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炭车的作文

【篇一:雪中情】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澈。”每每读起这些描雪写景的诗句,我心里总能泛起一阵阵涟漪。噢,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是一段快乐的雪中情。

记得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下雪了,是啊,谁不喜欢下雪呢?每当寒梅傲立枝头,便会有洁白的雪花飘飘然地从天空中落下,即便它们会融化成水也义无反顾,上演着一场场用生命诠释的“跳伞”。正是因为它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才积成了这样一片雪地,一片供我们玩耍的天地。

下雪时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打雪仗,堆雪人了。

我们打雪仗一般都不分队伍,也不论输赢,只是找几个要好的伙伴组成一队去和别人打。强大的火力经常会误伤到队友或路人,我们也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很快我们便大汗淋漓,浑身是雪。尽管回家后通常会被父母大骂一顿,但我们却依然满面笑容。

打完了雪仗,最美好的时光便是坐在山丘上看那如血残阳。每当夕阳西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便如“断肠人”一般,去那个山丘上,看那夕阳渐渐西沉;看那雪花翩翩起舞;看那晚霞染红天际;看那云朵五彩斑斓。直到月亮爬上半空,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月光照耀着我;雪花围绕着我;大地亲吻着我;寒风抚摸着我,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美好。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雪越下越小,已不足以形成一片雪地,昔日伙伴的身影也逐渐消失,我却无法忘记那份雪中情。

【篇二:卖炭翁改写】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摇撼着终南上的一座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似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的皱纹,记载着他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天空,心里不停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能卖个好价钱,也好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啊。

等炭烧好后,他把炭装上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说:“老牛啊,这几天委屈你了,等明天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喂你一顿。”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老人连忙掀开身上的稻草,走到门外,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老人不顾发抖的身子,顶风冒雨,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市集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山路,路又陡又滑,人够累的,牛也倦了。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丁当、丁当”的马铃声。老人睁开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倦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原来是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大的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老头听着,皇宫需要炭。来人,把车给我拉走。”于是一个公差毫不留情地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了。“啊,大人,不行啊,我还指望着这车炭换口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违抗圣旨?”“老头儿,还是识点时务,赶快把炭送到皇宫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样。他空着牛车回来,只见牛头上系着分文不值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难道这就是一车炭的钱?苍天啊,你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

【篇三:忍不住叫好】

当我现在想起那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为他们叫好。

那天语文课时,我们正在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陈老师首先点一位同学起来将这首诗读了一遍。这位同学在读“晓驾炭车辗冰辙”时,将“辗”读的是“zhan”。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陈老师说“辗”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应该“nian”,一定要注意。

刘鑫宇同学听罢,激动地要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了,大声说:“不对,不对,我查了的,这个字应该是读‘zhan’,而且只有一个音。”袁晨磊也随声附和。

陈老师听到这里,非常惊讶:“读‘zhan’吗?我都教了三十多年的‘nian’了,难道一直都是错的吗?我得再查一下。”

正当我们准备讲下面的内容时,突然,又一个声音打断了我们:“应该是‘nian’。”这个声音是从陈瑶瑶那里发出来的,她干脆拿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走上了讲台,对陈老师说:“‘辗’字在古代是同‘碾’的,意思是轧、压。所以应该读‘nian’。”陈老师听后,一直不停地说:“好!好!好!”这时,所有人都在心中为这几位同学的怀疑精神叫好。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

年轻的伽利略在科学探究中敢于质疑。一次,他发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质量大的铁球会先落地。伽利略发现这一说法如果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结果不同。在他做过多次试验,他肯定这一说法错误,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但亚里士多德可是当时的权威,所以这一消息传出,便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甚至辱骂。伽利略不畏权威,坚持做了这个实验,向世人证明不能盲目相信权威。

中国有一句古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两个事例的主人公有可贵特点,就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促进自己和他人对学术问题多探究,多思考,从而对这个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从大的方面来说,或许可以创造一个学派。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为他们叫好。

【篇四:卖炭翁改写成记叙文】

生活如此艰难

看着主人枯瘦的身板,我不禁湿润了眼眶。主人他又在砍柴烧炭了……在这寒冷的南山上,主人单薄的身影隐在光秃秃的高大树木后头。阵阵冷风如刀刃一般刮过。主人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呀!他老人家日日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勉强强地养活自己。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沟壑纵横,两只手因为天天砍柴烧炭的缘故,变得黑漆漆的,两鬓花白的一片……

卖炭的那点钱钱都去哪了呢?看看连年的战争把物价哄抬的那么高,仅够换衣服和买食物上了。虽然是这样,可他身上的衣裳仍旧是那么的单薄。主人他天天期盼着天再冷一些。下雪了,就可以多卖一点炭就可以多得一点儿钱;下雪了,就有钱买东西填饱肚子了;下雪了,就有钱给我买一点干草料吃吃了。他天天这样祈祷……

