传来“哈哈~”的笑声,后来我发现了它们的规律。它们的旁边有一个类似水车的东西,只有它转了起来,那就说明了它们要到了,到那时我们就跑的远远的。这里还有:家庭大滑板,宝贝乐园,超级台风和玛雅漂流。

家庭大滑板是需要身高的,所以我和盛涛只好看着姐姐她们玩,时不时来一声惊叫。碍于身高我和盛涛去玩了玛雅漂流,后来我们一起去了超级台风。刚开始风平浪静,接着一声口哨响起,水面顿时波翻浪涌。这波忽高忽低,害的我连呛了好几口水。姐姐告诉了我一个秘诀,当波来临时,纵身一跳。后来我试了一下果然有用。随着波浪越来越大,好像要将他人吞噬,让我不禁下了个半死。可是当波结束后,又有些其带下一场波。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希望明年的暑假还可以来这里玩。

【篇二: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欢乐农场大丰收啦!一个个土豆被装在大麻袋里,准备运往远方。可是,有一个小土豆不愿意和大家挤在一起,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大家没留意,“咕噜”一声滚走了……

小土豆滚啊滚,滚到了一个名叫溧阳的地方。它先来到南山竹海。哇!竹子好高啊,高得快要刺破青天了;南山好险啊,让人隔老远看着就心惊肉跳。小土豆一会儿滚到小鸟天堂,一会儿滚到寿星广场,最后才滚到熊猫馆,看见两只活泼可爱的大熊猫,胖胖的、肥肥的,可爱极了!“咕噜,咕噜……”小土豆滚下山坡,离开了南山竹海。

接着,小土豆滚到了燕山公园。他一眼就看到了燕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眼前水花飞溅,溅到了他嘴里,甘甜的味道让他深深陶醉。小土豆一路向东,滚到了燕湖公园已是傍晚。只听“哗”地一声响,音乐喷泉拉开了帷幕,五颜六色的喷泉伴着美妙的音乐,时而像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时而像发射的火箭直冲云霄,时而又像雄鹰拍打着翅膀展翅高飞……小土豆和人群禁不住欢呼雀跃!

第二天,他终于滚到了慕名已久的天目湖。到达时已近中午,“咕……”他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就在这时,一股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顺着香气他来到了天目湖宾馆,服务员给他泡了一杯天目湖白茶,他点了几道溧阳美食特产——砂锅鱼头、板栗烧鸡、扎肝、还有一份雁来蕈汤……刚端上来,他就拿起了筷子,汤鲜鱼肥,味儿可真不赖。午饭后,他游览了海洋世界,到海盗船上看了4D电影,还到逍遥桥、天下第一壶处拍了照片,最后坐船畅游天目湖,登上了龙兴岛……他一路欢歌笑语,玩得开心极了!

小土豆要离开溧阳了,他真是恋恋不舍,默默念道:“溧阳实在太美啦,我以后还要再来!”

【篇三:家乡的风俗】

【篇一:“做羮饭”】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潘思诺

这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按照溧阳的老规矩,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左右,都要“做羮饭”。这“做羮饭”也被称为“过小年”或“请祖宗”,而这一习俗却没有来历,一是为了不忘祖,二是为了求保佑。

在腊月二十这一天,奶奶大清早去买来菜,有鸡,鲢鱼,刀头(猪肉),豆腐,还有些蔬菜。奶奶、妈妈在厨房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一会儿工夫,外面餐桌上摆上了煮好的整鸡,刀头(猪肉),煎好的鲢鱼,奶奶对爸爸说:”要先请六神。”然后就去把门开了。叽里咕噜说了一些什么。只见爸爸把三个酒盅和三双筷子摆里面这一面,面向外。再摆上香炉,点上蜡烛,插上香点上。最好奇的是桌上还放了一把菜刀,我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还要放把刀?”奶奶一本正经地说:让祖宗们自己切啊!”原来请六神是这样的啊!我看爸爸倒上酒,过了一会儿,就在磕头了,边磕头边嘴里在念叨叨,然后叫上我和弟弟磕头,嘴里还要说让祖宗们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然后爸爸开始撤桌上的酒盅,筷子,碗。奶奶去门口烧纸。

第二轮请祖宗开始了,这一次我看除了刚才的菜外,又添了好几个菜,有扎肝,肉圆,团子,豆腐,芹菜,萝卜丝等。这一次爸爸把桌上摆了六个酒盅,六双筷子,都倒上酒。又等老祖宗“吃”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开始磕头,我和弟弟相视一笑,嘴里嘟嚷着:“老祖宗保佑,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和弟弟学业进步!”虽然嘴里在念叨,可直想发笑:真有这么灵验吗?奶奶还在边上说:“你们看这香烧的多好!老祖宗保佑我们肯定很兴旺。”接下来,又反复了几次,我和弟弟两人磕得腰酸背痛,但愿老祖宗真能保佑我们哦!

