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味道悄悄唤醒我】
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家乡的味道。
——题记
俗话说“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巴蜀美食飨天下。香飘大街小巷的麻辣火锅,肥而不腻的李庄白肉,还有香味十足的麻婆豆腐……梁实秋先生也说:“味至浓时即家乡”,留在我记忆深处,唤醒我点点味蕾,教我深深眷恋的便是那碗至淡至真的家乡味道——宜宾燃面。
宜宾,处于三江汇合之地,这是我的故乡。不必说空气中泛着的阵阵酒香,也不必说梯田间徘徊的浸人茶香,沉醉的、着迷的,莫不是那热情似火的燃面哩!
凌晨五点,伴着初绽点点鱼肚白的天色,宜宾城朦胧苏醒,大街小巷的面馆立起了招牌,早早烧起了熊熊炉火,燃起了这一天新的热度、新的期盼。白色的面水“咕噜咕噜”打着转儿,厨房是热闹的,白雾散去,现出的是老板和伙计忙碌的脸庞。打扫店铺,准备佐料,熬制面汤,分工明确,穿梭于布满面香的一隅,大大小小的面馆无不这样,勤勤恳恳地迎接着第一批食客的到来。
香浓的茶味,越品越馥郁;陈年的酒味,越饮越甘醇。而将我从记忆深处唤醒的,便是这荡漾着家乡味道的宜宾燃面。
刚烧开一锅儿滚烫的水,早起赶路的人儿踏进了面馆,或风尘仆仆,经浓浓白雾洗涤过后无不是声雄浑响亮的吆喝,“老板儿!二两燃面,提黄加青哈!”“好喽!二两燃面!”这种种要求恐怕只得宜宾人才能听懂罢。只听得灶间一阵水响,片刻,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燃面便麻利地端上了桌。辣味和香味伴着火红的热情,混着那热气腾腾的水蒸气的湿润!红艳的辣椒养心,白绿的葱花养肝,一碗红红绿绿的燃面端上桌,裹在面条里的清香鲜活又实在。不说那裹着香油的碱水面,不说那浸着椒麻的花生米,也不说那洒在面上的碎米芽菜,就靠着出锅时的先提后甩——提得要快速,甩得要迅猛,燃面便奠定了宜宾味道的名片位置。
家乡的这股味约莫是我清晨的定时闹钟,也许是见证了我成长的一个老物件,给了我无尽的期盼。宜宾城早起市侩小贩的吆喝声,一碗燃面,唤出了天边那朦胧的白,让人欲罢不能,让我在人生路上忘记了疲惫,充满了力量。
【篇二:爱我就让我承担】
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他们除了让我读书弹琴,家务活几乎不让我干。渐渐地,我便养成了习惯,什么都让他们替我做,比如洗衣、扫地、洗碗等,我知道爸爸妈妈爱我,他们呢也把这看做是爱我的一种方式。
每天放学,我像小鸟一样的飞回去,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把好吃的给我端到桌子上了。但今天我还像往日那样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到了床上,妈妈病了。我决定自己煮稀饭给妈妈吃。平时看过妈妈做,所以也没觉得会有困难。
我把米放进锅里,加水打火。大约十分钟,我看到锅盖自己像跳舞,知道水开了,但米熟没熟我不管。我学妈妈的样子和面水。放了面,加水,用筷子一搅拌,不行,水太少,都粘到筷子上了。再加水,再搅拌,水又多了,一点点面竟变成了一满碗面糊,不管怎样先倒到锅里再说。我一手端着糊,一手拿锅盖,“哎呀”我不由自主地大叫一声,糊糊也撒进了煤气灶里,滋滋响。原来,我拿锅盖时,刚好对着我这边先揭开,热蒸汽一下子把我的眼镜给哈满了水汽,情急之下,把锅盖又放回去,结果看不到锅,放在了锅沿上,胳膊给烫了一下。眼泪出来了,但看妈妈在床上难过的样子,我重新整理一下,又开始干,终于,稀饭做好了。