夜里,如主人所愿开始下雪了。我“哞”地叫了一声,把靠在树边的主人唤醒。主人睁开了眼,看见雪花飘落,惊喜地笑了。他温柔地拍拍我的头,说道:“牛儿,咱们出发吧,今天肯定能将炭卖个好价钱!”他的笑容是那么慈祥,只是眼上的黑眼圈扎眼得很,又让我一阵心酸。天知道主人到底是几日未曾好好睡过一觉了。主人将炭车系在我身后,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城南门外的时候,太阳竟出来了,地上本来铺的厚厚一层白雪已经被太阳晒化了。主人一定很伤心吧?他找了一块较为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靠着一边的木柱准备再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人骑马飞奔而来。两个人从马上下来,一人身着黄色衣袍,另一个则是满脸讨好的笑,跟在黄衣人身后。黄衣服的那人冲我们这里扬了扬下巴,他身后的那人就连连点头,跟哈巴狗似的,忙往这边冲。

“卖炭的?”白衣人拍了拍我拉的炭车,居高临下地看向主人。“是。”主人点了点头。白衣人又扬了扬手中的文书,“皇上派我们征炭,你这车炭我就拉走了。”他把文书往袖里一收,就要把我拉走。“不——不行!”主人忙拉开他的手。“你也别为难我们了,我们拿了你的炭,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白衣人看起来有点不耐烦了,将主人的手拨开。

“大爷!这是小人辛辛苦苦烧的炭呐!请您把炭还给小人吧!小人还要靠这些炭卖的钱来养活一家人啊!”主人又要扑上来,却反被白衣人一推,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我“哞”地叫了一声,想去安慰主人,却被那个白衣人拉走了……

他们把我身后的炭车取了下来,系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在我的头上,然后就拉着炭车走了。主人这才跌跌撞撞地从地上爬起来,坐在原地,望着一行人远去的背影,不禁老泪纵横。

我用粗糙的舌头舔舔主人的手,又用头蹭蹭他的肩膀。

主人,别哭,这不还有我陪着你吗?

【篇五:四季的风】

春风,呼出了“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喊近了“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拂来了“天街小雨云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她真是迫不及待,一切都因她而急切地苏醒了。花瓣刚刚漾起一丝红色的水波,蜜蜂、蝴蝶、雀儿怎么都跑来啦,伏在五彩斑斓的花朵上面,端详着这难求的美景。清澈见底的溪流也复苏般地活跃起来,川流不息地奔向汹涌澎湃的大海。眨眼间,就引来更仆难数的动物们饮用。春风们总是很淘气,趁柳树姑娘不注意,藏在背后“呼”地把那美丽的发辫吹散了。更有甚时,把高空中的风筝们一个个的绊倒,让他们扭抱在一起,缠绕成一团。哎!让人欣喜的烦恼,这一切一切不可告人的秘密,都是被那爱管闲事的春风所传播出来的。

夏风,扰醒了“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叫来了“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噪起了“石楠深夜里,薄暮两三声”。她真是娇羞,别人刚问了一句话“可以出来走一趟吗?”就被羞臊染红了脸颊,她的姗姗来迟让人们变得愈发急躁与期望。当然,夏风不会拒绝她最好的伙伴绵绵细雨,她们形影不离使夏夜变得清脆响亮,“嘀嗒,呼……”我们伴随着那悦耳动听的演奏进入甜美的梦境。

秋风,扶倚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斜靠着“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唱起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功不可没,给予农民伯伯们收获的喜悦,给桃儿、杏儿、梨儿一一镶上了诱人的颜色。只要她路过的地方,无不留下一抹亮色。树林间,一片片树叶被他吹落如孤帆一般,寂寞地划过天际,这些叶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希望装扮大地。秋风又温情地来到动物们的身边,低吟着摇篮曲,轻轻地让动物们沉睡过去……

冬风,挥出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镶上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定格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她动不动就发脾气,像一个被惯坏了的大小姐。还那么盛气凌人,非把人弄得瑟瑟发抖才罢休,却不知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在雪虐风饕的季节,只有梅花傲霜斗雪,世人才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意义。

我喜欢春风化雨,我喜欢穆如清风;我喜欢秋风萧瑟,我喜欢寒风呼啸。这四季的风,都是我最爱!

热门推荐
1一路花香读后感
2我最熟悉的人
3杨梅
4雾中的乡村
5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
6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
7愧疚
8幸福与吃相伴而行
9忆家乡
10握住我的手
11我的碎片化生活
12安全放首位
13寻菇记
14吉吉的回家路读后感
15笑容的鼓励
16一封书信表孝心
17听雨
18一节神秘的课
19童年趣事
20我的那只钢笔
21我看见
22花样年华,永不散场
23太空想象作文
24皮艇冲浪记
25助人是一种快乐
26《雷锋》读后感
27忘不了那个人
28嘉陵江的日出
29我最熟悉的人
30与阳光的两邂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