虽然,这只是一个习俗,看上去也有点迷信,但却是我们对亡灵的一种最好的怀念和思想的寄托。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意义的。

【篇二:家乡新年俗——宋团城观灯节】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林一诺

学期结束,放寒假了。我正忙着把书包里的作业揪出来,把柜中的书塞进行李箱时,忽然瞟见窗外有个模糊的形状。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招牌。再往上看,一行大字闯入了眼帘:“2020中国溧阳第五届宋团城观灯节”。观灯节?一提到这个词,脑海中似乎有些被遗弃的记忆又再浮现出来了。我放下书,极力回想那段记忆。对,是一段关于去年灯会的记忆……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当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燕山公园却灯火通明。我漫步在石砖道上,欣赏两旁的花灯:路两旁,迷你小房子闪着金光,一群一群的劳动人民在灯光照耀下辛勤劳作;山顶,一座多层宝塔闪着阵阵亮光,照亮了周围的树林,给人一种神灵将要显灵的感觉;河上、桥下,荷花灯乘着绿叶随波漂流。河上点点亮光,如同天上的星星;此时的河,成了璀璨的银河……一路上,闪耀的花灯注视着我,照着我前行的路,陪伴我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正当我沉浸在花灯的世界中时,一阵食物是香气传来。我循“香“而去,只见一条华灯璀璨的小吃街。臭豆腐、炒鱿鱼、炸土豆……扑鼻的香气与诱人的卖相,让无论多么吝啬的人都停下匆匆的脚步,瞧一瞧,擦擦流出的口水,禁不住要尝一尝。

宋团城灯会已经成了家乡的新年俗。

传说在明代中叶时,溧阳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的乡贤马一龙,在辞官隐居家乡后,为了改变活动泛滥、民生凋敝的状况,会同乡绅们每年由出资主持,在八个地方筹办八次大型节庆活动,让老百姓广泛参与,免费享受,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自行组织的民间活动,遏制奢侈浪费的风俗习惯。第一场节会便是观灯节。这便是如今灯会的前身。现在,不仅灯变得多样化了,还增加了舞狮、舞龙、小吃街等新事物,使灯会更加热闹。

可今年,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大家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宅男宅女”,灯会也暂不开放。但这并没能打消我的热情,反而让我更加期待了。等疫情结束,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冲到灯会门口,好好感受这家乡的风俗。

【篇三:跳马灯】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高翊诚

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跳马灯是是我们溧阳民俗文化之一,已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观看跳马灯是我们们过春节必看的传统节目。今年却是个例外。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地方发生瘟疫,无良药可救,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起纸人纸马,扮成各种神灵,嘴里念念有词,跳出各种障法,以祈福消灾。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马灯有毛竹编制成框架,用涂上鲜艳颜色的纸裹起来,神态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旗鼓铳手等相应的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面具,其余的身着黄裳。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场面壮观。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有小圈变大圈,先慢走再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分头作战,几个回合,人喊马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奏出高昂激越,时而奏出急急风。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战将欢欣鼓舞,逐渐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逐渐排列出‘五谷丰登’阵图。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边变换,边跳跃边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与灯,人与马之舞,让人心动,让人难以忘怀。

跳马灯,作为我们溧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习俗文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给一年一度的佳节带来喜庆的气氛。

【篇四:年前请祖宗】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黄蕾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席,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篇五:四月初八乌饭节】

燕湖小学六(1)致远班饶晨宇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若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这首诗是杜甫的《赠李白》,诗中的“青精饭”指的就是我们溧阳的特产——乌米饭。

乌米饭,历史悠久。出现在唐代,那时就叫“青精饭”。在那个时候,乌米饭为道家斋日的饵食。

四月初八,在我们溧阳,是“乌饭节”。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传说因为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让在地狱被饿鬼关着的母亲吃到饭,想办法用乌树叶捣烂,用汁液染米,煮成乌米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黑乎乎的乌米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溧阳人年年吃乌米饭,就是为了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这不,今年啊,我和妈妈准备动手做乌米饭。首先我们采来一些乌树叶洗干净后,我拿起擀面杖在上面使劲儿捣,眼看着就要好了,我体力却消耗大半,我停下来歇息片刻,又继续开始对乌米饭进行裁决。终于好了,我发现绿叶捣出来的汁水,竟是紫色的!

