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授计的作文

【篇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热门推荐
1我的飞机模型
2地球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3手挽手语文作文
4不能忘记
5这件事真刺激
6“红学”的发展
7今年春节我很开心
8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9我要上了作文
10那一份夏日情怀
11金色的九月,青春少年
12欲见初晴
13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4这也是一种爱
15人机,思考,价值观
16心灵深处的缕缕馨香
17有趣的综合课
18雨的春天
19遇见
20军训生活感悟
21隐形的翅膀
22童年趣事
23摇摆的步态
24颠倒村奇遇记
25画本伴我走天下
26美丽的家乡
27温柔的老师
28精彩的密室逃脱
29今天我当班主任
30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