我把一缸汁液中的叶渣去除,妈妈用水兑了汁液,在泡上准备好的糯米。这一泡不知道,一泡等两宿!整整泡了两天!我苦苦等待,时不时去看看泡的咋样了。等妈妈说好了时候,我正美美的想着我是乌米饭的场景。听这么一说。我蹭的一下冲过去,用颤抖的手打开锅盖,我有些习惯的发现,刚泡好的饭,是一种灰灰的颜色,而不是黑的。

我急忙询问,“莫急莫急,看好了啊!煮好你就知道了”妈妈说,我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妈妈铺上一层布,将泡好的乌米饭一层一层的铺在上面。过了十几分钟,我得到批准,掀开锅盖。锅中的一切映入我的眼:一粒一粒米饭,就像黑珍珠,并散着清香,令人垂涎三尺。我急忙盛了一碗,听说乌米饭还有许多疗效呢!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我先尝了一小口,比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嘟囔:“真香!

“乌饭新炊笔饭香,道家斋日以为常”,这就是我们溧阳的风俗——四月初八吃乌饭!

【篇四:精彩的班队活动】

下午第一节课,外面阴雨绵绵,天气寒冷,而我们五(1)班教室里却气氛热烈,还时不时地发出一阵阵爽朗的欢笑声。此时,幽默搞笑的史誉之和一本正经的姜彦辰两位副班长正在主持班队活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他们制作了精美的PPT,先给我们讲了烟花爆竹的发明过程和燃放习俗。接下来,组织同学们讨论了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危害。大家的共识如下:

危害之一:污染环境。

噪声干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烟气影响空气质量,爆炸后的碎屑破坏环境卫生。

危害之二:发生火灾。

两位主持人准备的课件中举了几个惨痛的事故,邵老师也“插叙”了一个身边的真实案例:在我们溧阳的丽景苑小区,新房刚刚装修好,人们都会在乔迁新居时燃放烟花,可是,一户人家在燃放时,烟花窜到了另一户开窗透风的人间,早晨了火灾,刚刚装修好的房子毁于火灾。大家一听,都感到特别痛心。

危害之三:危及生命。

每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事故不断,有人被炸伤眼睛,有人被炸伤双手,有人甚至在爆竹声中失去生命,真是触目惊心。

这时,两位主持人说到,我们溧阳从3月1日起在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我们应该坚决支持并发挥我们的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大家表示,告知父母,保证自己家里不会燃放。

这次班队活动,真是很有意义。

【篇五:爷爷家的变化】

我出生在南京,但是听爸爸说,他出生于苏南的一个小城市——溧阳,于是除了南京,溧阳也是我的故乡了。每年的春节、中秋、清明等节假日,爸爸经常带着我回溧阳的爷爷家。渐渐的,我感受出爷爷家发展的日新月异。

首先是交通。南京到溧阳100公里,听爸爸说上大学的时候,他每次乘长途汽车,没有高速公路,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现在我们全家都是开汽车回家,宁杭高速宽大的马路,两旁漂亮的树木,一路风景看过去,不知不觉1个小时多就能到了。农村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汽车能停到门口,每次爷爷都大包小包,把我们的后备箱塞得满满。有的时候不想开车,我们还能从南京南站坐高铁去溧阳高铁站,只要20多分钟,真是打瞌睡都来不及,比以前便捷的好多。

其次是农村的设施。爷爷家在水乡靠河的村子里,爸爸说小时候没有水泥路,没有有线电视,没有自来水,上厕所用马桶,洗澡在大锅里。我还担心去了没有电视看,没有热水澡。去了一看,村子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有自来水和有限电视,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洗澡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些都和南京没什么差别。

最后是田野里。爸爸说以前都是种水稻油菜,大人们人工下地插秧、锄田、收割,既辛苦又效率很低。现在,我看到田野里成片的鱼塘,那是养殖鱼虾的地方,田埂上种满了桃树、西瓜。剩下的农田也全部是机械种田,拖拉机、收割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我和弟弟还坐在拖拉机上体验了一把,真是印象深刻。

正是祖国70年的快速发展,带给爷爷小村庄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定要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热门推荐
1流过心田的那场雨
2公交风波
3习惯
4以琴为友,伴我远航
5读《神医是这样看病的》有感
6梦靥
7写好朋友的一封信
8校园的四季
9我家的小猫咪
10美丽的夏夜
11文明美德,伴我成
12我战胜了谎言
13致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14快乐的旅行
15花开花落
16文具盒里的故事
17野菊
18未来的手机
19没有想到会因为太爱你而失去你
20难忘的小学生活
21煎鸡蛋
22六一儿童节
23沂山游记
24爱睡觉的同学
25她真美
26春游
27寻书记
28暑假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29青春路上永远的记忆
30站在高处高中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